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3-08-15张兴平李惠芬万自洋

科技视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香包庆阳文化节

张兴平 李惠芬 万自洋

(河西学院 文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

1 走进庆阳

1.1 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

庆阳市地处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甘肃省最东部,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接壤;南与本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相连。介于东经106°45′-108°45′与北纬35°10′-37°20′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显现出雄浑独特的高原风貌。

1.2 宜秀文明

古老的庆阳大地史迹繁复,文化灿烂,人杰地灵,魅力无限。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活动,周朝先祖曾于此兴业,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庆阳拥有各类文化遗存2700余处,馆藏文物一万多件。举世瞩目的“黄河古象化石”、“环江冀龙化石”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就出土在这里。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土文化被视为“华夏文明的缩影、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称号,把庆阳打造成甘肃东部重要的文化名城成为一种现实可能。[1]

2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概况

2.1 起源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关于香包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香包是人们祈福辟邪和繁衍生息的象征物,在庆阳民间出现的八卦马甲、青蛙五毒兜、花马甲、虎头鞋、虎头帽等服饰以及鱼、蟾、蛙等佩饰,都是人们祈福平安,渴望儿孙满堂,阖家辛福的心灵寄托。另一种说法认为香包是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杰作。传说中医鼻祖岐伯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囊造型美观,使用方便,这是香包发展的雏形,发展到历史上的纷争年代时则成为传递军事机密的锦囊,发展到近代成为妇女农闲时进行手工制作的工具——针扎,逐渐融入大众生活。庆阳香包是黄土地土生土长艺术杰作,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内涵和古老的地方风情与民族特点。[2]

2.2 种类及特点

庆阳香包种类繁多,亲近生活,源于生活,独具地域特色。以现代庆阳香包发展的多样化及特色功能来分类有:环具皮影类、艺术观赏类、立体壁饰类、平面壁饰类、缀、饰小件类、生活用品类;以佩戴方式分类有: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以造型方法分类有:适形造型、非静止物象造型、主题形象展开造型、时空综合造型、深入物象内部造型;以构图(整体外观造型)形状分类有:方型、菱型、柱型、圆型、三角型、八角型、仿生型。[3]

庆阳香包之所以享誉中内外,独居文化舞台,涵盖其他领域,这与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它的特点可以具体归结以下几方面:

1)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4600多年前,庆阳人民的生活中就出现了香包,《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们将中草药装在香包中,随身携带,预防疾病,这种习俗万代流传,经久不息。另外,淳朴的庆阳人民制作的香包古拙而质朴,原始而鲜活,它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现生命活动的艺术,它凝结着千年以来庆阳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代表着庆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夙愿。

2)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彰显地域特色。庆阳人民制作香包的物象来源广泛,无所不包,从日用品到宇宙万物,都是庆阳人民创作的源泉。此外,庆阳人民创作的香包独特别致,造型古朴,图案夸张,意象诡异,寓意乐观,色彩浓艳,一种黄土高原率意浑厚的艺术气息蕴含其中。

3)谐虐美、入俗美体现其中。庆阳香包具有无拘无碍的谐虐美,从古至今淳朴的庆阳人民赋予香包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化“虐”为“谐”,当在生活中遇到压力,精神上受到压抑时,香包就成为庆阳人民寄托心灵诉求的对象,使身心达到一种脱俗的“谐”不再受“虐”的羁绊,显现出庆阳人民的乐观情怀和唯美境界。另外,庆阳香包更具适从玩用的入俗美,每年端午节庆阳人民都戴香包、插艾草,男女老少其乐融融,欢度佳节 ,更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为庆阳妇女阶层提供了一个展现针线活计的平台,带给人们了视觉上的美的享受。

4)题材寓意,独具匠心。庆阳人民制作香包的图式多种多样,各具寓意,尤以日常生活的图景见长。如庆阳人民绣制的“金瓜、葫芦”等香包图式是借喻反映中国古代的生殖文化;绣制的“孔雀、凤凰”等香包图式寓意亲朋好友吉祥如意,飞黄腾达;绣制的“枣、莲子”等香包图式寓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2.3 重要价值

庆阳香包作为西部名城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黄土地土生土长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性民俗文化内涵和古老历史风情、民族特色,具有诸多重要价值。

1)社会价值:作为庆阳名片的庆阳香包经香包节的成功举办,声名远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它有力的解决了就业难问题,收入难问题,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经济价值:庆阳市整合、引导、发展手工香包市场,庆阳香包开始变为庆阳的一大特色产业,进军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自2002年举办香包博览会以来,每届香包博览会都会有项目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庆阳经济的发展。

3)文化价值:自2002年开始,庆阳连续举办中国庆阳端午民俗文化节和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博览会,这一节一会承载着为庆阳市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此外,庆阳香包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极具社会学,民族学价值,古朴而拙巧,原始而鲜活,是真正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人性文化、大众文化。

4)艺术价值:一年一度的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族文化节,是庆阳香包的大博览,这个时候你看到的香包造型才真正的体现了庆阳民间艺术的内涵。庆阳香包不仅在造型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在用色方面独具一格,在色彩学家看来不搭配的颜色但在庆阳人民眼中却是绝配。这些都反映了庆阳人民的个性美和艺术追求,透露出远古先民的生存气息,显示出独特的黄土地文化。[4]

5)审美价值:庆阳香包富于地域和农耕文化的典型色彩,民俗学者柯杨先生谈到,原生态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是传统农耕社会精神生活需求的必然产物。不难看出,庆阳香包以它土生土长、悠久的历史、深远的农耕文明、淳朴的民风以及传统的刺绣造就了它复合、怪异、谐虐、入俗的审美特征,给当今社会的人们带来一种殊异的体味。

3 庆阳香包文化的发展

3.1 发展现状

自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以来,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各种民俗研究和开发于一体的中心、公司、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使庆阳民俗文化呈现出喜人的场面。庆阳香包的发展趋势也有所变化。从自娱自乐打扮自家小孩向商品化方向迈进,人们对香包的商品化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利用香包去赚钱,增加收入;从分散的集体户向有组织合伙制作,集体销售发展;从单一的观赏价值向集观赏、实用、玩耍等多种价值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另外,政府调整发展战略,拟定出主攻“红、黑、绿、黄”的产业战略目标,紧抓品牌理念创意和产品形态创意,提出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实质是以开发庆阳民俗文化资源为重心,旨在实现产业富民。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把庆阳香包节办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节会提供了可能,大大促进了庆阳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在蓬勃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香包文化的未来发展。从市场角度看:香包文化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空间非常狭小,且对香包产业的长远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导致香包生产规模偏小,质量赶不上去。从产业组织角度看: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对接困难,农民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熏陶下具有很浓的保守思想,不能很好地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同时个体经营、技术垄断、互不往来,以至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绝技很难留传下去。从节庆营销角度看:举办香包文化节没有明确的营销发展战略,不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在营销策略上出现 “同化”,导致香包文化节经不起其他文化节的冲击,直接影响举办香包文化节应有的效果。从工艺角度看:制作工艺退化,布质低劣,针工粗糙,设计有局限,没有创新,导致乡土气息弱化,传统样式难以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同时电脑绘图的机绣香包,设计粗俗,土洋结合,失去香包原有的特色,感受不到民间艺术品应有的韵味。针对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做好对香包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创新工作。当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现状不容乐观,伴随工艺大师的相继去世,许多香包工艺后继乏人,失去精要,濒临绝迹:培育专业人才,传承香包民俗文化的精髓成为当务之急。有专家认为,保护和传承香包民俗文化应该给传统的香包文化注入活力,使之符合文化发展的时代精神,这就需要审时度势,抓住商机,开发香包市场,注重商品理念,发展商品经济,在保持香包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大创新,逐渐形成有庆阳特色的香包品牌。

2)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生产,鼓励技术研究,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香包民俗文化要发展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坚持以质取胜,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自己的品牌,才能立足市场。

3)政府应该鼓励支持香包文化产业的发展,办好香包节,以香包为名片,带动庆阳其他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促进庆阳旅游业,餐饮业等的发展,更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另外,政府的职能作用将利于充分发挥香包的名片效应,把庆阳香包带向国内外市场,从而使香包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制定节庆营销发展战略,创办一流文化大市。目前,庆阳香包文化节,遇到了同其他文化节一样的“市场疲劳”和“节庆创新瓶颈”难题,直接影响到香包民俗文化节的社会效应和庆阳经济的综合发展,政府应从以下三点去着手:

首先,政府应举办阶段性香包文化节。阶段性香包文化节是一种重复举办的节庆,通过阶段性举办,将香包文化节打造成一个如同春节一样具有吸引性、传统性、确切性的节日,让庆阳市在文化方面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名利双收,走向文化强市之列。

其次,政府应举办类型多样的节日盛会,为香文化节营造市场气氛,消除市场疲劳,扩大营销功能,增加宣传渠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一条龙”式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文化链,打造文化大市。

再次,应重新定位举办香包文化节的目的。传统香包节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一种娱乐的趣味以达到缅怀故人的效果。谈到重新定位那就要定位在“市场”和“经济”上,从市场而言,借助媒体效应,扩大宣传,从真正意义上成就商品化香包;从经济上而言,举办香包文化节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此举一方面为当地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后盾,另一方面为香包文化节的举办积聚了力量,相得益彰,达到举办香包文化节的预期目的。

3.2 发展模式

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也需要市场的认可和企业集群的支持,庆阳市在近几年对香包文化的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传统和新型两种独特经济发展模式,为庆阳经济的建设,香包文化的繁荣和香包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传统的香包经济发展模式是庆阳香包经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和主体,是香包经济的战略大后方,认真细致的研究发现,传统的香包经济模式竟是一条逐渐发展,逐渐开放的经济脉络,从自产自消、自产自销、自产他销到零售运销,从能人带动农户到公司加农户,不难看出香包经济步步升级,迈向正规化,发展为集生产、收购、销售、设计、研发为一体的传统香包经济发展模式。在以传统香包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后盾的基础上,庆阳市又探索出四种新型香包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特点如下:

1)团体会展模式——由文化部门或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参加内地大城市及港澳地区举办的各种艺术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销各种富有特色香包精品,以招商引资,扩大宣传,开发市场。

2)网络购卖模式——为了让庆阳香包“香”天下,庆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开通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网站,为不能来庆阳的朋友提供网上访问庆阳香包节和网购香包的便利,香包进入网络时代。

3)开店销售模式——在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地方开店销售,其中最具著名的是由中央候补委员,原庆阳市委书记黄选平提议的在北京王府井街上开办的专售庆阳香包的店铺,独具创意,让庆阳香包在这个人流物流汇聚的地方“香”气弥漫。

4)科教孵化模式——庆阳市委市政府借鉴内蒙古在京创办“京蒙高科”的成功经验,在京创办庆阳香包科教文化孵化器虚拟研究院,组织各部门科技单位按“合同战术”原则开展战略攻关研究,这一创举对香包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传承

历经千年的庆阳香包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蕴涵着深邃的汉民族文化精神,凝结着千年以来庆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代表着古老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情感,传承着久远时代的先民朴素的本源哲学。综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厚、工艺精湛、特点鲜明、价值突出,饱含地域性特征,是特定条件下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民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放眼诸多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与社会经济日益融合,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庆阳香包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寓意曾赢得社会与民俗学界的广泛认可,而今却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刺绣大师相继离开刺绣舞台,香包的绣制工艺濒临失传,取而代之的是乱引进、乱嫁接、以次充好,同时不再富有“祛邪祈福”的浓厚寓意气息,透露出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利欲气息。面对此类问题,综合各方面资料、信息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去传承香包民俗文化:

4.1 加强香包设计、生产、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庆阳香包产品具有文化性和商品性双重属性,对其的设计、生产、营销要求档次较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一是从民间挖掘、选拔、聘用一些刺绣大师让她们口传心授,广带徒弟,培养后继人才;二是考虑在当地高等院校开设香包刺绣相关专业,必要时选拔一些人到高等工艺院校学习深造;三是培养营销人才,使香包产品走向全国,运销国内外形成大市场。

4.2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借助媒体、新闻的舆论功能对香包产品和文化做好全面宣传,以扩大影响,引起社会关注,开辟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鼓励摄影界人士到香包文化气息浓厚的乡村产地采集香包精品照,并且开办摄影作品会展评选出最佳摄影作品,最后进行网络展示,让更多的人目睹香包的风采,更加了解香包文化。

4.3 立足当前,加大创新,坚持以品牌取胜

从目前香包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香包产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二是香包产品多而杂,冲击市场,失去本质特色。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制定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处理好香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地位关系,确定香包产业的发展规模,奋斗目标;同时,要设立同“京蒙高科”一样的研究机构,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品牌战略的眼光去取的更好的经济、文化效益。

4.4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出台相关法律条文,从生产到市场严格把关,控制香包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有了法律作保障,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视香包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象才会得到遏制,为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庆阳香包是西部名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璀璨奇葩,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更是庆阳人民世代传承和守望的精神家园,凝结着千年以来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代表着庆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夙愿。近几年来庆阳市在对香包民俗文化的开发实践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凭借特有的人文底气逐渐完成了香包民俗文化向现代商品化、产业化的转变,形成了崭新的产业形式,为庆阳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传承华夏民俗文化树立了榜样。2013年4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庆阳调研香包刺绣产业时强调:以时代眼光开放理念打造香包刺绣产业,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展示作为。[5]可见,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提上时代日程,这无疑为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提供了传承和发展的空间,为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机遇。

[1]郭文奎.庆阳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144.

[2]王仲保.甘肃民俗总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84.

[3]余正东.庆阳香包[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

[4]王义.庆阳民间艺术之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徐爱龙.王三运在庆阳调研香包刺绣产业时强调[N].甘肃日报,2013-4-21,001版.

猜你喜欢

香包庆阳文化节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