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萝西娅女性独立意识的自相矛盾性

2013-08-15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632

名作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多萝西艾略特男权

⊙黄 起[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 510632]

作 者:黄 起,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引 言

乔治·艾略特在其作品中通过对妇女进退维谷的处境以及她们所受挫折的描写,让读者去体会女性在教育领域、职业领域及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米德尔马契》便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多萝西娅是《米德尔马契》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位热情、有朝气和远大抱负的少女及理想主义者,追求社会改革和公正;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投身社会,以获得像圣女特雷莎所取得的事业成就,同时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反抗性和现代性。可是在现实面前她的理想和抱负却处处碰壁,结果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寻找一位“帕斯卡尔”或圣徒“阿奎那”式的丈夫身上。可惜,婚后,多萝西娅却由一个充满远大理想抱负独立自主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顺从丈夫的妻子。更糟的是,在丈夫死后,她不得不以失去名誉、财产、地位和亲人为代价换来与自己所爱的人威尔的结合。而作为威尔的妻子,多萝西娅也只能回到家庭生活中,做些微不足道的辅助性工作,这使她投身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再次化为泡影而最终不得不回归依附男性的家庭主妇的生活。也正是如此,在多萝西娅的身上才典型地体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自相矛盾性。

一、多萝西娅女性独立意识矛盾性的表现

1.超前女性独立意识体现:服务社会,鄙视成为男性的附庸

多萝西娅聪明、漂亮,有德性、有思想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虽然如此,不同于当时大多数中产阶级妇女追求个人享乐,奢侈生活,她却过着清教徒一般清贫节俭的生活,不讲究穿戴。她所受的教育,也使她认识到女性要获得男性的认可,就必须像男性一样为社会做贡献,服务于社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而她十分热衷于社会活动,例如她在婚前就独立办了一个幼儿园,更是一心投入改造庄园里佃农的农舍,并亲自设计图纸,甚至不遗余力说服彻泰姆爵士也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村舍改造。她更是常常热心于公益事业,捐助教堂、医院等等。

多萝西娅的女性独立意识还鲜明体现在她对自己婚姻的独立自主选择上。按照当时传统婚姻观念,多萝西娅应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缔结一桩美好的婚姻,而当时家境殷实的詹姆士·彻泰姆爵士就是她的最佳选择,但多萝西娅对婚姻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她不愿附庸传统婚姻习俗。如彻泰姆爵士多次劝她练习骑马,以便将来可以陪伴丈夫一起出游。多萝西娅却口气冷酷而粗鲁地回答他说:“我已打定主意,不在骑术上下工夫,因此你为小姐们制定的规格,我永远达不到。”可见,多萝西娅对男权社会中已婚女子将成为丈夫的陪衬和附庸的现实是不满的。在她看来,婚姻不应该成为女子自由的枷锁,而应促进妇女在婚后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不幸的是她又错误地认为“幸福的婚姻,必须是你的丈夫带有一些父亲的性质,可以指导你的一切,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教你希伯来语”。

由此可见,多萝西娅一方面具有使女子摆脱成为男子陪衬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又有依附男人的思想,故而,多萝西娅的这种婚姻观与她追求女性的自由独立是自相矛盾的,它仍然使妻子处于丈夫的从属地位,成为丈夫的附庸。

2.女性独立意识矛盾性的体现:不自觉对男性的依附

在婚姻问题上,多萝西娅认为她要嫁的人首先是一个能给她精神引导的“父亲”,然后才是丈夫,而且她希望她的婚姻“能够帮助她,让她摆脱年幼无知的困境,自愿地接受指导,走上庄严崇高的道路”。正因为这样的婚姻观,当她遇见了在当地以学问渊博而著称的教区长卡苏鹏牧师,尤其听说他正在“写一部有关宗教史的伟大著作”后,她一下子对他产生了敬仰,“她不仅对卡苏鹏的智慧和学识怀有敬意,也相信他在宗教信仰上超过她”。她对伯父说:“我对他的钦佩和尊敬,超过了我所认识的任何人。”

卡苏鹏在她面前表现得既博学又神圣,使她开始觉得“那些男性的知识领域,在她看来是一个高台,登上了这个高台,一切真理便可一目了然”。由此,她便认为自己已找到意中人,幻想成为卡苏鹏的妻子后,能在他的指导下“学到一切”,做他事业上的助手,帮助他完成伟大著作,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这样,多萝西娅便自动把妇女地位降到了低于男性的层次,不自觉地反映了女性对男性的崇拜。而她的这种追求实际仍是将自己附着于男性权势之下,已和自己追求独立的思想意识相背道而驰。而婚后的生活也证实了她的婚姻和她先前所幻想的理想的婚姻生活是大相径庭的,更与她追求独立的个性相矛盾的。因此婚后的多萝西娅从幻想跌入现实,几乎完全丧失了自我的独立。虽然她仍不停地挣扎反抗,仍想象她婚前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凡事总是受到卡苏鹏的限制,反而使她处于一种不自觉依附于男权失语的状态。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女子婚前所享有的支配权,是以她婚后的顺从作为代价的。”

二、多萝西娅女性独立意识矛盾性的根源

1.社会现实传统的制约

艾略特在小说第四章的题词中其实就已经暗示了这场婚姻的不幸及造成不幸的原因:

甲先生:我们做的事是我们给自己铸造的镣铐。

乙先生:说得有理;不过我想,那铁还是社会给我们的。

生活在19世纪男权如此强大社会中的多萝西娅,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局限下,女子是无法有更多机会了解男性社会群体的,更不知道妇女怎样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自身独立的道路,甚至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做主选择了自己的配偶,就可以算是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多萝西娅婚前追求独立的过程中,的确是具有女性独立意识的。但从其婚后被羁于不幸婚姻的枷锁中的痛苦事实,既说明了在时代局限下,追求独立的妇女无法挣脱传统的束缚,继而不自觉地表现了对男性的顺从,处于依附男权的状态;也更说明了在当时社会中要实现真正女性独立仍需要作艰苦努力,仍需漫长的道路去走。何况,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还正处于萌芽时期,女性独立意识虽已觉醒,但还无力打破男权社会的束缚。故而,多萝西娅在追求爱情婚姻过程中的矛盾性也是在所难免的。

19世纪,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家庭作坊的消失,妇女们,尤其是中产阶级妇女,逐渐变成了被供养者,她们甚至无权外出工作,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因此更失去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赢得社会地位的机会。就连思想开放的凯莱布·高思先生也无奈地对女儿玛丽说:“一个女人,不论她自己多么好,还是只得跟着丈夫过日子。”高思先生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妇女因社会地位低下,不得不依靠丈夫生活的现状。

同样,满怀抱负、服务社会的特蕾莎·多萝西娅,也难免要借助于婚姻,借助她“弥尔顿”“胡克”式伟大的丈夫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多萝西娅的性格影响:理想主义

多萝西娅受到的教育使她拥有丰富的才识,她聪明而又自负,但她在女子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她生活范围的狭隘束缚了她,便造就她想问题过于简单化,过于理想化,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了解生活的实质。例如,她看到佃农生活的艰难,却天真地认为只要改善佃农房舍,生活也就幸福了,事实上却远非如此。

在婚姻上她也同样犯了理想主义错误。多萝西娅又一次天真地把这种盲目崇拜当成了爱情,甚至不愿听一下周围亲人们的意见,就自负地做出了决定。如妹妹西莉亚一点也不喜欢卡苏鹏,认为他是个“丑陋的学者”,对姐姐的选择,她觉得可怕、厌恶,觉得有一种羞耻感和一种滑稽感。詹姆士爵士,评价卡苏鹏“比木乃伊好不了多少”,“他的一只脚已跨进了坟墓”。教区牧师的妻子卡德瓦拉德太太也说:“她说他有一颗伟大的心,可我看他是一只空心大葫芦,肚里只有几颗干豆子在嘎啦嘎啦发响!”“至于嫁给卡苏鹏,那跟进修道院差不离。”而自负的多萝西娅则认为他们的意见是一种“无聊的世俗之见”,她觉得,她所认识的人,“没有一个对生活和它的美好目标与她持有相同的看法”,她认为她的爱情是与众不同的,是超世俗的。她的盲目崇拜迷惑了她的心智,西莉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多萝西娅的性格特点:“因为你一向固执己见,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如果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别人看不到的事,你总是看得很清楚,你也从来不知道满足,但是有些明白的事,你却偏偏看不到。”正是由于多萝西娅自负的性格及其理想主义,才导致她婚后生活的不幸,也是造成她婚姻独立意识自相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作者经历的影响

多萝西娅身上所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的前后矛盾,彷徨反复,也是作家自己在尊崇传统与反叛之间困惑、矛盾的表现。身为女性的艾略特对她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中的妇女生存状况是十分熟知的,她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女作家也是经历了追求、反叛的过程的,直至最后,她身上及其作品中仍烙有男权社会的某些偏见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着迷茫和反复。这些迷茫和反复,也通过她的作品表现了出来,多萝西娅就是其中的一个。但艾略特笔下的女性,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财产和房间,而是开始参与社会:设计农场房屋的新建,参与丈夫的研究,资助教堂及新医院的建设,改造男性偏见等等。艾略特让女性走入社会,不仅向传统的社会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也是对妇女能给予社会贡献的肯定,她通过自己笔下女性们所做出的成就,以事实说明了妇女不仅能造就家庭幸福,也能为社会服务,并从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见艾略特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看法具有超前性。

尽管如此,艾略特也看到了在男权社会中,妇女追求独立意识常常被强大传统势力压制,在《米德尔马契》的序言中,她写道:“……她们尽管浅薄……而不是倾注在任何可以永垂青史的事业上。”在这部小说中,艾略特通过对多萝西娅的追求,反叛行为的描写,将当时妇女地位低下的现实作了充分的揭示。后来,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自己的一间屋》中,对此作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揭示和批评。伍尔芙在文章中指出,妇女创作的历史的间隔性,是由于男权社会的压制造成的。妇女不仅缺少经济保障,而且,法律和习俗也限制了妇女教育的程度和她们的视野。“在19世纪,妇女要做艺术家也得不到鼓励。相反,她受到冷落、非难、训斥和规劝。由于必须反对这个,不赞成那个,她的精神一定很紧张,她的精力一定遭到损耗。”

结 语

通过对多萝西娅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艾略特忠实地呈现了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独立意识的自相矛盾性。尽管如此,她的女性主义观却又有别于其同时代人的观点,在她看来,性别问题并非至关重要的,女性的教育及人类整体意识的改变才是关键。她曾经暗示“她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性,人性的问题于她是第一位的,女性问题是第二位的,这揭示了她那还不被人们所完全认识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只有当全社会都认识到女性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性,才能真正矫正女性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及真正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因此女性要获得真正独立自主地位,不仅要打破社会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所有枷锁,而且社会也要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她们,她们才能真正投身并服务于社会并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独立新女性。

[1]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2]董淑铭.多萝西娅的悲剧——《米德尔马契》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解析[J].重庆三峡学院报,2006.

[3]郭孟媛.女性的悲剧——《米德尔马契》中体现的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J].学术论坛,2009.

[4]杜隽.乔治·艾略特小说的伦理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5]朱桃香.试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J].暨南大学学报,2002.

[6]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与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文集[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7]Dorothea Barret.Vocation and Desire:George Eliot’sHeroines[M].London:Routlege,1989.

猜你喜欢

多萝西艾略特男权
Myth and Mechas
章鱼心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艾略特的蜜月
从古典到西洋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奎妮·多萝西·利维斯文学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是风
她生下了女强人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