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体化教学

2013-08-15马振洪

科技视界 2013年15期
关键词:理实操作技能教学效果

马振洪

(滨州技术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越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4)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把握的环节

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把握好:(1)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2)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3)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5)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等五个环节。

3.1 开发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目前尚未见到符合需要的一体化教材,各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各自的师资、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

3.2 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习穿插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操作实物,又类似于工艺课或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的穿插录象、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且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准,就难以达到一体教学的要求。

3.3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能力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效果愈来愈好。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开展的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学生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与教学活动,在这个课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逐渐形成各自能力倾向和创造才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后,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做法,摆脱了纯理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3.4 积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学习,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的企业实习经历,这样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就使得每位老师要去钻研业务,现在有许多老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经常深入企业和实习一线了解生产、发展情况或需要什么,从而使自己的讲课内容更加充实。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5 规范考核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白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基本技能的获得程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评价教学效果过程中,衡量的标准是“会”还是“不会”,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以技能是否“纯熟”作为衡量的标准。二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实一体化”加大技能的培养力度,淡化理论教学,并不等于是抛弃了基本知识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技能培养并不矛盾。

“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不可以否认,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掌握和提高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也就是说“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替代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习,否则会造成教学知道思想的偏颇,使整个教学环节出现漏洞。“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从不知道到慢慢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到形成技能技巧。

猜你喜欢

理实操作技能教学效果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PLC应用”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探索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