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让一把手成为“一霸手”

2013-08-15原雪瑞

支部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监督者群众监督腐败现象

■ 原雪瑞

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分子中,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把一个地方、单位当成了自己的专属领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一霸手”,财政、人事、决策、事务一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又没有约束,一把手必然会失重。监督的缺位和乏力,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原因。

姑且不论一把手是通过正常选人用人渠道上来的,还是通过跑、要、买“恶搞”上去的,他们毕竟是经过一番较量才走到这个岗位的。“一把手”在现实权力结构中的位置,要求其必须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和领路人。一把手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群众监督他是理所当然的。监督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如今,我们对一把手的监督正陷入困局。一段顺口溜描述得生动形象:“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把手有了大量的腐败机会。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政治学中的这条铁律,成为对一把手腐败现象的有力总结。

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这是百姓的期盼。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监督不是光喊几句口号,而要切实执行。要想监督有效、有力,国人必须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宜腐的保障机制。”这些论述,抓住了反腐倡廉的重点环节,抓住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值得人们深思的“一把手”监督的课题。

笔者认为,要想补足对“一把手”的监督这块短板,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自律能力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以制度管人,打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抓实干的监督环境。二是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建立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由外至内的专门机构监督和平等平行的内部监督,拓展网络监督,推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廉洁谈话监督,年末在政风行风听证质询会上,让参评部门一把手汇报践诺情况,组织代表考核,当场打分公布结果。开展不记名问卷考核、手机短信和网上测评。一把手每年集中报告一次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乃至收入、房产、车辆配置、投资等事项内容,并张榜公布,在新闻媒体刊登。三是全面整合监督力量,增强监督合力。开展互动交流监督,挖掘监督资源,充分发挥全国统一的“12388”纪检监察举报电话专线的作用,健全信访举报方式,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对举报问题实行快查快结。开展有奖举报活动,公布邮箱和电话。聘请监督员,落实监督权。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始终让一把手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特别要加强对“一把手”的上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

搞监督,不能只停留在“说”上,而要落实到“做”上。上级部门要为监督者撑腰,监督者才能走出“不会、不愿、不敢”监督的怪局。有效监督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条件,把监督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日程,监督才会“靠谱”,腐败现象才会被逼入死胡同而窒息死亡。

猜你喜欢

监督者群众监督腐败现象
关于群众监督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监督过失:因果性、注意义务与定罪实践
监督过失犯“归因-归责”路径之厘定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在国有企业中实施民主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官员更需要“不自觉地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