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3-08-06龚明俊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硕士生全日制学位

龚明俊,张 霈,陶 岩

(1.天津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河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天津 300130)

我国于200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全日制体育硕士生)于同年开始招生。目前社会普遍对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认识不清,对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评价通常沿用体育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甚至片面认为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培养质量低于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得全日制体育硕士出现“同化、矮化、弱化”的现象。在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为实现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亟需阐明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不同,明确两者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以期更好地对体育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满足社会对高等体育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由研究生培养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程序组合。从系统的视角来看,研究生培养工作是由诸多环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系统,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方式、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环节,本文根据培养模式的各要素对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展开对比研究。

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活动使培养对象在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不仅是培养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活动的归宿。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面向高等院校的师资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型人才。全日制体育硕士生以职业为依据,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临床专家型”体育教师和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如社会指导员、体育赛事组织者、教练员等。具体而言,两者培养目标的差异表现在品德结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方面,如表1。

表1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异同

从表1得知,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在品德结构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凸显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在知识能力结构维度方面,学术型研究生强调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突出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结构维度方面,专业型研究生重视良好职业道道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2 课程设置

课程是研究生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的基础环节。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因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在课程的结构体系设置、内容布局、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是学科知识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有利于拓宽学科视野,专业课是形成专业业务能力核心课程,选修课可以丰富和拓宽专业视野,四者按一定比例组合,突出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纵向积累,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启发教学式、学术交流互动式等形式。全日制体育硕士生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课程结构体系为模块式,即将某一领域的课程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所有模块按照一定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突出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或补充相关模块的内容,此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横向拓展,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

3 指导方式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导师队伍组建方式和指导方式不同,表现为学术型研究生为学科导师制,专业型研究生为双导师制。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一般由特定导师专门指导研究生,或兼与学科方向(或课题组)的其他导师联合指导,通过导师的组合,集思广益,使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学术方面得到强化性训练,侧重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指导采用双导师制,即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校方导师以指导学术为主,校外导师(一般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基础理论和一定指导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主要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授、运动队的高级教练员、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者)以指导实践技能为主,并参与课程教学、论文答辩等多环节指导的制度。双导师制可充分发挥培养单位和体育行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4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学位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体育学术型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一般是指导教师基金项目的子课题,是对本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探讨和研究,要求做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成果,评判标准为论文的创新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实践,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体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为应用性、创新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的具体比较如表2。

表2 体育学术型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学位论文标准的异同

由表2知,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在评价学位论文标准的四个维度上均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学术型研究生突出选题的前沿性和理论价值,重视对体育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强调研究进行中新理论、新方法的实施,完成形式一般为研究报告或论文;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选题来源于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论文的标准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论文完成形式可不受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限制。

5 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指以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对培养结果进行检验所采取的相关管理机制。体育学术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考核的宗旨在于激励研究生奋发向上,选拔优秀人才,淘汰不合格研究生,达到分流培养的目的。在学术论文考核上注重思维的高度概括与抽象,衡量论文质量标准为创造性、理论性。全日制体育硕士生为职业教育,因其职业技能不仅“用于”职业,也“源于”职业,对体育实践(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其质量评价采用体育技能达标和学位论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每科专业课(主要是运动技能课)结束后有课程测评,待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相关领域的操作技能达标考试,通过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考核上侧重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衡量论文质量标准为应用性、综合性、专业性。

6 结束语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强调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侧重用学术标准去衡量培养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突出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良好职业道道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侧重以社会实用价值评价培养质量。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知识体系,强调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多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等教学形式;专业型研究生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突出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多采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教学形式。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重视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强调新理论、新方法的实施;专业型研究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来源于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实际,衡量标准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为为学科导师制,侧重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

[1]连铸淡,陈新超,徐永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65-66.

[2]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硕士生全日制学位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赵燕磊
Younger and Older learners’Advantag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ettings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