APP下载

“低碳”主题下我国当代小城镇的景观营造探讨

2013-08-15葛之刚

绿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低碳小城镇景观

葛之刚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1 引言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1]。自从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无以计量的环境牺牲为代价,最终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气候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标志,唤起人类的低碳意识。自此之后,低碳的内涵和外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深化和加强。

2 传统小城镇景观的特殊性

景观设计学的起源,来自于祖先们长年累月的生产生活实践,是“生存的艺术”。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景观却丢弃了“文化”变成了无感知、无内涵的摆设。小城镇作为最基础的建制单位,它的景观建设承担起了重建“天——人——神”和谐性的重任。在景观营造中,立足于乡土,结合“低碳”社会主题,以反规划的途径[2],重建人与地的关系,提升人们的生存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

2.1 以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主

关于小城镇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就中国的现实而言,小城镇一般是介于设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 (上至20万人口以下的设市城市,下至集镇)[3]。小城镇人员的组成具有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双重性质。景观内容上,主要以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主,人为景观为辅,具有强烈的田园美学意义;而相较大中城市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大,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和人工修剪整齐的绿篱,以及人造水景是它们的形象代言,体现的是人为美学,功能性高于审美价值,如济南的泉城广场,桂林的中心广场等,表现为呈中轴对称形式,局部点缀少量的绿被;在城市道路绿化上,中间花坛以修建整齐、具有形式美的灌木丛为主。

2.2 低碳性的景观材料上突出了地域特色

景观材料的低碳性主要表现在材料的就地采集、加工等方面。例如在山东平阴县黄河大桥附近居民住宅,屋顶木质结构,外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石子与石灰混合物;墙体上以本地特有的石材加工整齐为主。在鲁西和邯郸等地域乡下居民建筑,上屋顶同样以抬梁式的木结构为主,在椽子上面铺好一层苇席,俗称“芭”,并覆盖一层厚厚的粘土,墙体结构上以红砖和夯土墙为主;在广西桂北民居形式上,同样是就地取材,在大圩镇居民建筑的整体结构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屋顶、阳台以及部分柱体以木材为主,基础上为石材,墙体为河沙与粘土的混合物。这些建筑材料共同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廉,保护隔热效果显著并且都是可降解的自然材料。当房屋被破坏后,都能很迅速的恢复植被。

2.3 在内涵和外延上,空间尺度宜人

街道宽度和房屋高度之间的比例以1:1为最为适宜。传统小城镇原有建筑的高度一般在4~6m之间,人走在街道上并不会感到压抑,空间尺度上十分的宜人,例如凤凰古镇,乌镇等。

为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原有结构形式已经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建筑高度一般也在20m以下,且细节上保留了传统材料和做法。如阳朔西街两边建筑,材料上以当地产的石材和木材为主,建筑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建筑的屋脊有明显的上挑,屋檐也带有明显的桂北特色。又如,淄博的周村,历史上以商业文化为主,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清水砖和灰瓦为主。建筑的高度在4m左右,建筑的距离在5m。建筑的细节上明显的保留了明清时代的风格。

2.4 风情民俗等文化景观上低碳性比较低

婚嫁丧葬仪式极为隆重,低碳效果不大。例如,在河北普遍存在从相亲、提亲、娶亲、回门过程,这一列环节中各种花项少则6万元,多则10几万元;又如,河南信阳一带,就娶亲一项酒席就要承办3d左右。至于丧葬,大部分地区的也极为复杂,且消耗也较大。如在西南苗寨丧葬仪式上要杀牛作为贡品;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存在丧事仪式少则3d,多则7d等现象,成本在5000~30000元不等。

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包含了原生态的自然风情,也保留了糟粕的思想;它有向前展望的心态,也有停止不前的顽固性。这些是它所处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中心地带所带来的。

3 “低碳”社会主题下中国小城镇景观建设现状

小城镇建设有力的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自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命题后,小城镇建设进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小城镇建设已有十几年的历程,以低碳为社会背景,从景观的角度分析,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规划设计上一味的追求宽马路,小洋楼,小城镇的固有肌理被破坏。城镇道路比较宽,造成耕地资源的大量的浪费,城市空荡,其次,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忽视了景观上的营造,景观生态型比较低,不利于低碳社会的发展。例如,山东冠县县城内主干道冠宜春路为四行车道,两边平均预留出近10m空间。从火车站到与红旗路交叉口处约1km的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棵树,且树种单一,在北方的许多城镇上都有类似情况。

(2)建筑立面缺少设计美感,建筑风貌呈现出过于单一化或者混乱化两种状况。建筑风貌的单一化或混乱化指的是建筑建设上纯粹的以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为主,在建筑立面没有严格遵循当地的建筑风貌导则,建筑高度高矮一致或者忽高忽低,立面式样上缺少设计美感,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跟风性”呈现“多国”风格,杂乱无章以及欧陆风。例如,河北馆陶县城能多处街道建筑风格为欧式。广西桂林雁山区雁山镇新建沿街住宅楼采用了时下惯用设计手法,地方特色很难在里面找到。小城镇建筑风貌呈现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城镇各种资源上的匮乏,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是放纵式的任由发展。

(3)建设材料比较粗放,低碳性较低。在今天无论是南方的建筑,还是北方的建筑,在建筑材料选择上都以混凝土和粘土砖为主。以粘土砖为例,它又称为烧结砖,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粘土砖,就当下情况来讲它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作过程都不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首先是材料上,以耕地材料为主;其次,在烧制过程中粗放性的煤炭燃烧造成了燃料浪费和空气污染。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集中在运输与施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及施工完毕后裸露在外面的水泥粉化污染。

(4)优质文化内涵的丧失,攀比性泛滥。这些点主要表现在外来文化入侵后,本土文化遭受巨大的冲击,民族性的优秀文化被遗忘,历史文脉被强行割断。就拿传统节日来讲,洋节日在本国的盛行,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等这些西方节日越来越被年轻人看重,反而我们自己的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本土节日越来越轻,甚至有些节日被遗忘。节日现象只是个别现象,还有评价居住房屋的好坏,也以沾上“洋”字而自豪,“小洋楼”、“小洋车”还在盛行。

4 “低碳”社会主题下小城镇景观建设的思考

4.1 小城镇景观营造原则

在营造小城镇景观时,必须综合考虑分析小城镇的社会现状、自然条件、历史传承、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一般来说,小城镇的景观营造应遵循:①“低碳”原则;②科学实用性原则;③可持续发展原则;④继承与创新的文化本位原则;⑤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原则。

4.2 小城镇景观营造应注意的要求

4.2.1 注意结合时代主题,科学合理建设

小城镇景观的建设,要看财力而行、量力而办,否则政府要背包袱。因此在景观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与小城镇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规划如何。小城镇规划是人文地理学从事文化景观建设的急需,也是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直接依据,对城镇建设和发展具有综合指导作用。小城镇发展规划必须与区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当力求使小城镇成为当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其他公共设施结合,形成功能的综合体,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努力探索更加灵活的市镇结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规划方案应强调战略性,对未来发展应避免过分具体化,应允许地方根据时间变化加以调整。

4.2.2 扬弃传统文化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转化为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课题。小城镇特有的乡土特色,例如民俗民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审美观念等造就了小城镇鲜明的形象个性和独特的环境氛围。这是其它小城镇不能拷贝的。小城镇特色乡土文化是生产生活的积累、历史文脉的延续。特色需要一个完整的文化背景作支撑,文化是小城镇特色最内在、最具恒久力的东西。因此营造小城镇景观时,应研究此地的文化史层,发掘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充分合理的应用到小城镇景观营造中去,使传统文化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使传统文化得到巩固和承继。

4.2.3 注意追求艺术美感

小城镇景观的艺术美在古代就很受重视,这点从保存较好的古镇就可以领略到。当前对小城镇的形象进行艺术设计有很重要的意义:①通过美的协调以达到小城镇布局合理、空间和谐、自然与人工环境共生的目的,是小城镇景观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②从艺术角度去审视景观,按照一定的审美图式营造环境氛围,以精神要素作用于物质要素,从而达到优化人居环境的目的;③小城镇景观布置应结合地理特色,通过巧妙设计,使之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激活旅游经济,宽松投资环境,这对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④通过环境的美化陶冶人,又可以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行为的调节来作用于环境、影响环境,使环境之美在人的参与中得到灵性。

4.2.4 注重生态环境

小城镇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这为乡镇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城镇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小城镇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等工作的逐步开展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对城镇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大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各种自然资源的快速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将导致小城镇环境质量急剧下降。而环境质量的衰退将影响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小城镇与营造文化景观时,应注意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特别是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需求与当前小城镇的环境质量现状构成了一对显著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加强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1] 刘建浩,余压芳.低碳性与传统性的思考-论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型景观[J].中国园林,2010(10):84~86.

[2] 俞孔坚.国际性与中国特色:中国当代景观与城市设计实践[J].建筑与文化,2007(1):12~15.

[3] 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6(3):25~28.

[4] 张仁开.小城镇文化景观及其设计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4(9):38~40.

[5] 袁中金,王 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肖敦余,胡德瑞.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7] 李 征.园林景观设计[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 杜红田.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初探[J].中国园林,2008(6):121~123.

猜你喜欢

低碳小城镇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