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初杨朴史事考

2013-08-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女真

陈 晨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生女真完颜部完颜阿骨,打顺应群众反抗奴役的要求正式举起反辽大旗的,带领2500人马大败辽军。辽天庆五年(1115年)元旦,完颜阿骨打正式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建国后,经过金人的努力,力量不断壮大,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在这其中,有一大批为金朝壮大献计献策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被人们所悉知,据史料记载此人与金初建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人为杨朴,金初一名大臣。

《大金国志》中记载:“有杨朴者,辽东铁州人也,本渤海大族,少第进士,累官校书郎。高永昌叛时,降女真,颇用事。是冬,说阿骨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什么为名,国号大金。杨朴又劝国主遣人诣天祚求册封,天祚付(东)(南)北面大臣议。遂遣使备衮冕之服,册为东怀皇帝。国主召朴等观验,以仪物不纯用天子之制,大怒,欲斩其使,诸将为谢。乃解,尚人答百余。寻遣还,邀令称大金皇帝兄,不然则提兵取上京。天祚恶闻女真事,萧奉先揣其意,不以问。明年上京破,合议遂格。”[1]此处提到的杨朴正是人们所熟知的金初大臣。另外还有一些重要史料可以大致证明杨朴此人的存在。《大金国志·卷之二》中记载:“天辅五年,春正月,知枢密院内杨朴权知行营留守事。先是国主出征骨捨留守。既而有中京之行,召骨捨共谋。盖骨捨(在)诸将中最有智而黠猾者也。朴为人慷慨有大志,多智善谋。建国之初,诸事草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2]

《三朝北盟会编》也有言曰:“有杨朴者,铁州人,少第进士,累官至秘书郎说阿骨打曰:“匠者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师者人之模范,不能使人必行,大王创兴师旅当变家为国,图霸天下谋万乘之国,非千乘所能比也。诸部兵众皆归大王。今力可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鼎新,愿大王册帝号封诸番传檄响应千里,而定东海接海隅南连大宋,西通西夏北安远国之民,建万世之基。兴帝国之社稷。行之有疑祸如发矢,大王如何。阿骨打大悦。吴乞买等皆推尊杨朴之言,上阿骨打尊号为皇帝,国号为大金(以水名阿禄阻为国号阿禄阻女真语金也)以其水产金而名之,犹辽人以辽水名国也。改元收国,今韩企先训定以王为姓,以为名杨朴。”[3]

另外《契丹国志》中曰:“是时有杨朴者,辽东铁州人也,本渤海大族,登进士第,累官校书郎。先是高永昌叛时,降女真,颇用事,劝阿骨打称皇帝,改元天辅,以王为姓,以什么为名,以其国产金,号大金。”[4]

此外《辽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东都事略》、《四库全书总目》也均提到杨朴此人。从以上史料皆有可信度,尤其《三朝北盟汇编》在国内金史研究领域可信度颇高。由以上大致可知确有杨朴此人,“辽东铁州人也,本渤海大族,少第进士,累官校书郎。”

一些学者依据史料上对杨朴的记载,对杨朴其人其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对杨朴其人的看法有以下几点。刘浦江认为杨朴在金朝的历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杨朴,一作‘杨璞’,南宋方面的文献有关他的记载很多,如赵良嗣《燕云奉使录》,马扩《什么斋自叙》,张汇《金虏节要》等书,都如实反应了他作为完颜阿骨打的主要谋臣在金朝建国前后的重要活动。”[5]

此外,李秀莲在《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活动关系研究》中也提到“在金初,杨朴的活动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献策阿骨打‘变家为国’,称帝号;游说阿骨打求大国辽朝的册封,并参与‘册封’礼仪的把握;建议定朝仪,使女真社会略有上下尊卑的意识;参与金与宋的交涉事宜等。”[6]

由以上学者的分析可见杨朴在金初建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对于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金史》对于他的记载却少之甚少呢?刘浦江认为对于杨朴这样一个重要人物,《金史》记载甚少,原因在于“杨朴建请阿骨打称帝建国的史实与金朝官方杜撰的开国史是相互矛盾的。”[7]李秀莲说“辽东文士杨朴劝阿骨打称帝,把阿骨打头上的勃极烈名衔换成了皇帝。‘黄袍’加身对阿骨打本人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对民主参政、议事的贵族政治却是潜在的破坏力,阿骨打称帝等于女真社会埋下了变革的种子。杨朴为女真人的社会政治革故鼎新制造一个契机,作为金初的重要谋臣,《金史》不为其立传,甚至‘劝进’之事亦不载于金朝史籍,是历史记载的疏漏还是别有原因,历史悬疑难解。杨朴出现在金初历史舞台是政治发展情势的需要,他在《金史》上的隐匿也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金初贵族政治遏制皇权不无关系。”[8]

此外,赵鸣岐先生怀疑《金史》不详细记载杨朴,“大约不是疏漏,很可能是不愿意把阿骨打称帝这件开创金国基业的事,说成是渤海人杨朴的主意。”[9]

总之,基于大家的研究或者猜测,得出杨朴确有其人,他也确实在金初建国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于为什么金史不对其加以详细记载的原因各有其说,大多无从考证。

杨朴在《金史》中被谈及甚少确实是事实,其原因究竟因为什么我们也确实暂时无从考之。但换个角度试想,就算是被隐匿,但他在金初真的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我们根据下面这一历史现象来讨论是否杨朴在金初起了重要作用以及没有单独为他立传也许另有其因。

金初,太祖太宗时期,沿用旧俗旧制。太宗天会四年,建立尚书省及中书,门下省,实行三省制:为了招揽人才,承袭辽宋世选与科举制,于天会元年(1123年)始设科举,五年(1127年)灭北宋后,因为河北、河东刚刚投降,很多的地方职员空缺。于是实行“南北选”辽人试词赋,两河人试经义。

辽世选是契丹部族社会原有的制度,是一种有选举到世袭过渡的形态,《辽史》中记载的世选多是指南北宰相及节度使。金初,演习辽宋这一制度,加之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唐州(河南唐河)、邓州(河南邓县)、商州(陕西商县)和秦州之大半皆属金朝。此时金朝对于汉官的需求随之增加,辽选世也陆续来到大金,为大金建设献计献策,对金初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金国志》记载:“知枢密院杨朴建言:‘我国家兴自遐荒、朝仪、典章有所未备,以中朝言之,威仪、侍卫尊无二上,诸亲从、诸王部族尊贵者驰驱戎行,虽不可尽责,其自番汉群臣以下宜致敬尽礼,所合定朝仪、建典章、上下尊卑粗有定序。’国主从之。”[10]

但由上可知金初太祖太宗沿袭旧制,而到了熙宗时全国各项制度才有所改变,例如:《金史》记载“八月甲寅朔,颁行官制。”“四月甲戌,百官朝参。初用朝服。”“八月壬午,初定公主、郡縣主及驸马官品。”“六年正月辛未朔,宋、高鹿、夏遣使来贺。壬申,封太祖诸孙为王。乙亥,畋于谋勒。”

如此可见,所谓杨朴“参与‘册封’礼仪的把握;建议定朝仪,使女真社会略有上下尊卑的意识;参与金与宋的交涉事宜等。”有其载但无其实,这些建议到熙宗之后才逐步实施,可见这些不是杨朴一人所为,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了的,更不都是杨朴一人之功,而是以杨朴为代表的一批辽东文士对金初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只是历史的记载把这些功绩汇集到了杨朴一人身上,所以金史并未为其单独立传。同时,通过杨朴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足以可见辽东文士对金初统治的产生的重要作用。

[1][10]大金国志·卷之一.纪年一.(宋)宇文懋昭撰.台北广文书局,1957.

[2]大金国志·卷之二.纪年二.(宋)宇文懋昭撰.台北广文书局,1957.

[3][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大化书局,1979,1.

[4][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

[5][7]刘浦江.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999.5.

[6][8]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活动关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

[9]赵明岐.辽代生女真的社会变革及金的建立.载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第三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女真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浅论女真《归来》的构思艺术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从语言遗迹观察女真社会的历史文化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十到十二世纪女真与党项的“髡发”习俗
关于萨尔浒之战失败原因的讨论
试论金代女真族家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