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和谐效用

2013-08-15邹成耀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邹成耀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中学 广东深圳 518067)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和谐效用

邹成耀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中学 广东深圳 518067)

如今,校园运动会发生猝死、军训中晕倒等新闻日益增多,一方面说明了学生体能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体能状况并不了解,平时缺乏互动。在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活动氛围,以带动学生热爱运动、散发激情,从而携手实现体育教学强身健体、锻炼身心的目标。

体育教学 师生 互动 和谐

1 师生互动效应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灌输式教学,通过讨论、研究、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体育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互动式”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合作的效用,使学生既能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发挥个性,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角色,还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就不是体育老师做示范唱独角戏了,而是在学生跟随,分组训练的和谐氛围中教学了,其效用是双向的、互补的。

在当前教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创新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否建立、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应该探索师生互动在课堂中的开展。一旦体育老师在竞争性的训练中有意或无意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后容易形成逆反心态。一旦课堂和谐氛围遭到破坏后,教学中任何努力都将难以奏效。

2 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和谐的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校园体育教学往往处于边缘位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社会的角度看,“重文轻武”思想大有市场;从学校角度出发,体育课不能提高升学率;在家长眼中,体育课容易受伤;在学生看来,体育课太累,技能考试有难度。以上诸多老旧观念给师生间的互动、和谐在心理上就造成了障碍。

而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校园的体育教学中不能是带有强制性的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或是学生的期末考试内容,而应该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配合老师携手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校足球、乒乓球等特色运动,实现师生共建互动、和谐的体育教学大环境。

3 提高师生互动效应的举措

3.1 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近距离接触的,衣着、神情、语言、动作等细节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体育老师时刻注重自身形象,以身作则树立健康活力的榜样。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在自身锻炼、运动会等公开活动中,通过关爱学生身体状况、辅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组织和参与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式,融入学生群体,营造和谐的情感。

3.2 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不光要注重运动,还要加强理论修养,主动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室内通过演示或游戏,在室外通过分组活动、同学间互相辅导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挑战自我,寻找体育活动的满足感。老师在一旁以观察、辅导和帮助为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让体能较弱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在和谐互助中潜移默化实现教学目的。

在理论课上,体育老师可通过视频、篮球赛、图片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难于教学的瞬间动作和慢镜头,清晰的反映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得到直观和深刻的感受,激发兴趣,以学生的心态来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闻乐见,师生关系将会更加和谐。

3.3 师生互动要双向反馈

人与人的交流都是双向反馈才能和谐相处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实践操作性强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对教师的言语行为和肢体语言及时作出反馈,而且在课堂上通过表情、技术动作、提问等向老师传递信息和反馈成效,以引起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感受从而进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训练安排。在体育课堂上,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业行为,需要和谐共建才能不断完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爱学生、发动同学并引领学生健康锻炼。而学生在课堂上更时刻关注着教师的言行、依赖教师的指点、模仿体育教师的技能,在互相信任和合作中朝共同目标奋进。

3.4 通过体育委员避免不和谐因素

有些时候即使体育老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但毕竟生理上的差异和心理上的区别总会让沟通有所困难。而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选出体育委员,并通过分发器具、指挥队列、检查作业、组织竞赛等方式,帮忙体育委员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起到上传下达,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师生互动中的不和谐因素。

3.5 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施教

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技能,理当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给老师提建议和意见,让他们获得主动权;但也要注意到班级中男女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等生理和性格上的个体差异,分组训练、因人施教、特色培养,安排分层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体育老师不能嫌麻烦,要主动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体育素养,坚持自愿自由结合的原则,结合班级人数和学生喜好,把学生科学分组,体现出同质互动、异质互动、生生互动,便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学生参加互动的次数。教师在分工时不必做过于繁琐的工作,学生也有适量的工作可做。通过分层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3.6 增强教学内容的引导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自觉的驱动学生热爱体育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活力充沛,对体育课原本是很有激情的,但迫于文化课学习繁重的压力以及体育锻炼的手段与教法单一泛味,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招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作机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爱上体育课的尴尬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使和谐互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倍增。

有了学生的原动力后,体育教师的教学安排就能更灵活和有创造性了,这是和谐互动的心理基础。很多体育教师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比如丢沙包、踢毽子、趣味游戏等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也应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达成统一。这样师生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找准学生可能质疑的点,激活学生锻炼的兴趣。

3.7 体育教学中用好评价环节

体育课实践性强,好坏、优劣很容易就在师生面前呈现出来,便于实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师生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相长,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发现并指出同伴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改进,相互得到提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肯定学生的学习并给予鼓励。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和谐效应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而来,讲究的是实际运用,是任何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上体育课的学生通过反馈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运动技巧,向老师提出自身的想法。体育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随时调整自身的不足,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合理安排班级活动和特色化教学,从而在和谐互动中激发体育的魅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1]匡兴明.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探索,2008.

[2]彭则平.论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线性[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

[3]李俊.体育课中“师生互动”的思考[J].黑龙江体育科技,2009.

[4]马轩.浅谈现阶段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5]赵激扬,屈惠兰,邹小二,等.中学体育教师素质调查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

[6]曲效妮.浅论课余体育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的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8).

[7]吕斌.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8]张晓铁.中学体育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9]林茂春.我国中学体育师资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林顺英.体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3.

[11]梁立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2]王东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3]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4]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5]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

G807.3

A

2095-2813(2013)12(c)-0076-02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有些唐突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