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村生活垃圾环保处理初探

2013-08-15康平

绿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村寨卫生

康平

(贵州省遵义县环境保护局,贵州 遵义563100)

1 引言

贵州山地居多,由于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农村村寨大多散布于山腰之上或山间平坝中较高的区域。村寨生活垃圾至今无统一规范的处理方法,往往就近抛洒于房前屋后,任由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对下游田地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在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的有效策略,意义重大。

2 贵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村民普遍无环保意识

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贵州农村居民大多没有环保意识,并不知道生活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村里弯弯曲曲的小道边,随处可见村民们倾倒的大堆小堆的垃圾,包括火灰、纸屑、废旧塑料、废弃泡沫等,还有很多厨房垃圾。如果他们的房屋前面刚好是一个土坎或土坡,而且其下是林地的话,林中一定布满生活垃圾。在当地居民看来,生活垃圾丢在土地上,时间长了也就会变成土。许多人还片面地认为,垃圾丢在土里,可以变成土壤肥料。正是这种意识的存在,使他们很自然地将垃圾乱丢乱倒于房前屋后。

2.2 家庭及村寨均无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

调查发现,许多村民房前屋后僻静的角落都可能成为垃圾堆放场所,并无特定的位置专用于垃圾处理,更没有城市里常见的垃圾箱之类的物件。整个村寨也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如果村寨比较大,各家各户的垃圾相互连接,寨子有多大,垃圾场就有多大。

2.3 村民普遍没有垃圾分类意识

生活垃圾包含许多种类,简单可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对于有机物,时日一长,自然会在土地中分解;对于无机物,抛置于土地中,就只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调查发现,村民们普遍没有这种分类意识,无论有机物还是无机物,他们都作为垃圾一起丢到某个角落或其他冷僻处。

2.4 火炭灰导致村寨附近土地含碱量偏高

笔者对村寨周围的田土进行了抽样化验,发现这些田土碱含量都偏高,大一点的村寨旁的土地甚至已有碱化倾向,已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何以村寨周围田土碱含量偏高,这要归功于各家各户排出的火炭灰。贵州农村至今仍主要依靠煤炭或木材燃烧获得热量以加工食物或取暖,因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火炭灰。每天早晨或晚上,村民们都会将火炭灰抬出家门,倒在房前屋后的田土边沿,有的甚至直接倒在土中央。时日一长,田土酸碱平衡自然遭到破坏。

2.5 由垃圾引发疾病的风险高

由于垃圾乱堆乱放,村民得疾病的风险相应增高。走在村寨中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道路上,随地可见大堆小堆的垃圾,时时可闻到垃圾堆的腐臭味,处处可见群蝇乱舞。一些小孩没有大人照料,就直接在垃圾堆中玩耍嬉戏。正因为如此,村民们时时处于被感染疾病的风险之中。农村家庭一旦有人染上大病,往往使整个家庭返贫。

以上这些现象,对农村环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也影响到村寨容貌,进而影响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急需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解决。

3 农村生活垃圾环保处理策略

3.1 加强环保宣传,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当前贵州农村垃圾处理乱象主要原因在于村寨居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因此,要改变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应从广大农民思想抓起。政府环保职能部门应当印制环保宣传手册向村民派发,手册内容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和村民生活实际,让广大农民通过手册深入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他们未来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光凭手册宣传效果不一定理想,必要时应当在某些特定的节日组织特定的活动进行生动有趣的宣传,比如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表演告诉村民环保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如地方老百姓喜欢的“打钱杆”、“跳花灯”等民间文艺形式,大可用于宣传环保,把环保知识和垃圾处理的一些方法,编制到“打钱杆”、“跳花灯”等民间文艺唱词中,让老百姓在娱乐中受到浸润影响,进而建立起环保意识。

3.2 加强卫生教育,改善村民卫生习惯

垃圾乱丢乱扔,源于村民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卫生教育可以和环保宣传一起进行,两方面的内容本来就不矛盾,放在一起组织活动更方便,可以实现一举两得之效。通过卫生教育,最终要让村民意识到垃圾规范处理的重要性。在卫生教育上,可以结合学校教育,推行“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影响家长。一般而言,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很容易接受有关卫生教育知识,也很乐意影响父母,推行“小手拉大手”活动,让他们回到家后,告诉父母有关卫生知识,并以他们的行动在家中带头改变卫生习惯,这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建立垃圾管理队伍

当地乡一级政府应牵头组织各村成立垃圾管理队伍,主要负责各村寨垃圾处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村寨可设一名或多名垃圾管理员,在村寨中适当的地方指定垃圾集中处理点,督促各户村民将垃圾清运到此。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采用向村民少量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方式,设置垃圾处理基金,请专人负责村寨垃圾清运处理。此外,还可以发动中小学生义务参与各村卫生监督,扩大和加深垃圾管理范围与力度。

3.4 建立垃圾科学收集处理制度

乡一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村寨垃圾环保管理制度。制度要考虑可行性,其中应注意规范垃圾处理的流程。可在各村寨指定的地方修建垃圾处理站,村民每天将垃圾集中于处理站,再由村级行政机构派专人专车来清运或作无害化处理。制度中对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的操作规范也应有明确的说明。

3.5 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科学规范地处理垃圾,当然就需要一定量的垃圾处理设施,比如各村寨都应当有固定的垃圾处理站,站内也应当配备相应的设施。这些设施当然不能由村民来投资,而应当由政府财政统一划拨资金予以解决。切不可为处理垃圾而增加农民负担。

3.6 建立环保卫生奖惩制度

在条件成熟时,当地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环保卫生奖惩措施,对严格按规范处理生活垃圾,积极保护生活环境的村民进行奖励,对不讲卫生,乱丢乱堆垃圾致环境污染的村民,应适当予以处罚。奖励的标准可高一些,但惩的标准不宜太高,一定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承受力,要注意到处罚只是手段,而非目标。通过奖惩措施,最终要调动所有村民对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的积极性。

3.7 加强垃圾分类常识普及

村民生活垃圾在倒出时最好能作分类,以确保垃圾能被充分地作无害化处理,而且也有利于某些垃圾的再利用。为此,需要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常识的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具体操作办法。

[1] 徐晓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2):69~71.

[2] 李 秀,张 云.沈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2(6):112~114.

[3] 杨荣金,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7):92~93.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村寨卫生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智取红领巾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园,解码垃圾处理的“园区模式”
锅巴粥
卫生歌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