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升级版的“贵州声音”

2013-08-15

当代贵州 2013年29期
关键词:升级贵州转型

文Ⅰ本刊记者 李 坤

(责任编辑/付 松)

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随后,李克强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与此同时,东部发达省市为应对经济升级纷纷“亮剑”,而中西部省市区亦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构想。

地处西南一隅的贵州,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却捷报频传,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增速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态势。

什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在充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抛出的强有力的施政愿望。

“中国的经济到了今天,不转型我们难以为继。”李克强指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中国经济转型其实不是新话题,早在“九五”计划时期,中央即已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十五”计划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

到了“十二五”时期,规划则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同时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核心就是发展方式的转换,不过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认为,“李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更深层次的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刘迎秋认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对中国经济既有版本的继承、发展和升级。他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科学内涵概括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版”。

近期出版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一书则详细概括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认为是以体制升级为前提,以动力升级为基础,以方式升级为核心,以福祉升级为宗旨,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挖掘内需的潜力、激活创新的活力、深化开放的推力、发挥区域的合力,形成促进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培育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创新驱动、绿色推动、区域互动的经济发展新方式,使经济质量和效益、居民就业和收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有新提升,逐渐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则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理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内涵。他认为,“中国目前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中国新一届政府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中国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首要内容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要保持住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刘迎秋还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一个生产方式逐渐转型、社会组织方式逐渐优化、经济技术方式迅速升级、经济社会循序渐进、依次发展、不断提升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操之过急或过激的政策选择与安排,任何过急、过激的‘打造’努力与‘升级’操作,都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是无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成长与发展的。”

贵州经济为什么需要升级

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贵州积极应对经济升级是时代的必然。升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过去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13.6%。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达12.5%,位居全国第一。但是,横向比较不难看出,贵州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518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9%,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2.1%,这一点贵州并不讳莫如深。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7月25日召开的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说,“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产业发展存在压力,投资稳定增长存在压力,保障要素供给存在压力,部分企业经营发展存在压力,“这些问题会对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苏华博士概括了我省经济目前存在七个深层次问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人多地少,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起步晚;二是工业耗能较高,2012年万元GDP能耗指标值为1.714,仅低于山西、宁夏、青海,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06;三是外贸产品附加值较低,不少出口企业效益不好;四是服务业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新型服务业发育不足;五是科技水平比较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六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土地利用优化率不高;七是地方财政负担较重,一些市县增收困难,并进入固定资产投资借债的偿还期,财政负担增大。

“更为重要的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演变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目前还没有趋好迹象,必然会影响我国及我省的经济发展,而我省经济应变和抗风险能力却不强。”苏华说,“打造贵州经济升级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可以肯定的是,贵州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但当前“五重红利”叠加释放:富集的资源,良好的生态,富余的劳动力,国家战略的支持和改革释放红利,这意味着贵州经济升级仍然面临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层下半年来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密集考察,尤其是考察中对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谈话颇受人们关注。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密集考察经济形势,中西部地区成为他们考察的重点。

在贵州调研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张高丽强调,必须坚定信心、底线思维、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他还表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大力支持中西部开发开放。

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贵州的关注必将有助于贵州实现经济升级。

贵州如何应对经济升级

当全国经济增速总体都在放缓的趋势下,有人质疑,贵州为何还要保持高位增长?

事实上,加快发展是贵州很紧迫的一个任务,也是很艰巨的任务。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指出:“我们必须要注重发展的速度问题,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没有经济的总量,也没有人均水平,没有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增加,最终会影响贵州的同步小康。”

追求速度,贵州不盲目,有自己的章法。诚如赵克志在7月5日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就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坚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改善保障民生,建设好生态文明,努力实现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

贵州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5个100工程”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正在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重大发展平台和干部干事创业的主抓手;贵安新区从一张“白纸”起家,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示范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贵州围绕“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的目标,坚持抓创新驱动,通过“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随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落户贵州,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先后实施,有力支撑引领了贵州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贵州坚持把开放作为加速发展的第一招。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到第九届泛珠论坛暨国际酒博会等重大活动,大规模、高密度走出去、引进来,交朋友、聚人气、强动力,使大投资、大项目入驻黔中大地,积极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贵州从未放慢脚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管理权限、减少行政事业收费、压缩办事时间——这为贵州跨越赶超竖起了更加坚实的“效能撑杆”。

在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贵州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贵州后发赶超的自觉和自信,一步步走近瑰丽的贵州“中国梦”。

猜你喜欢

升级贵州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贵州,有多美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