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2013-08-15兰张丽覃惠莉

绿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柳州市林地养殖

邹 杰,兰张丽,覃惠莉

(广西柳州市林业局,广西 柳州545001)

1 林下经济的概念和涵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林下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种植和养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构建和谐稳定的复合林农业系统,或开展其他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发展林业生产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1]。其内涵是发展农林复合经营,以生产多种木质与非木质产品为经济形态。林下经济的外延还应包括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开展诸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采摘等多项活动,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发展的林业经济。

根据以上定义,林下经济还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资源,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生产经营。狭义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2 林下经济的主要类型及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4大类型。目前在柳州市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2.1 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指根据不同林分间光照强度不同及各种作物的不同需光特性,利用林下空间种植相对耐荫的经济作物。

(1)林菌模式。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香菇、灵芝等食用菌。

(2)林药模式。在毛竹、杉木等林地空间内种植草珊瑚、小叶紫珠等中草药。

(3)林花模式。在林下种植兰花等花卉。

(4)林油模式。利用尚未郁闭的幼林地种植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

(5)林果模式。在林下种植西瓜等水果。

2.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包括林畜养殖、林禽养殖以及林下特种养殖等[2],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养殖的家畜、家禽种类,进行合理养殖的一种循环经济模式。

(1)林畜模式。林下养殖肉牛、生态土猪、山羊等。

(2)林禽模式。林下放养土鸡、林下肉鸭旱养等。

(3)林下特种养殖。林下养殖梅花鹿等。

2.3 林下产品加工

林下产品加工是指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林下产品的初加工。

(1)山野菜采集加工模式。竹笋、蕨菜等原生态食用植物的采集加工。

(2)工艺编织模式。编织竹藤工艺品、家具等。

2.4 林下旅游

林下旅游是指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经济有效结合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1)生态农庄模式。利用邻近城市的一定地域森林风光,在林地上建生态农庄,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服务。

(2)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发展森林观光旅游。

3 柳州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及现状

3.1 发展优势

3.1.1 区位优势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广西东临粤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接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各国等高速发展区域,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我国南方开发区(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待开发区(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带,是经济高梯度地区和经济低梯度地区的连接地带,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柳州市特殊的区位优势为林下产品市场的空间扩张和对外贸易造就了便利的条件。

3.1.2 地理优势

柳州市南部属桂中盆地丘陵地带,北部属云贵高原与湘桂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境内主要河流有柳江、融江、贝江、龙江等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著名的元宝山海拔2081m,为广西的第2高峰。气候属中亚热带类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全境气候温和,夏长冬短,热量丰富,雨水充足,湿度较大,土壤发育完整、肥沃而富含有机质,酸碱度适中,年均气温为20.6℃,年均降雨量为1425mm,年均蒸发量为1419mm,十分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3.1.3 资源优势

柳州市林业用地面积128.76万hm2,占总面积的68.7%;森林面积为117.11万hm2(含灌木林),森林覆盖率达到62.6%,森林资源总量排在广西全区第4。林地面积广阔的优势决定了林下经济产业在发展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发展空间。

3.1.4 政策优势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2012年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柳州市人民政府自2010年开始全面布置林下经济发展工作。2012年,柳州市制定了《发展林下经济“百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实施方案》,作为该市“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自治区财政安排了6000万元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区的示范项目建设,柳州市也已计划在2013年度安排200万元用于市级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市辖各县成立了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相应安排资金扶持。

3.2 发展现状

至2012年9月30日,柳州市当年完成林下经济产值13.22亿元,其中林下种植完成1.42亿元,林下养殖完成7.75亿元,森林旅游完成2.22亿元,林下产品加工完成1.83亿元。目前比较成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明显示范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杉木林下种植灵芝示范。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怀宝镇等地。在地形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杉木林地种植野生灵芝菌,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产品质量好,产量高,利润大,同时有效促进了林木生长。现已发展到133.3hm2,年产值3000多万元。

(2)毛竹林下种植草珊瑚示范。位于鹿寨县拉沟乡,融安县雅瑶乡、大将镇、板榄镇、大坡乡等地。充分利用毛竹林下适宜的光照和湿度条件套种草珊瑚,同时通过对草珊瑚的施肥、浇水、松土,促进了毛竹的生长,实现了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

(3)蜜桔林下种植食用菌示范。位于柳城县太平镇。利用蜜桔林下的空地和良好遮荫可直接摆放栽培袋种植香菇、姬菇和金针菇等,实现经济林的立体综合开发。

(4)桉树林下放养土猪示范。位于鹿寨县鹿寨镇。以良种猪改良本地黑猪,在林地套种红薯,薯藤作为猪的主要食料,实行“生猪满山跑”的全生态野外放养。生猪价格可达普通生猪的6倍以上。

(5)桉树林下肉鸭旱养示范。位于柳北区。完全改变了有水才能养鸭的传统肉鸭饲养模式,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致富经》栏目曾作过报导。

(6)林下土鸡放养示范。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融安县大坡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等地。利用林地有油茶林、毛竹林、杉木林等,以本地土鸡为饲养品种。

4 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1 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系统、深层次的研究,科技力量薄弱。林下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少各方面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区域分布的合理性、种养密度的科学性缺少可操作的科学和技术规范。在林下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群众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2)规模小,分散经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农村没有成立专业合作社,更没有专业的行业协会。农民经营过程中以“单打独斗”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3)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意识不强。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农民,外联国内外市场。龙头企业的经济势力越强、牵动能力越大,其开拓市场、引导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越强。但目前柳州市林下经济龙头企业数量很少,创品牌意识不强,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林下经济的发展。

(4)缺乏品种研究,种苗供应不足。目前不管是林下种植还是林下养殖,其种苗供应基本还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由于林下种养殖都是发展“土”货,农民一般就用本地品种繁育种苗,缺少品种的驯化和提纯,影响产量和经济收入。种苗供给不足也制约了林下种养殖的发展。

(5)政府补贴项目经费难以统筹使用。财政给予的林下经济项目补助资金以直补农民为主,而资金一旦分散,难以形成拳头效应,不利于发展壮大。

4.2 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1)确定合理的林下种养密度。合理的林下种植养殖有助于林地小环境的稳定,促进林木苗木的生长。合理的林下放牧和养殖有助于林地小环境的稳定,适度的放牧还可以有效增加林下物种的总数,提高林下物种丰富度。林下养殖有利于减少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有的将凋落物破碎后使之容易分解或者被踏入土壤。畜禽适度的践踏能够埋实种子,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发和出苗,适度放牧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3]。如果盲目发展林下经济则会对森林资源、林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表现为:林下种植在坡度较大区域会加大水土流失,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与农药会造成污染,种植过程中对林地进行清理会造成树木幼苗受损。在林下放牧和养殖,畜禽的啃食和践踏能够导致林下植被特别是幼树的机械损伤,可直接导致林地表层土壤结构和土壤含水量等方面的变化[4]。在林下种植作物,应当根据林内环境合理确定种植地点和密度,除了改善林分卫生状况的清理外尽量不砍伐林木;林下养殖应根据区域性林地特点和生物安全需要,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区域,根据生态环境承载量科学确定林下养殖区域的密度上限和养殖总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农户。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支持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开展多形式的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林产品、林下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对具备发展潜力、符合贷款条件的成长性企业,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给予贷款支持,财政部门应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培育和扶持一批林下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

(3)打造绿色品牌,提升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力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品牌则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要实现林下经济大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林下经济产品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绿色有机无公害”[5],这是其区别传统种养业的最大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必须打造绿色优势品牌。

(4)在一定区域内实行统一供种苗。组织科研力量或是企业对本地的品种进行改良,由专门的企业进行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比如融水的“灵芝谷”改良元宝山野生赤芝、鹿寨“六老山生态猪场”以陆川猪与本地土黑猪杂交,等等。政府应加大对此类企业的政策扶持,使之能在一定区域内统一向农民提供优良种苗。

(5)引导企业、合作社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尤其是林下养殖,必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集成林地养殖管理技术、辅料添加技术、生长速度调控技术、上市前肥育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牧草配套生产技术、配套棚舍建设技术、生态安全饲料生产技术,等等。制定林下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实施产品标准化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优良品牌。

(6)加强产业链开发研究。林下产业涉及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故而林下产业面临的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1]。政府应组织多部门专家开展林下产业链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的研究,鼓励社会资金在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方向的投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拉长和拓展林下产业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 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47~52.

[2] 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37~38.

[3] 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4] 谢德体.发展林下经济要重视林地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产业,2011(4):26.

[5] 罗金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发展林下经济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11(2):19~22.

猜你喜欢

柳州市林地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横空出世
Summer Is Coming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