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浅析

2013-08-15程正奎

科技视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树木

程正奎 冯 凯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植物作为园林整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园林的设计而言意义重大。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是用植物个体或群体美进行创造,从而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它是园林景观美化和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以及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配置一方面要遵循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讲究艺术性。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具体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态特征及生长习性等进行有效的规划,才能创造出既具有美感又有涵养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木植物、草坪以及地被六大类型。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配置构成不同的空间景观。而对景观设计者来说,每种园林植物又是一个象征符号,设计者可根据符号元素的长短、粗细、色彩、质地等设计元素进行配置。

1 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1 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1.2 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1.3 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1.4 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2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园林设计中,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因地制宜的进行。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满足其对具体环境条件的要求,使各类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健康生长。从而达到各类植物之间的共生共存。

而在园林设计中对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2.1 科学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良好的生长。同时也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本地的植物。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移植移栽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应谨慎对待。

2.2 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它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系所组成的,而是由多种植物的有效配合以及与其他生物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同时还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那么在景观上也必定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在园林设计中,对空间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持多样性是园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3 体现美学原理,从而突出园林的景观功能

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美学要求,进行相应的创造。园林设计是观赏性的要求,所以,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从美感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对不同植物进行安排,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们对于美的认同感和要求。

2.4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将其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和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其效果更好。

2.5 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2.6 体现明显的季节性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还应注意季相变化 观赏效果也会跟着变化。植物是装饰美化环境的。因此,既要考虑不同的植物在同一个季节在形态颜色上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所出现的变化,如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什么时候开始落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植物的季相变化,才能配置搭配好植物。

3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3.1 保护和利用已有树木原则

树木是活的生物,树龄越大效果越好,其久远的效果是用技术手段或其他素材所弥补不了的。当地已存在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对本地区有着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多是乡土植物的代表。此类树木不仅有文化底蕴深厚、生态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也有利于增加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当地环境中已有的古树和名木,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环境变迁的一种见证,更是体现地域环境特征的要素之一,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这类植物应采用标本式种植加以保护和强化。

3.2 体现地域风貌原则

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除了要了解场地的周围环境、生态条件等事项,还需要对当地特点、历史象征、四季景色等特点调查清楚,使得种植的植物形态和群落结构适合当地的风格,能更好地展现地域性特征。

3.3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设计植物景观时,应遵循自然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规律。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在垂直结构上,采用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多层次组合的形式,这样能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更好,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型生态系统。

3.4 应遵循的设计美学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更要讲究艺术性。我们要运用设计美学原则对园林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使园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3.4.1 统一与变化,多种园林植物搭配组合时,从造形、体量、色彩、质感等方面来看,本身就变化多端,如果再一味追求变化与风格,会使人感到杂乱无章,但只用两三种园林植物进行配置布局,又稍觉单调,缺少生机。所以园林植物的配置一定要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3.4.2 主体与从属,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往往由于环境、经济、苗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常把景区分为主体和从属的关系,如绿地以乔木为主体,以灌木、草本为从属,或以大片草坪为主体,以零星乔木、花灌木为从属等。园林规划配置中,一般把主景安置在主轴线或两轴线交点上,从属景物放在轴线两侧或副轴线上。自然式园林绿地中,主景应放在该地段的黄金分割点位置。

3.4.3 韵律与节奏,植物配置中单一体或组合体有规律的重复与变化,会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如两种以上植物的重复出现产生韵律和节奏;不同花色造型的花坛分段交替重复产生韵律和节奏;植物配置由低到高,由疏到密,色彩由淡到浓产生韵律和节奏。

3.4.4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3.4.5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厚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3.4.6 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需要有对比,以便突出主题,彰显园林的基本风格,同时又要有调和,这才能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3.4.7 均衡与稳定,各种园林植物都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4 园林植物的造景艺术

4.1 色彩艺术

植物的色彩可被看作是环境情感的象征。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空间的气氛和情感,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欢乐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给人以冷清、抑郁的气氛。在进行植物色彩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冷色与暖色的运用。若园林中的景观布置成开放的热闹的场景时,应用暖色系的植物点缀,以起到烘托和引人注目的效果。若是幽静的景观时,宜选用冷色调的植物比较适合,冷色调的植物在感觉上缩小了实际空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前景与背景。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进行组合时,深色植物使构图稳重,浅色植物使构图明亮、轻快,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浅色或鲜艳色彩植物的背景,互相衬托可以使前景物更加突出,又可以显示出植物丰富的层次感。

4.2 线条艺术

应充分利用植物形态和线条构图,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是植物线条设计时最重要的问题,避免呆板和杂乱。自然式植物种植要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高耸向上的树型配置在边缘宜群植,连续的林冠线与开展的水平面相互协调,垂直与水平相对比,做到对比中有统一。

4.3 意境创造艺术

园林植物景观可以渲染整个观赏空间的气氛。不同的花木合理地布置于园林,可以产生不同的意境。如不规则式种植的阔叶树可以形成活泼、热烈的气氛,而高大的针叶树列植时则使景色显得庄严肃穆,垂柳枝条摇曳使人感到轻快,而春天的桃红李白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5 结语

只有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才能把植物景观建设成为一个生动的园林风景。总而言之,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也与园林绿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景观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要想创造出理想的、生态的自然植物景观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1]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科学出版社,1987:137.

[2]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50-62.

[3]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3-90.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8.

[5]黄东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42.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树木
辨认树木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树木也睡觉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