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和霾

2013-07-31

今日中学生(初二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能见度波长

雾是指因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使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当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之间时,称为霭或轻雾;大雾天气的能见度通常不足200米。因为由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所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所以,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是由空气中大量悬浮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不是由水组成的颗粒,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下降;当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0千米以内时,就形成了霾。由于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此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出现增多,危害加重,我国不少地区把霾和雾合在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但事实上,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是很大的。例如,有雾时空气潮湿,相对湿度通常为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当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能见度下降是由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是霾。又如,随着太阳升高雾会消散,但霾的日变化并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时,霾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长达10天以上。霾与雾的另一个不一样,在于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除了雾和霾,还有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会因为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颗粒而使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下降到不足1千米。有时,连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以对它们准确区分。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能见度波长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杯中“日出”
与龙卷风共舞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能见度与NOx、NO2日变化关系分析研究
浅析常州市PM2.5对能见度干扰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研究
南京市气溶胶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
1971~2007年五莲县低劣能见度天气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