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推动高职文化建设

2013-07-25孙艳玲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融合

孙艳玲

摘要:实现学校与企业间在文化上的融合,一是应将学校的精神文化与企业的精神文化相融合。二是应使学校的制度文化能体现出企业的规范,三是在学校的行为文化中应渗透企业的要求,四是应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符合企业的要求,五是应使学校的环境文化能显示出企业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16-0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对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总体要求。该报告指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我们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我们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也曾作出过一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决定》,一份《报告》,两个纲领性文件均指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目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高地,毫无疑问地要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为了发挥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功能,高校首先要建设好自己的学校文化,只有将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好了,高校才能将中华文化传承好、创新好。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学校个性与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起自己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学校文化,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有助于为创建一所品牌学校或特色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软环境。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经过30余年的建设,目前高职教育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高职教育来说,坚持文化引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如何建设好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是近年来高职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认为,高职学校的文化建设,应突出高职的特色,而高职相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来说,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职业人的教育,它以满足人的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与生产劳动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生产或经营的实际,必须实行校企合作。这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着力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追求校企间在文化上的融合,打造出文化高职的品牌,才能提高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双方在文化上的融合。企业文化建设较学校文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我国已基本成型,很值得学校学习与借鉴。依据企业文化的层次与内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应由中心层、中间层及表层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中心层是精神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表层则主要是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及环境文化。高职院校要搞好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校与企业在文化上的融合:

一、将学校的精神文化与企业的精神文化相融合,引领学校发展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层面文化中的顶层,是一所学校精神、理念、价值观的集中展现,它对全校师生有凝聚的作用,所以建设学校文化首先就要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学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学校方面,其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办学理念、校训和校风等。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要求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相融合。比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上,都是可以相融合的。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一些学校的前身的办学历史却并不短,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在文化建设上的积淀。这是它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它们的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比如,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它们自己的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校训。这样,将学校的校训等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等加以融合,或赋予其以新的内涵,就可以供学校和企业共享。其二,在师生层面上,就是要建设良好的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这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有共同点,因为企业从管理层、到后勤服务系统、再到一线员工间也要建立起融洽的关系。这样,将二者有共同之处的要求加以融合,也可以形成供彼此共有的要求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也无必要过分地机械,只要在主要方面、主要问题上找到双方的共同或共通之处就可以了。

二、使学校的制度文化能体现出企业的规范。推动依法治校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纲要》指出,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可以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保证。从中专升为高职以来,许多学校就积极探索高职发展规律,并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自己的现代管理体系。制度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是学校文化中的中间层,是维系学校文化中心层与表层的桥梁与纽带,所以推进制度建设也是建设现代化职业学校的要求。制度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制度本身的建设。使学校的制度文化能体现出企业的规范,要求学校应深入研究现代企业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激励机制,然后对现有学校制度进行适当的增删或修改,从而形成一系列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为实现对学校进行科学管理、为现代职业人的培养、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保证。其二是制度的执行。再完善的制度若不执行,也将是一纸空文。设法使制度能得到执行是制度建设的关键,所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只有将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一旦形成,学校管理就会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三、在行为文化中渗透企业要求,使学校能体现出职教风采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行为文化属显性文化和动态文化,它是职教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气质、个性、风貌和品位的综合体现。行为文化按照岗位或职责划分,主要包括一线教师的行为文化、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文化和学生的行为文化。高职院校这三个方面的行为文化的建设应参照企业的行为文化进行,比如更重视守时、更讲究规范、更要求尽职尽责、更要求相互配合以及肯吃苦、重细节等。参照企业的行为文化来进行学校的行为文化的建设,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一种简单明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教师的行为规范、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的行为规范,从而使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言行都能有所遵循。

四、使校园文化建设符合企业要求,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表层文化。校园文化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根据社会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和使学生具有相应的技能为主要诉求。具体说,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培养师生的职业技能。一技之长是高职学生开启自己的就业之门的金钥匙。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其趣味性往往也不足,所以就不能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课堂可以弥补其不足。比如组建专业协会、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等。在第二课堂上,教师一方面作为指导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参照企业的技术比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是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可聘请研究企业文化的专家到学校来传播企业文化,可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去感受企业文化,尤其在实习实训阶段,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这类活动,宣传企业文化,为准企业人进入企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是重视发挥党政组织的领导作用及各类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通过发挥党政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建立起相关活动平台,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尤其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设法形成一种包括学校、班级、社团活动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并创造条件,打造一些有特色的品牌项目,以使学生从中受益。

四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五是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岗位、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等文明创建活动,制订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尤其应关注校园网的建设。应通过开辟专题网站、网上咨询、微博、组建聊天群等形式占领学校新兴文化阵地。

五、使环境文化能显示出企业特色

环境文化是学校的表层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可观与可感的部分。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学校应有意识地在其中融入企业文化,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职场的环境,以使学生在校内便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应设法通过这种建设,实现学校与企业在文化上的融通,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在一定意义上的双重属性:学校具有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责任,学校教师具有教师与师傅的双重角色,学生具有学生与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