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68例留置针致浅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3-07-23杜惠惠叶杰清吴海波

护理与康复 2013年8期
关键词:胎龄静脉炎输液

杜惠惠,叶杰清,吴海波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丽水 323000)

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但易致浅静脉炎。2012年1月至7月,本院新生儿科对252 例新生儿给予留置针穿刺输液,68例发生浅静脉炎,现将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2例,其中男132例、女120例;胎龄:<30周9例,30~33+6周27例,34~36+6周83例,≥37周133例。

1.2 静脉炎判断 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1]对静脉炎的判定标准,静脉炎分为Ⅲ级。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1.3 结果 252例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68例,Ⅰ级浅静脉炎56例,Ⅱ级浅静脉炎10例,Ⅲ级浅静脉炎2例。不同胎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2,不同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3,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4。

表1 不同胎龄静脉炎发生情况

表2 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情况

表3 不同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

表4 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炎发生情况

2 原因分析与对策

2.1 原因分析

2.1.1 与新生儿胎龄有关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管壁薄,受刺激后,易发生静脉炎。胎龄越小,血管越细,管壁更薄,更易发生。表1显示,新生儿胎龄越小,留置针浅静脉炎发生率越高。

2.1.2 与穿刺部位有关 表2显示,静脉炎发生率,下肢>头部>手背部>前臂以上部位,与陈显春等[2]报道相符。远端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

2.1.3 与留置时间有关 表3显示,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随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虽然留置针的导管柔软,但随着留置在新生儿血管内时间延长,对血管刺激加大,增加静脉炎发生。

2.1.4 药物刺激 表4显示,输注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刺激性药物。输入高渗、刺激性强、浓度高、高分子药物的化学作用是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原因[3]。正常血浆的pH 值是7.35~7.45,输入药物会引起pH 值的改变,对局部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和损伤,释放一系列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局部血管的白细胞浸润性炎症,即静脉炎[4]。

2.1.5 操作不当 无菌操作不严格,病原菌经留置针侵入到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感染;留置针穿刺后固定时,未考虑穿刺处及周围皮肤情况,如胎脂覆盖、消毒液未干致敷贴不粘,使留置针松动、滑脱、渗血、渗液、细菌感染;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并发血栓形成[5];封管方法不当可致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堵管而诱发静脉炎[5]。

2.1.6 观察不到位 观察不勤、不仔细,未及时发现穿刺部位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易诱发或加重静脉炎。

2.2 对策 穿刺前充分评估新生儿病情、血管,合理选择静脉,可减少静脉炎发生;下肢静脉输液时,抬高肢体20~30°,加快血液回流,在四肢静脉输液,适当约束肢体,以防活动过度造成静脉损伤或留置针脱落;INS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5d,按BD 公司的建议留置时间也为3~5d,不超过1周[6],为此建议新生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h;在输注高渗、刺激性强、高浓度、高分子药物时,尽量降低输注浓度,并采用两路静脉轮换输注,避免药物长时间连续刺激血管;输注冷藏血液、药液时先置于室温复温,减少对血管刺激,降低静脉炎发生;护士穿刺时操作规范,严格无菌技术,穿刺手法轻柔,当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尽量重新选择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上反复穿刺;封管时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正压脉冲式封管方法[7],可采用5 ml注射器抽3ml等渗盐水直接正压脉冲式封管;在留置针置管期间需加强输液巡视,及早发现局部并发症,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管恢复。

3 小 结

新生儿使用留置针过程易发生静脉炎,其原因与新生儿胎龄、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刺激、护士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护理对策是穿刺前充分做好新生儿病情、血管评估,合理选择静脉,合理安排输液,操作规范,加强巡视,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1]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68.

[2]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3]陈茄,陈岚,庄小环.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18-2019.

[4]张春燕,顾健.输液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5):363-337.

[5]邓军,张春燕.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30-32.

[6]罗济琼,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886-2887.

[7]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猜你喜欢

胎龄静脉炎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