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①

2013-08-15李凌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奥林匹克体育运动

李凌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吉林长春 130000)

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①

李凌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吉林长春 130000)

功利主义在当今社会已经影响了教育良性发展的进程,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也渐渐的影响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为了改变青少年的体育观念。通过分析,从“国家政策、社会影响、学校体育改革、家庭观念导向”对中外青少年体育的对比,从而来认识青少年国外如何解决青少年功利主义。以此来提出对青少年体育“恶性循环”的功利主义观的相关建议,使之我国青少年体育可得到持续的长远发展。

功利主义 青少年体育观 奥林匹克精神

多年来,学校体育开展中,青少年“重文轻武”,忽视体育的精神理念,重视体育的成绩。中国体育青少年运动员梯队建设存在人员减少和运动员相比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差等问题。分析在学校体育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观中更加重视竞技比赛成绩,影响学校教育中体育“产业利益”的恶性循环,歪曲了体育的价值理念。因此功利主义对青少年的体育观产生抑制发展地循环问题,是当前功利主义体育教育,影响体育本质精神和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中和体育产业进程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的界定

讨论界定青少年的功利体育观,首先认识什么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理论起源于17世纪,现代英国功利主义者于19世纪提出何为功利主义,代表人边沁认为功利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观念,多数人都是通过人的主观想法,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观的理念。人们通过实用、实效的主观意志来达到实现自己的幸福。在理论的层面看,人类为了实现幸福所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学者认为功利主义教育是一种追求教育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以追求名利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1]中外对功利主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功利主义随着时代进程的趋势,已经随之变化。我国学者专家仇军、钟健伟在《论体育社会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体育的社会问题,它分为结构性体育社会问题、行为规范性体育社会问题。[2]体育是教育中的母子学科,教育中的功利主义问题,同样具体的链接到体育的功利主义,这种功利主义属于体育社会问题的结构性社会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对青少年功利体育观的界定,其本质应是对教育功利主义的科学认知。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的界定:首先是青少年是否因体育运动而产生歪曲体育精神;其次是青少年是否对体育产生利益的想法和做法;最后是青少年是否完成了体育对培养人身心并完的发展理念。

归纳上述内容,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的概括性质为: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是歪曲体育精神、歪曲奥林匹克精神,促使青少年因体育而得到体育产业带给的利益或者是通过对体育运动的努力到达“实现的人类幸福的私心”,违反体育以全面发展身心并完的来进行体育运动的功效。

2 我国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的表现

2.1 奥林匹克体制中的体现

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始终奥林匹克都是以体育运动和文化交流融合为一体来实现奥林匹克精神,并影响世界和谐发展。[3]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对我国从传统体育到现代体育做出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也衍生出区域性体育运动和地区性体育运动及其体育盛会。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盛会认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但是我国体育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重视金牌、冠军的竞技体育功利主义,歪曲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就是歪曲奥林匹克主义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4]因此我国也在各类体育盛会中极其重视金牌原则的观点,我国在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员是以竞技比赛成绩为重点的体育运动观,本文中体育运动观念就是功利主义的体育观。而青少年运动员本身长期培养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波动性,早已经呈现了功利主义的体育观。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意志是要取得冠军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因为本体的努力来实现、灌输和传播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从而达到体育与人的和谐、体育与奥林匹克的和谐、体育与人与奥林匹克的和谐。

2.2 经济利益中的体现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市场经济更加重视人的个体发展。[5]国家对体育投入逐年在加大,青少年多数认为体育对个人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也决定着青少年对体育的看法,但经济利益的功利主义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育观。为何要进行体育、进行体育能得到怎么样的发展等问题,成为我国青少年缠绕的经济因素的功利主义体育观。青少年运动员更加重视体育训练、体育成绩、体育影响所带给运动员的经济利益,但是经济利益如达不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理想目标就极有可能的影响竞技比赛成绩及运动成果,所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功利主义极有可能影响比赛效果。

2.3 科学技术中的体现

近年来,可观我国科学技术更新迭出,技术发展项目也是越来越精确。高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们主动改造世界的想法也在日趋膨胀。青少年体育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最直观地是针对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成绩。通过科学技术的加重,青少年运动员也越来越依赖科技带给运动员的成绩效果。青少年运动员也就日趋追逐着比赛成绩,竞技体育中出现了“药物体育”的堕落局面。[1]所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促进成绩的整体发展,也可带你走向深渊,这就是因为青少年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波动性而出现的“功利主义”体育观。

2.4 社会、学校、家庭中的核心体现

在我国教育历史的进程中,我国的古代教育以培养人为出发点,重视人的德育与体育的融合,是培养人的精神,用精神领域去支配人。而现今,社会需要人的“高能、高效、高学历”。学校片面的追求学生的“高分”,学校体育运动同样也要求青少年运动员的“高成绩”,或者用冠军的效应,促进学校的名誉。家庭更是把青少年培养列入学校、社会的大圈之中,这样就形成了教育中的“恶性循环”,“功利主义”也要取代“人文主义”的德育、体育的育人观。功利主义在这三者之间,其一表现为目标上重视夺标,缺少育人;[6]其二为重视成绩,轻视历练过程;其三为违背了教育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不能合理的理解和贯彻教育的方针。这样逐渐使之青少年体育教育不能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目标。

3 世界主要国家如何应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

3.1 英国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的策略

英国在发展青少年体育中,是以学校、俱乐部的整体整合为一起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就包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功利体育”。[7]运用这种形式刺激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的全面性,可以说英国在应对功利主义的体育观念时,是运用社会整体性的体育观念来抑制功利主义的发展。

3.2 美国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的策略

美国主要由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制定体育的发展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计划方案,重点是由组织直接向青少年提供体育计划方案,间接的向其家庭、学校、教练、俱乐部提供其培养方案。[7]在政府直接与学生与社会和家庭正面的下达计划,并由美国的体育社团组织进行监督和改进。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下、直接政策下来促进全美的青少年体育运功,逆向的表达了青少年必须要完成其下达的计划方案,这样就多元化的减少了功利主义体育观念的出现。

3.3 法国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的策略

法国主要是由于它的体育环境非常的优越,体育赛事繁多,政府就出台了对青少年志愿者的补贴,[7]这样青少年就获得了在体育活动上的经济利益,也对青少年主观上关注体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法国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满足青少年的功利利益,用利益来抑制功利,从而青少年主观喜爱参加体育的想法就萌生出来。

3.4日本对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的策略

日本通过国民体育大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导向作用,[7]由此来组织青少年加入体育活动,日本对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和发展青少年体育采取的就是群众性(大众性)的体育集合,不单单只让青少年参加而是全民参加运动的机会,从而促进体育良性的发展。用群众性参与,用全民的体育机会,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情绪,从而发展青少年体育。

4 对戒除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促进青年体育发展其相关建议

4.1 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从新认识

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及培养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是要推行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中不怕困难,树立决心、信心的奥林匹克人文教育。要完善和贯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体育,看待体育带给我们精神领域的重要内容。要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奥林匹克体育盛会或者是衍生的体育盛会都是以交流、和平、友谊、团结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来进行和完成竞技体育比赛。

4.2 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管理

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教育,在当代“高分低能”的局面出现,所以说必须要进行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点贯彻,[8]学校体育不能因为单纯的为了完成青少年体育目标,为了在地区性体育盛会中达到理想成绩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观念。而是要加强学校对全面实行体育运动和青少年体育兴趣的专项培养,要让青少年懂得体育为健康、健康用体育的想法。在学校体育青少年运动员中要其树立体育运动的精神,树立强化体能、完善人格、强化体育意识来认识正确体育观[9]。

4.3 投入体育经济产业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关注度

我国正逐渐加大对体育的经济支持,我们还要加大对世界级比赛的瞩目,甚至要去举办这样世界级的比赛,让其青少年去认识体育赛事,树立参与这类的体育赛事。用体育的外部环境去影响青少年对体育的关注,让青少年主观意志去热爱体育运动。

4.4 合理的科技手段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在体育发展中和提高体育运动成绩中,介入科技手段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训练手段,青少年运动员通过科技的介入,心理主观想法得到改变,从而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信心,坚定体育运动的决心。[10]

4.5 政府和家庭导向改变青少年体育观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要应用政策的导向,培养青少年体育的兴趣,从而带动全民体育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整合青少年运动员的梯队建设,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强化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目标。

家庭中要努力创建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将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同时要对家庭提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计划方案,并加以监督和实施。

5 结语

我国要从根本上戒除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首先解决的是教育的功利主义,要超越功利主义就要树立人文主义,加强精神建设。[11]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必须要解决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的体育梦,就要推进改革,树立解决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实际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化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可丢失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1]毛志燕,胡敏.如何实现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超越[J].学理论,2013(6):174-175.

[2]仇军,钟健伟.论体育社会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俞涛.奥林匹克教育文化与我国学校教育文化的竞争与冲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6):37-38.

[4]冯秀霞.论奥林匹克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9.

[5]陆程程.功利主义教育取向产生的原因及改善建议[J].人才资源开发,2012(3):16-17.

[6]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张瑞林.中国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1).

[8]周辉,张良瑞.用哲学的智慧认识中国青少年体育理念——用反思或沉思来认识青少年体育的理念(上)[J].管理观察,2009(20):176-177.

[9]徐晋皖.功利主义教育的反思[J].教育界,2012(6):94-96.

[10]李俊洪.体育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28)285.

[11]吴旭东.强化体能: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质观和价值追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58-60.

G807.3

A

2095-2813(2013)12(c)-0094-02

李凌(1991,5—),男,满族,吉林长春人,吉林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奥林匹克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头脑奥林匹克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
呆呆和朵朵(13)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