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运动及其教法的研究

2013-08-15董晓起

科技视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弓步套路太极拳

董晓起

(武汉轻工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23)

太极拳是健身、素质、终身体育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之一,被高校、干部院校选编为教材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从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对其的掌握情况看,这一形势并不乐观即很多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的内涵。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生(员)打的太极拳,似操非操,似舞非舞,完全失去了太极拳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使得学生时对太极拳失去了兴趣。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员)对太极拳运动缺乏认识与了解;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当,值得深入地研究。

1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在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学好太极拳,必须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拳与田径、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在动作的形成、结构、生物力学、运动轨迹、理论指导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它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充满古代哲理的运动

太极拳是由古代阴阳学(即对立统一自然辩证法)两大范畴构成的运动。表现在拳架的组成、运动规律、技术要求、攻防原则等各个方面。太极图中所示的一对矛盾之间互根、互用、互换、互立充分提示了太极拳运动的哲理。如在太极拳中运动的上下、里外、大小、虚实、开合、刚柔、快慢都完整体现了这一法则。

1.2 由圆和弧组成的运动

太极拳动作的运动轨迹主要是圆和弧。太极拳套路中出现的各种手法,如弸、捋、搂掌、推掌、穿掌、抽掌、挑掌、勾挂、冲拳、搬拳等,要求保持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相对静止成型的手臂动作也是如此,运动中的脚步动作同样在做圆弧运动,以脚为钻以髋为轴前后左右运动,如盘中滚珠。就很好地说明了脚步动作的特点。倒转肱一式两臂相对运动组成立圆。左右登脚式中的丁步全抱,双手开始的反向运动组成平面圆。总之,太极拳的动作非圆即弧,需要将其练成一种非流畅的曲线型。

1.3 缓慢均匀、平稳连续的运动

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其流派较多,同时各个流派的打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动作缓慢均匀,平稳连贯,这是所有太极拳特点中的共性。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式太极拳,其动作要求,前进后退如细风摆柳,起落如水上行舟,动作衔接如长江之水连绵不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拳法的运动过程中,需要用单腿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撑身体重心,这不仅需要练习者拥有很好的腿部力量,而且需要其有较好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从而能更好的掌握运动规律。

1.4 用意不用力的运动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全神贯注的集中意识,用思想意识去体会引导动作,练好一招一式。在练习过程中,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复杂所以需要练习者对身体各部位在空间的姿态通过本体感觉形成符合太极拳要求的运动轨迹。如果在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意识不到位,正确的动作就不能形成。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缓慢、清灵自然,同时要求动作自然流畅不能僵硬。从外表上看好像是不用力的运动。

1.5 高层次攻防技击的运动

太极拳的攻防技击不同于一般的拳术的硬打硬拼技击,而是注重以柔克刚,粘连粘随,舍己从人,以静制动,绵里藏针,借力反击的高层次的攻防技击。由此引出太极拳一系列练拳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弄清一招一式的含义,准确把握动作,把动作做到位,同时注意对身体各部位有特殊要求的运动。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有特殊要求,是由传统医学理论、动作结构、攻防技击以及拳种的风格和韵味等因素所决定的。对肩和手臂的要求:沉肩垂肘,肩不能耸,肘不能向上翘;对头和颈部的要求:虚领顶劲,头保持正直,顶部竖起;对躯干的要求:含胸拔背,头和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样做弓步,广播操的弓步,要求抬头挺胸,躯干后弓形与太极拳的弓步就不一样。对臀和下肢的要求:吊裆屈膝,做动作时,膝微屈,使之放松,臀不松塌,两脚用力往里夹,才能使身体姿势稳定。

2 太极拳教法设计

设计太极拳的教法,应依据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制定。

2.1 示范与观摩

学生(员)在太极拳技术课之前,需要将太极拳理论课和观看太极拳教学录像结合在一起。同时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太极拳运动的规律、特点及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员)对太极拳的兴趣与爱好,同时在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的展示下能够树立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识,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2.2 基本功练习

太极拳的基本功是进行其它太极拳套路训练的基础工作。将太极拳的基本功,如手型和手法,步行和步法,腿法、身法、眼法等巧妙地编成“操”,在音乐伴奏下做正课前的准备活动练习,成为“课课练”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为太极拳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动作定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分解练习

太极拳动作运动轨迹较为复杂,首先是要理清手和脚运动路线和方位。手脚分开练习能够使学生快速的对单个动作进行掌握。教师先教会学生(员)手和脚的单个动作,然后再做手脚配合练习,这样能够很快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如野马一式,先做原地分腿站立分掌练习,后做弓步移动练习,弓步动作的重点是先迈出脚再移动重心成弓步,将该动作分开进行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太极拳的速度,同时也表明太极拳的这一动作与广播操和长拳一次成型的弓步是有本质区别的。

2.4 辅助练习

分析每一段动作的结构,抓住关键性起主要作用的动作先进行辅助练习。如单鞭、云手、再单鞭一段,起主要作用的关键动作就是云手,云手就是本段辅助练习的动作,这一段虽然难学,只要学会云手,就容易学了。

2.5 攻防练习

太极拳套路本身就是高层次攻防单个动作有机组合而成。不理解太极拳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所打的太极拳就会失去太极拳的风格和韵味,动作也不会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攻防教学,如学生(员)分成相对站立一对一进行攻防练习,练习前教师先讲解示范并指导进行攻防练习。

2.6 整体练习

太极拳套路是整体,学会单个动作,为学会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不等于完整协调准确掌握太极拳套路。整体配合练习,必须加强以下三个环节的练习:一是,手脚动作的配合练习;二是,段与段以及连接动作的配合练习;三是,全套动作的衔接、配合、协调以及太极拳风格韵味的练习;四是,能在太极拳音乐伴奏下熟练地完成太极拳套路动作。

3 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校体育教学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简化廿四式太极拳教学,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是,学员学会了简化廿四式太极拳,能在太极拳音乐伴奏下熟练地完成简化廿四式拳套路动作。部分学员回单位后成为简化廿四式太极拳辅导员,为带动本单位开展太极拳活动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二是,培养了学员终身锻炼的习惯,绝大部分学员学会太极拳后一直坚持锻炼,使得其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同时又促使学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太极拳的喜爱之感。三是,在每年学校有关部门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考核中,学员对太极拳课目给予的评价中,明确显示:优良率均保持在99%到100%之间。所以实践证明,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实施下能够保证学生对太极拳的热爱同时证明该方法的切实可行。

4 结论

作为源远流长的太极拳,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在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引进太极拳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够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本文结合太极拳的特点,将该运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就太极拳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采用该教学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1]邱丕相.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7):66-68.

[2]蔡仲林,施先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4.

[3]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6-57.

猜你喜欢

弓步套路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以钹对枪法
金刚霸王肘
击剑弓步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