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探析①

2013-08-15孙劲松王永曾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体育部会员俱乐部

孙劲松 王永 曾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26)

高校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探析①

孙劲松 王永 曾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26)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施体育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实践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的特点,尝试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模式,以期为丰富高校体育现代化的内容和寻求改革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体育俱乐部 高校 教学模式

现代大学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学生运动体验和参与。但由于场地条件、体制原因及教学对象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安排上没有体现出层次变化及个体的针对性,重点实际放在了传授体育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上。高校虽然设置了众多的体育项目,但由于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础体育的普遍缺失,也造成个体缺乏明确的体育兴趣指向,课堂技能教学比重大,直接导致体育课程对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增进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的关注明显不足。

1 体育俱乐部: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源于欧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强调相互协作、双向发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人性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体育俱乐部具有区别于课堂教学的的特点,属于体育隐性课程范畴。它是通过练习和相互交往等实践来探索人生真谛。作为教育途径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念。

1.1 体育俱乐部定义

体育俱乐部一般定义为:“体育俱乐部是俱乐部的一种,它的目标是使体育爱好者去运动场或使用体育器材的愿望得以实现。体育俱乐部都要组织会员参加比赛或联赛,并努力在比赛或联赛战胜其它俱乐部”。

1.2 高校体育俱乐部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以俱乐部的方式组织起来,在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开展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是近几年来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方向之一。

2 大学体育课程与体育俱乐部制的关系

2.1 国外大学体育课程与体育俱乐部制的关系概况(以美国和德国为例)

美国大学的体育部是其学校体育活动的唯一组织管理机构,其人员主要由行政管理官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教练和健身指导员一般不属于大学体育部的固定配置人员。大学体育一般分为两个类别内容:校际体育竞赛和娱乐体育。娱乐体育一般包括体育课程教学、校内体育竞赛、俱乐部体育、集体和个人的课。美国一部分大学设置了必修体育课程;另一部分大学没有设置必修体育课程,但为学生提供了无专业学分的娱乐体育课程。

德国大学的体育形式为体育俱乐部制,由大学的高校体育协会负责组织大学生体育竞赛和日常锻炼。俱乐部不隶属于大学,双方属于合作关系,大学没有体育课程教学。官方认为,对于身体锻炼的方法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业已完成。在大学以及更高阶段,不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重复学习。在此阶段,体育的主要目标是运用其在基础阶段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锻炼,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步形成终生体育的观念。

2.2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俱乐部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20年持续下滑,其主要表现在体育综合素质的下滑。究其原因,与我国的应试教育、基础教育强调升学率的导向、计划生育制度和社会、家庭对体育认识的偏差有关。加之国内中小学体育社团、城乡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存在着空白点。导致我国的青少年在体育学习的最佳敏感期——中小学时期,普遍得不到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的有效培养,如果到了大学阶段再不通过刚性要求和体育课加以弥补,引导他们掌握1~2种体育技能,培养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势必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以中科大2010级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我校大一学生基本体育技能比较差,除了有少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一些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基本技术和技能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一项体育技能。

(2)我校大一学生身体基本素质较差,在力量测试中只有7%的学生达标,在耐力和心肺功能测试中也只有37%的学生达标;另外通过将我校2010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我校学生体质测试总体评价等级不及格率稍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而优秀率却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近10%。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基本一致;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3)在课余时间安排上,自习、文化娱乐和上网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只有34.2%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安排体育活动。

(4)在对课余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学习忙、没时间,这与科大学生的课程重、学业紧是有关系的,而缺乏场地和指导是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少数在大学阶段还保留体育必修课的国家,为贯彻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人文观念,改革已势在必行。现阶段,大学体育仍承载着过重的社会责任,大学体育课程是对社会体育、中小学体育的弥补性课程。对于缺乏运动基础的同学来说,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 高校体育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实践(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3.1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基本模式

3.1.1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职能

体育俱乐部是在体育部指导下,拥有体育资源(场馆、器材、师资),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组织管理、共同运作的会员服务型机构。我校体育俱乐部面向会员开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项体育活动,确保向参加俱乐部的每位学生,提供每周至少3次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的课外体育锻炼。

体育部对俱乐部会员免费开放师资、场馆等资源,在体育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充分发挥校内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管理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推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体化”进程。

3.1.2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人员构成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体由会员及自然会员两部分组成,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的会员自动成为该单项俱乐部会员。每学期选修该单项进阶体育课程的同学为俱乐部的自然会员。

3.1.3 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

校俱乐部实行体育教学部领导下的主任(学生)负责制,主任由会员委员会选举产生,经体育部任命后就职。俱乐部的执行机构为会员委员会,会员委员会由会员代表(多名)、体育部指导教师(多人)、BBS相关项目版务(一人)组成,由会委会决定俱乐部的重大事务,俱乐部下设策划部、竞赛部、综合部。

3.1.4 校内的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为实现共同的体育目的、参与同一体育活动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以一种社会实践的方式成立的结社型体育组织。

体育俱乐部是在体育部指导下,拥有体育资源(场馆、器材、师资),由体育部指导、师生共同组织管理、共同运作的会员服务型机构。

相比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由于拥有整合后的体育资源,可以为会员提供固定的场馆和更专业化的指导,在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的同时。可以为会员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空间及社会实践的机会。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之间是组织和机构的关系,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3.2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工作内容

校体育俱乐部目前开展的项目有赛事组织、次序册编排、参赛、裁判、赛事服务及课外锻炼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俱乐部为保证所举办的系列活动能达到目标,每次活动都要委派指导教师、工作人员或选派值班教练。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引导和开发,俱乐部将根据自然会员在系列活动中的表现,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俱乐部定期向体育部反馈关于会员、自然会员乒乓球课外活动的统计信息,为学校评价体育教学及群体工作质量提供必要的参数。

4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方案的实施办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育部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注重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引导,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参与。通过俱乐部搭建活动平台,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使相对独立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等形成统一整体,做到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服务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4.1 教学目标任务

俱乐部教学目的任务是以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专项训练为重点,稳步提高有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通过俱乐部专项训练中,有重点的抓好各项主要技术,突出个人特长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

4.2 教学计划、内容

课程内容由指导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菜单式的运动训练计划、各类型打法训练计划、身体训练计划及竞赛计划,并由指导教师或值班教练在自然会员活动时段内,提供指导、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学习。

4.3 教学管理

俱乐部体育课程实行随机组班制,即学生可根据俱乐部提供的活动时间表,自主选择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时段。每周3次,每次2h,其中有2次安排专项老师进行教学、训练指导,1次在周末,由团委分管下的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下学生自主活动。

4.4 教学评价

(1)自然会员考核标准:为保证实施过程更加全面、评价方式的人性化。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即在课程评分的过程中,增设课外拓展部分,对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其它活动或其它与课程有关的可记录活动进行登记和评分,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成长性进行评估。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考勤、竞赛、课外拓展。

(2)指导教师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学期内在自然会员的活动时段,俱乐部每名指导教师,每周要负责完成一个时段的指导、辅导工作,每学期完成相当于40学时教学工作量。

5 建议

第一,大学基础体育课时要确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民提出,当前中国大学每周2课时体育课,大学4年144个课时不是多了,而是不够。因此,在体育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上积极跟进,狠下工夫,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教育和体育基本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高校俱乐部是建立在体育场地设施充足的基础上,“轻”、“新”体育技能的教学和培养也需要体育硬件条件的支持。第三,实施体育俱乐部,不应盲目全面铺开。应根据高校的现有条件,从实际出发有序地开展。第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体育服务产品”,把学生从教室、寝室和网吧吸引到阳光下、操场上,让他们在12年中小学时期被消磨的体育兴趣在大学得以重新回归,在锻炼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46.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7.

[3]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

G807

A

2095-2813(2013)12(c)-0038-02

孙劲松(1970—),男,安徽合肥人,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王永(1974—),男,安徽定远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曾文(1965—),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34,负责人:王永,成员:曾文、孙劲松、刘德海、崔峡等。

猜你喜欢

体育部会员俱乐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国际化合作教育探析
生命表在运动寿命研究中的初步探索
会员专区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会员天地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