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奋力书写中国梦的辉煌篇章

2013-08-15姚亚平

创作评谭 2013年5期
关键词:江西作家文学

□姚亚平

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文学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也为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全省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积极创造创新,造就文学大家,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一、勇于担当,始终高扬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广大作家的光荣使命。

1.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谁而创作,为什么而创作,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其作品一定是与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这就是文学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今天,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就是要唤起广大群众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意志,就是要凝聚起“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强大正能量。

2.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纵览江西历史,无论是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是优秀的文化资产,或是独特的风土人情,都是我们实现文学繁荣的底气和资本。在魏晋、在唐宋、在明代,江西的文学都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先后涌现出陶渊明、欧阳修、汤显祖等一大批先贤典范。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所说:“我国里头四川和江西,向来是产生大文学家的所在。”新时期以来,我省也涌现出了俞林、杨佩瑾、陈世旭、刘华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今天,在推动江西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我们要鼓励作家多关心江西的前世今生、山川人文,也要鼓励作家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多出精品力作,但最关键的,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江西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要发扬传统,自觉担当,不懈地追求文化自强,在江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学作品。

3.必须以文学的理想张扬时代的精神。检览历史上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彰显出强烈的文学理想和时代精神,无不熔铸着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深入思考,无不反映了那个时代和人民的诉求,这些作品既有深刻的现实性和历史性,又有强烈的理想性和思想性。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以关注现实生活、记录时代变迁、反映历史规律、表现人民诉求为己任。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个时代”。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是每一个作家的光荣使命。当前,我省正处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关键时期。广大作家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始终张扬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努力反映江西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努力描绘江西人民对伟大梦想的不懈追求。

比如景德镇是江西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千年景德镇、千年书院、千年人口迁徙、千年禅宗等江西文化“千年”系列中,“千年景德镇”最值得去挖掘、去表现。我们对景德镇的了解,大多定格在官窑,定格在景德年被命名到清末民初“珠山八友”这段历史,而忽略了当代鲜活的景德镇。现在的景德镇,陶瓷从业者已经从十万上升到二十万,有许多大师、名人工作室,还有很多拉土胚、拉大缸、拉五米见方瓷板的人;景德镇出现了樊家井、三宝蓬、箕箥坞、老鸦滩等艺术家的聚集地,是陶瓷生产基地,这是瓷板画基地,那个是仿古瓷基地,有的基地居住着成百上千名艺术家,来自上海、北京甚至境外、国外的艺术家,他们成了“景漂”一族;景德镇的御窑遗址和原国有瓷厂的旧址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一些老厂房被艺术家改造成类似北京798那样的艺术空间。这些人和事成为景德镇的新景观,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深入挖掘。江西作家要高度关注景德镇正在发生的内在的深刻的变化,可积极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推出一批纪录片、一批丛书、一批展览和一系列深度新闻报道。要抓住景德镇正在发生的时代变化——不仅是、主要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在内在的、深刻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才真正反映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作家,只有深入了解我们所处时代内在的、深刻的变化,才能真正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放歌、而呐喊。

二、敢于创新,在打造精品力作上下功夫、见实效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文学而言,创新是文学的本质特性,也是文学魅力之所在。文化包括文学、文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传承,没有传承,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继承江西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中国以及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交流,每种艺术内部的各门类之间、这种艺术和那种艺术之间,江西作家要与全国、各国的作家之间,都要广泛交流,文化是在流动中发展,艺术是在交流中进步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创作。三是创新,创新是文化内在的活力,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作家应该有个性,作品应该有独创性。作家是最具创新热情、创新活力、创新潜质的群体。

1.要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更新观念。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越是饱学之士越会有恐慌和危机感。文学写作是精神创造,除了要有大量的生活积累,还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储备,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随着全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知识性要求不断提升。如果作家对所写的事物不熟悉、对所涉及的知识不了解,对历史问题认识不深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读者肯定是不买账的。因此,文学创新首先要求广大作家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最近,各地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比如鹰潭的道教题材音乐作品《道之韵》。江西道教历史悠远,对其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对道教本身有一定了解,对道教和弋阳腔以及江西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再如吉安的《记忆庐陵》。其中写到了白鹭洲书院,欧阳守道、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均出自这个书院。在这个作品里,就要注意白鹭洲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的区别,从而表现出白鹭洲书院的特点。白鹿洞和白鹭洲两个书院都是儒家书院,儒学思想虽说一以贯之,但是所处时代不同,一个在宋代,一个在明末,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欧阳守道培养文天祥的时候,治学的理念、办学的思想都不一样,比如,白鹭洲书院就非常注重策问。如果作家对这些历史不了解、不熟悉,就很难把握历史的起初,很难创作出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所以作家要广泛学习,尤其是青年作家要珍惜大好年华,多学一些,学好一些,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细致观察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辨别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的能力。

2.要高度关注媒介和媒介的传播作用。我们常说,“终端为王”,对文化传播和文学鉴赏来说,终端为王就是读者为王。一切文学创作、文艺生产,最终都要与受众见面。我们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最终都是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服务群众为目的。而文学作品是借助什么媒介、什么终端与读者观众见面的。这是十分重要的。回顾文学史,我们知道,很早的时候是口头文学,口耳相传,文学作品是通过人的口和耳到达受众的;后来有了纸和笔,文学作品是借助纸和笔来传播的;有了现代印刷技术,则是通过期刊、报纸的文艺副刊、书籍等形式广泛传播。现在,这些媒介依然发挥着作用,但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文学理念、创作过程、传播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巨大的新变化。作家要考虑自己的作品如何传递给读者,否则作品的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就会受到影响。当前,要着重关注三类媒体。

一是网络。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这里的网络,还包括移动互联网。在车站、公交车和旅途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人低头看手机、ipad等,他们不是在打电话,而是在阅读。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内,他可以看微博,看诗歌、散文,甚至可以看影视剧。现代传媒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新兴的文学样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创作观念、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现在很多网络青年,包括很多诗歌作者、词曲作者,积极抢占这些新滩头和阵地,将作品投放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拥有了很多读者。网络和移动网络,不仅为文学创伤和文化生产带来了经济效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扩大受众面、传播力和影响力。如果是好作品,正能量大,如果是不好的作品,负能量大,总而言之,传播力和影响力非常大。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要引起思考。现在,江西也出现了一批网络作家,我们要热情鼓励这些青年用优秀作品占领网络阵地。作为文学创作者,作家一定要考虑文学消费产生的新变化,深刻认识“终端为王”就是“读者为王”,主动适应时代的变迁,高度重视媒介在文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电视。电视在当下依然是强有力的传播媒介。江西4500万人,他们要看小说、要看报纸、要上网,但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还是电视。通过电视中的新闻联播、科技种田、今日说法等节目,人们获得新闻、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电视剧欣赏文学作品。如果我们的作家不善于把长篇小说进行二度开发,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我们就会失去一批读者。现在,江西影视剧和纪录片的制作仍处于高速成长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经营收入,从几年前的几百万上升到两千万,实属不易,但与江苏等发达地区几个亿、几十个亿相比,差距依然存在。中国电视剧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仅有数量不行,问题是如何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国人的赞许,得到世界友人的好评,都充分证明了中国软实力在全球迅速上升的事实。一个国家成为文化强国的时候,纪录片的生产必定繁荣。江西有那么好的人文、山川、村落、民俗,我们要调动作家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创作更多优秀的纪录片。

三是旅游。“白天逛景点,晚上看表演”,全球皆如此。中国也是这样。《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行》、《大漠敦煌》等,都是因旅游而创作。江西已成为旅游大省,一年有几千万人次到江西旅游,九江和上饶旅游人数超过了四千万人次。现在,我们也创作了《春江花月夜》、《印象上饶》、《道之韵》、《记忆庐陵》、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情景歌舞《井冈山》、《赣韵》、《赣傩的表情》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总体不错,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艺术性不够;有较强的观赏性,但内容深度不够。因此,广大作家要多关注旅游市场,多关注江西的流动人口,以新的灵感、新的构思、新的语言、新的结构进行创作,着力在提升脚本、解说词的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努力占领这个舞台。

3.要提高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毛泽东同志说:“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都是没有力量的。”当今时代,文学创作市场化、大众化的浪潮,为文学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出了严峻挑战。我省文学工作者,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作品的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另一方面仍然要坚持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要在“过得硬”上下功夫,把“深”的思考、“真”的情感、“善”的思想、“美”的艺术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传播力、感染力的有机统一,使作品经得起艺术的检验、市场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我们要看到,文学精品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而是作家缜密构思、精心推敲、长期深入生活的产物。江西历史上的文学大家,无不具有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无不时常深入生活、深刻思考。如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体等,都是如此。朱熹论及江西人和江西文化时,归纳为几点,第一是“志大”,第二是“耻于人同”,“耻于人同”就是富有开拓性、创新性。我们当代江西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一方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舍得下苦功夫,用钉钉子的精神不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敢于创新,在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上刻苦追求,努力书写江西文学的崭新篇章。

三、牢记使命,进一步提升省作协领导班子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省作家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通过真心实意、细致入微、扎实高效的工作,推动队伍大团结、文学大繁荣、事业大发展。

1.抓好文学人才队伍建设。文学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从根本上说,文学人才的成长关键靠自己,这是具有决定性的“内因”。但各方面的帮助,包括作协组织、文联组织,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也很重要。在农村、企业、中专和高校,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如果能够得到省文联、市文联的作家老师点拨和指导,那可能是照亮他一生的火把。所以,对文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常委政府的责任,也是文联、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文学领军人才的培养。“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是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的两项重要人才工程。文联和作协要加大文学领域各类人才的选拔推荐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我省中青年作家冲刺国家级层面的奖项。二是文学人才培训工作。文学人才培养,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训。要办好中青年文艺人才培训班,让作家艺术家开阔眼界、练好内功、提高能力。三是文学规划和重点创作扶持工作。过去六年,省作协重点抓了《江西作家精品丛书》《谷雨诗荟丛书》《走向田野丛书》《苏区记忆丛书》等重点创作,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创作规划,做好文学选题的论证、规划和管理。对于重大题材,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择优实施。四是鼓励、帮助、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文学人才成长的最好课堂。要鼓励、组织、帮助作家深入生活,把“走转改”引入到作家深入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广大作家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进步的脉搏,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五是文学苗子培养。青年是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希望,培养造就大批青年文学人才是当务之急。新人的作品可能比较毛糙,比较幼稚,但是通过鼓励和点拨,文艺人才就会前后相继,“一浪高过一浪”。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发现青年中的文学新秀,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之脱颖而出,不断充实、加强、壮大我省的文学人才队伍。

2.抓好新一届作协班子自身建设。作协领导班子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寓引导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树立作家第一、服务为本的理念,千方百计为作家们搞好服务;营造温暖和睦、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对外文学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面的作家可以请进来,我们的作家和作品要走出去,打开文学事业更为广阔的天地;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真心实意与广大作家交朋友,让各类文学人才都汇集和团结在省作协周围,使省作协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创作家园。

实现文学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只要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坚定信心,辛勤耕耘,潜心创作,就一定能创造我省文学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江西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江西银行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