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蒋秋艳赛前技术训练的分析

2013-08-06蒋秋艳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步频躯干步长

蒋秋艳

(西安体育学院 国少竞走队,陕西 西安 710068)

蒋秋艳是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在全国竞走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和名次。对蒋秋艳参加历次国内外比赛的技术表现进行分析得出,在技术动作基本上是合理的,被警告和判罚概率极少。由于竞走项目是田径项目唯一由裁判主观判断的项目,因此,竞走比赛过程对竞走技术要求较高,蒋秋艳的竞走技术虽然较为合理,但一些技术细节尚需完善。本文通过对蒋秋艳备战大运会技术训练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女子20km竞走训练的特点、竞走技术训练特点,为我国竞走教练员、科研人员及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备战200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竞走运动员蒋秋艳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查阅了大量有关运动训练信息资料、竞走运动训练和技术分析等方面的资料。

1.2.2 逻辑分析法

从整个运动训练的系统结构、构成要素等方面来分析、归纳出蒋秋艳备战世界大运会成功训练的模式与特点。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3对赛前若干训练阶段的训练量与强度进行统计、归纳和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蒋秋艳单步步长、步频及腾空时间相关技术分析

蒋秋艳的步长为105cm,步频3.52步/s。根据蒋秋艳的身高,其步幅属较大的,步频适中。竞走比赛成绩由步长与步频的乘积来决定,从人体的运动解剖学特点和竞走的技术特点等多方面来看,步长与步频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制约的,步长过大必然导致步频减小,步频过快必然导致步长减小,因此要想在合理的判罚范围内取得最佳比赛成绩,其步长与步频必须控制在合理的最佳范围内。从步长和步频技术指标来看,蒋秋艳的步长和步频处于合理的判罚范围内,但步频还有提升的潜力。运用高速摄影来对20km竞走比赛进行拍摄,对运动员的技术影片进行解析得出在20km竞走比赛中6段赛程采样的技术影片,只有2幅是双腿同时离地的。有关医学专家研究认为0.05s是腾空与不腾空的临界值,超过0.05s裁判一般可判断出腾空动作。由此研究的界定可以认为,蒋秋艳0.04s的腾空是人眼不可见的,更说明她还有提升步频的潜力。蒋秋艳的技术动作,符合国际田联竞走定义,“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技术标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因此,专家对她技术的预测也反映是在身体状态正常下,技术不会出问题或被罚下,可以说蒋秋艳夺取大运会女子20km金牌,竞走技术是不会有问题的,事实亦反映出蒋秋艳在整过比赛过程中始终以较规范的技术完成了比赛。

表1 蒋秋艳与国内优秀运动员部分技术参数比较

通过表1的5项技术参数比较,根据她的身体形态(身高、腿长),步幅适中,步频较快,重心起伏在理想范围,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研究认为蒋秋艳技术是较规范的。

2.2 蒋秋艳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分析

身体重心垂直位移也是竞走比赛中判断运动员是否腾空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身体重心垂直位移过大,在视觉上必然会造成头顶上下起伏的幅度加大。由于在竞走比赛中,比赛人员多,难免会出现遮挡现象,脚底下动作一般很难判断,因此竞走裁判员就经常通过头顶上下起伏的幅度作为判断是否腾空的依据。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竞走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最大垂直位移为3-5cm,而蒋秋艳的身体重心的最大垂直位移为7cm。在同场赛事中,和国外优秀运动员对比,蒋秋艳人眼可见得头顶上下起伏的幅度大,在双脚腾空且处于模糊观察时限时,在同样的高速下竞走,就更容易被判罚“腾空”技术犯规。通过对蒋秋艳多场比赛和训练的技术进行分析得出,蒋秋艳的技术不够稳定,比赛时好时坏,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和头顶起伏过大。在对此技术现象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蒋秋艳的躯干左右摆动幅度过大,是造成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过大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针对此技术问题上除要控制身体重心的起伏、减小头顶上下移动幅度外,还要控制躯干左右摇摆幅度过大的缺点。

2.3 蒋秋艳躯干仰、俯角和躯干左、右偏角分析

躯干仰、俯角在竞走技术中也是判断竞走技术好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躯干仰角过大,造成身体后仰,躯干跟进不足,身体重心滞后,摆动腿着地后阻力过大,着地力量过大,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竞走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躯干仰角1°-3°;蒋秋艳躯干最大仰角为3°,处于合理的空间特征范围之内。躯干俯角过大,易造成运动员屈髋,一方面影响髋关节的转动幅度,另一方面造成摆动腿跟进不足,身体重心滞后,影响摆动腿的摆速,易出现前摆不积极的技术问题。研究发现世界优秀运动员躯干俯角2°-5°,蒋秋艳的躯干俯角为3°(见表2),该运动员和国外优秀竞走运动员对比发现,躯干俯角处于合理空间特征范围之内,没有出现屈髋的技术动作。

表2 蒋秋艳身体躯干仰、俯、偏角比较

竞走是重复性向前的直线运动,从力学的角度来,躯干左右摇摆过大,必然会引起左右力量分散,破坏向前的直线运动,重要的是会给裁判视角造成技术不规范的印象,同时过大的偏角也会消耗过多体能。通过对蒋秋艳的技术分析得出,其躯干最大左偏角为8°,躯干最大右偏角为9°。和国外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参数对比可看出,蒋秋艳身体躯干左、右偏角过大,裁判员肉眼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另外躯干带动头的左右摇摆,易造成头部的上下起伏过大的空间表象,容易被判罚腾空技术犯规,因此蒋秋艳在训练和比赛中控制躯干左右偏角的问题不容忽视。

2.4 蒋秋艳单步左、右支撑腿踝角分析

竞走技术定义的另一特点为:支撑腿从触地至垂直瞬间不能出现屈腿现象,膝关节需充分伸直。因此,竞走向前运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利用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来产生动力。由于踝关节蹬伸幅度加大,一方面有利于脚趾的最后蹬伸幅度,减小蹬地角,避免产生更大的左右水平分力,另一方面支撑腿最后蹬伸时能产生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推动人体向前运动,后蹬用力达到最充分状态,从而加大步长。通过研究发现,蒋秋艳单步左支撑腿踝角为105°-143°,踝关节能够达到38°的蹬伸幅度。右支撑腿踝角为107°-140°,踝关节能够达到33°的蹬伸幅度。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竞走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支撑腿踝角蹬伸的幅度在40°-45°左右。对比发现该运动员的支撑腿踝角蹬伸幅度仍与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蒋秋艳在训练中应加强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提高踝关节的蹬伸幅度,以获得更大的向前水平方向的动力。

备战大运会期间,科研人员的测试发现,蒋秋艳左右支撑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角达到180°,技术符合国际田联竞走定义技术标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同时,送髋技术动作幅度超过世界优秀运动员送髋技术动作幅度,造成躯干左右摇摆过大。蒋秋艳在赛前训练期间的技术训练主要是加强髋关节柔韧性训练,加强后蹬力量训练,保证动作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2.5 蒋秋艳膝角摆动速度与技术分析

表3 中外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腿步关节角度的对比

由表3中数据可见:(1)中外运动员膝角的平均值当中,落地和离地瞬间时相的角度差异不大,差异最大的是“垂直”时相的膝角,我国运动员为184.6度左右,世界优秀运动员为189.5度左右,我国比国外小了近5度。(2)中外运动员的大腿角的平均值中,离地瞬间时相的角度差异不大,差异大的是落地瞬间时相,我国运动员为71度左右,世界优秀运动员为68度左右,我国比国外小3度左右。(3)中外运动员离地后0.06s的小腿角的平均值当中,我国运动员为25.5度,世界优秀运动员为27.2度。(4)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如脚触地前足关节背屈(勾脚尖)动作、肩髋关节的摆动幅度等不易定量,说明在该技术环节方面,我国的部分运动员也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明显的差距。

2.6 蒋秋艳单步左右支撑腿髋角分析

由于竞走规则的限定,膝关节的作用被限制,髋关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国内外优秀竞走教练员都认为髋是竞走的核心,这是由竞走的项目特点和髋关节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髋关节是人体六大关节中最靠近身体重心、也是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他可以在人体的垂直轴、矢状轴和额状轴三个方向都可以转动,是竞走技术的关键。竞走的一个单步周期是由摆动阶段和支撑阶段两部分组成的。髋的位移在两个不同阶段的任务也是不一样的,在摆动阶段髋关节的转动主要是为了带动身体向前移动,在支撑阶段的髋关节的转动位移目的是为了配合摆动腿向前摆动和形成“反弓”支撑技术。但总体说髋关节向前送髋幅度越大越好,利用向前送髋来增加步长。蒋秋艳的左支撑腿最大髋角为195°,髋角超过180°的15°,右支撑腿最大髋角为200°,髋角超过180°的20°。从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髋关节技术特点来看,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髋关节灵活性差,向前送髋幅度太小,后蹬力量不充分,步幅打不开,形成“小步幅快步频”的技术。但蒋秋艳送髋技术动作和后蹬力量都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是蒋秋艳的竞走技术优点之一,但也是造成本人身体左右摇摆的主要原因。

2.7 蒋秋艳单步左、右支撑腿膝角分析

国际田联规定竞走技术的另一特点为:支撑腿从触地至垂直瞬间不能出现屈腿现象,膝关节需充分伸直,因此,人眼可见前腿从触底瞬间垂直部位膝角达到180°动作过程。支撑腿伸直的时间特征是人眼可见的0.04s以上的时间膝关节伸直。备战大运会期间,科研人员的测试发现,蒋秋艳左右支撑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角达到180°,技术符合国际田联竞走定义技术标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因此,在竞走的比赛中,几乎没有出现被判罚屈腿的现象,这是蒋秋艳的竞走技术优点之一,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应加以巩固和发扬。

2.8 蒋秋艳膝踝摆动速度与技术分析

蒋秋艳的技术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认为是较优秀的,在国内外比赛中被判罚几率很少,也说明她的技术是被裁判认可的,但是她的绝对速度却成为她最后阶段夺冠的致命软肋。在诸多重大比赛中,她可以较轻松的始终保持在第一集团,但最后阶段加速冲向终点时,她却难敌其他选手的超越,其主要问题在于她的摆动技术和膝踝摆动速度上。

从表4的各指标中可以看出,后蹬脚离地瞬间蒋秋艳膝的角度为158.36°,而其他运动员均未超过150°,这说明了其他运动员在脚蹬离地面后膝关节角度小,从髋到脚的半径短,摆速就快。而蒋秋艳相反,由于她的摆动腿摆动半径长,近似直腿摆,摆速当然也就慢,这是造成她难以加快速度的重要因素。

从表4还可以看出,蒋秋艳不仅前摆时膝的角度大,踝的摆速也不合理,合理的技术应当是在竞走过程,当摆动腿膝摆过身体垂支撑阶段之后,踝的摆动速度要加快,迅速超过膝所处位置积极前摆准备着地。其他运动员向前摆的踝速都大于膝速,而蒋秋艳这两项指标的比率却是踝速(5.415m/s)低于膝速(5.658m/s),说明了踝关节没有积极超越膝关节,造成摆速慢,这与她的半径长也有关,这正是蒋秋艳速度提升慢,特别是加速不快的原因。

表4 蒋秋艳摆动阶段膝与踝速度与国内其他运动员比较

这样的技术是因为着地时膝必须伸直的规则要求,踝的速度若低于膝的速度,会造成脚着地时曲腿。蒋秋艳没有曲腿现象,但与她膝的摆动半径过大,造成了踝的摆速不能积极超越膝关节而使速度难以加快。针对蒋秋艳这一技术缺憾,研究比赛战术十分重要。

3 结论

(1)从动作技术来看,蒋秋艳步幅适中、步频较快,重心起伏在理想范围,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技术是较规范的。

(2)蒋秋艳躯干左右摇摆过大,因此在竞走技术训练上除控制身体重心的起伏外,还要控制躯干左右的偏角,可有效控制躯干左右摇摆幅度大的缺点。

(3)蒋秋艳送髋技术动作和后蹬力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她的竞走技术优点之一。

(4)蒋秋艳摆动腿摆动半径长,近似直腿摆,摆速也就慢;摆速慢还因为蒋秋艳后蹬脚离地瞬间的角度为158.36°,而其他运动员均未超过150°,说明了蒋秋艳膝角打开较早,形成近乎直腿前摆,摆速也就慢。

[1]李建臣,吴玲敏.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20-22.

[2]李东河,李文学,王晏.十运会与雅典奥运会女子20km竞走犯规分析[J].体育学刊,2007(1):13-15.

[3]魏统朋,陈丽.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髋关节运动技术环节存在问题剖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26-28.

[4]王林,李建辉.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27-29.

[5]杨发亮.广州亚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研究[J].中州体育,2011(9):53-56.

[6]孙晓光.少年儿童竞走训练生理特点的研究分析[J].中州体育,2009(5):54-55.

猜你喜欢

步频躯干步长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树与人
董事长发开脱声明,无助消除步长困境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