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

2013-08-06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规定动作资格赛决赛

周 敏

(金陵科技学院 基础部,江苏 南京 21116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蹦床比赛的16名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EXCEL以及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国际蹦床竞赛规则规定,资格赛中运动员需完成规定和自选两套动作,规定动作由蹦床最基本的难度动作组成,是运动员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的先进性、正确性、和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比赛只对动作数量和种类进行了规定,只评动作的技术质量分,不评难度分。而自选动作则是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动作的构成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比赛对自选动作的难度和动作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分。

2.1 决赛选手年龄分析

表1 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决赛选手年龄

由表1中的数据显示,本届奥运会女子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6.4岁,比28届奥运会的25.5岁增加了0.8岁;前3名平均年龄为24.3岁。这说明,进入本届奥运会女子蹦床决赛的选手年龄偏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较年轻选手具有明显的经验优势,基本技术相对比较扎实、牢固、熟练,同时也暴露出了她们年龄偏大,承受大负荷和连续作战能力下降的弱势。

2.2 规定动作的分析

规定动作由蹦床最基本的难度动作组成,动作完成质量对规定动作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准确性、高度、节奏、姿态以及动作控制都是该套动作评分的主要依据。从本届奥运会女子资格赛的比赛情况来看,我国的两位选手规定动作得分分列第1、2名。得分最高的是我国运动员何雯娜的30.1分,每个裁判都打出了9.0分以上的成绩,说明她这套动作是相当完美的;最低分为25.8分。规定动作前8名的平均成绩是29.24分,第9~16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8.15分,相差只有1.09分。我国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为30.05分,14名国外选手的平均成绩为28.50分,经T检验P=0.086>0.05,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在于规定动作构成的特殊性。规定动作的比赛中运动员都尽可能的选择规定难度范围内难度较低且易完成的动作,因此每位运动员规定动作的成绩相差距较小,因此水平越高的比赛中规定动作成绩对资格赛总成绩的影响越小。由于蹦床的规定动作有其构成的特殊性,它是每个参赛运动员根据规则对动作的特殊要求自编而成的一套动作,随着对蹦床运动的发展,运动员们更加追究动作的个性化和艺术性。从比赛现场观察和数据显示来看,我国选手动作之间的位移扣分现象虽然不多但仍旧存在,个别动作不尽完美,各动作及动作之间的衔接仍需进一步精细化,这也是我国蹦床运动未来发展的重点。

2.3 自选动作分析

动作质量指的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规格、姿态、动作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高质量的完成自选动作对运动员的资格赛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自选动作的构成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能够综合体现运动员动作质量、难度水平和艺术表现。自选动作的成绩由技术分和难度分构成,动作质量和难度是蹦床运动的核心,其中难度是目标,质量是灵魂。蹦床运动规则规定难度不封顶,因此处理好难度与动作完成质量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实现该套动作成绩的最大化是决定运动员顺利晋级决赛的关键。

表2 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资格赛成绩

表2可见,自选动作最高分是我国运动员何雯娜的37.1,她的技术得分为23.0;我国的另一名选手黄珊汕由于出现失误只得29.0分。自选动作前8名的平均分是36.2分,而第9~16名运动员平均分为29.5分,差值为6.6分,后8名运动员较前8名运动员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其资格赛的总成绩。同时,进入决赛的8名运动员有7名的自选动作得分排在前8位,资格赛前6名运动员的自选动作得分都排在前6名,这说明自选动作及规定动作成绩与最终名次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在动作完成质量方面,我国选手何雯娜的技术分为23.0分,与加拿大的卡伦·科伯恩并列第一,由于何雯娜难度的优势,在自选动作中领先0.1分,差距微乎其微。自选动作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值平均为14.1分,在难度相当的情况下,何雯娜在技术分上领先难度值比她高的第8名2.6分,领先难度值最低的第5名选手0.3分。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这种差距是无法用提高难度的方式弥补的。我国另一名选手黄珊汕的失误说明在各个动作的衔接及稳定性方面仍是其面临的严峻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训练的时间短,大赛经验少,心理素质欠缺;另一方面是基本技术不牢固、不熟练。

在难度值方面,俄罗斯老将伊琳娜·卡拉瓦耶娃难度值最大14.7,最小难度值为3.0,黄珊汕出现动作失误,难度仅为11.8,该套动作得分前8名的难度平均值为14.1,这说明前8名选手的难度值相对比较集中,差距较小。何雯娜难度值为14.1,位列第4,而何雯娜的该套动作得分却领先难度前3位的选手1分、2.6分、2分,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切实贯彻了“质量优先,兼顾难度”的原则。既不能因选择难度大的动作提高成绩而影响动作的质量,也不能因保证动作质量选择难度小的动作而降低成套动作分值。

2.4 决赛成绩的分析

由表3和表4可见,8名运动员中有5名的难度值达到了14.0以上,最高是俄罗斯老将卡拉瓦耶娃14.7分,这和她在资格赛中自选动作的难度值是一样的,但成绩较资格赛下降了3个名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3点:一是决赛中压力大导致发挥失常,影响了决赛成绩;二是技术不够稳定,波动较大;三是年龄较大,承受大负荷和连续作战的能力下降。最低难度值是德国运动员安娜·多戈纳德茨的8.2分,这是由于她没有完成成套动作造成的,由于体力下降、伤病干扰等原因使其不能在高强度下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决赛中前3名的难度值分别为14.5、14.4、14.4,难度接近的高水平比赛,技术水平发挥出色者便会成为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与资格赛的自选动作相比,进入决赛的8名选手除安娜没有完成比赛以外,只有格鲁吉亚的卢芭降低了0.2的难度,3名运动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难度。其中决赛前3名选手在不降低甚至增加难度的情况下,其整套动作得分并未降低,这说明只有在熟练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情况下合理的增加难度才会相应的提高整套动作的得分。

表3 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决赛成绩

表4 决赛8名运动员与其资格赛自选动作成绩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当前的世界女子蹦床格局日新月异,我国优秀运动员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比赛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欠缺的问题,应在训练实践中逐渐加以解决;竞技实力的提高并没有形成集团优势,整体实力不强,应在动作质量与难度之间应寻找最佳结合点,努力实现成套动作得分效益最大化;自选动作临场发挥不稳定,动作失误、动作位移过大等现象屡见不鲜,应进一步强化基本动作;我国运动员年龄小,较国外老选手具有体能、连续作战能力的优势,但经验不足,建议在以后的训练及比赛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比赛经验。

[1]刘兴.2003年蹦床世界杯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实力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44-47.

[2]刘光宏.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资格赛动作难度、质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5):56-57.

[3]刘兴.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实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62-65.

[4]黄强,卓贤麟.我国蹦床女子竞技水平现状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1):62-66.

[5]王文生.2004年奥运会蹦床比赛评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405-406.

猜你喜欢

规定动作资格赛决赛
挺进决赛
“四朝元老”晋级今日决赛
青少年花样游泳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发展与评价
省级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规定动作”
高校章程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辽宁:做好“规定动作” 创新“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