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真话是智慧 更是考验

2013-08-15蔡建军

支部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寡人臣子假话

■蔡建军

《说苑·君道》中记载:有一天,齐景公宴请百官后,射箭比武。景公射箭,即便是脱靶,也喝彩不断。事后,景公失望地对大臣弦章说:“自晏子过世之后,没有人指出过我的过失。刚才射箭脱靶,那么多人竟然一起喝彩!”弦章说:“这是各位臣子不贤的缘故,他们的才智不足以知道您的过失,勇气不足以触犯您的脾气。但有一点,我听说‘国王喜好什么颜色,那么臣子就会穿哪种颜色的服装;国王喜欢吃什么,那么臣子就会吃什么。’正如尺蠖(昆虫)吃黄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黄色,吃绿色的植物身子会是绿色,国王喜欢人家奉承,群臣自然也就常奉承大王了。”

这个故事给人们深刻的警示。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领导者虚心听言,诚心纳言,人们才会真心直言,吐露真言。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说,听真话是一种智慧。领导者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真话,诚然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假话肯定不是真理。领导者要提高识别真话假话的本领,练就爱听真话、不听假话的工夫。“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讲真话,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改革攻坚期特别需要提倡的品格。

一个听不到真话的地方是可怕的地方,一个不听真话的领导干部是危险的领导干部。善听“好话”之外,还要善待“坏话”。春秋时代,齐威王为听真话,曾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得更好。鲁迅曾把皇帝识破耳边的牛皮与“谗言”视为“得悟”,但真正能悟此道者实在寥寥。殊不知,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成长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规则。批评是成长的防腐剂,也是发展的催化剂。领导者要有听逆耳之言的气度,敢听真话的胆略,会听真话的智慧。

毋庸讳言,爱听好话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对此,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道:“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多的是互相吹捧、一团和气的庸俗之风,少的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事求是精神,直言、忠告寡见鲜闻,而敬语、颂词则不绝于耳。因此,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会正确对待美言好话并不受其蔽,无疑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领导者既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精于判断,看清其内在本质,不为表面之词所迷惑,真正使恭维话没有市场,让拍马者到处碰壁,又需要广开言路,善纳良言,培养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胸襟和气量,努力营造敢讲“坏话”和真话,敢提意见的良好氛围,从而让人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让自己“耳聪目明”,不受蒙蔽。

如何对待真话,是对一个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考验,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的挑战。

领导干部距离真话有多远,就距离群众有多远,就距离实际有多远,就距离实事求是有多远。听真话、摸实情,就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和利益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新鲜经验,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听真话、摸实情,就要深入调查研究,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诚求得民智,努力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外部联系弄明白,不断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

猜你喜欢

寡人臣子假话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假话种种
编辑部的故事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寡人之于学习也
臣子与飞蛾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臣子与飞蛾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