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成华区国际化进程的调查

2013-07-20中共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成华区国际化水平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51)

成都确立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成华区也将充分国际化作为发展目标。国际化城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的国际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

一、成华国际化进程现状分析

(一)国际化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际上关于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体系较多,其中,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指标体系对指标数量作了精简,共包含人均GDP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进口总额占GDP 比重等4 大类17 个指标,并分别给出了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初级、中级、高级标准,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简单判定城市国际化的发展阶段。由于该体系指标简化、标准明确、易于操作,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国内各大城市根据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制订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例如北京市建立了包含4 项主题内容、共15项具体指标的体系,并根据发展规划预期的速度,确定了2020 年基本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各项标准值。西安、深圳等市也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在国际化定位、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国际交流等方面确定了指标和标准。成都市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目标之后,成都市政府研究室,成都市社科院和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也分别制订了相应的国际化城市指标体系并开展研究。

综合起来看,国内关于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体系有的分得比较细,有的分的粗一些,但核心指标都主要由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标准指标体系演化而来。

目前,关于国际化进程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个层面,没有针对城区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为全面了解成华区国际化的现状和水平,找准成华区国际化进程中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尝试沿用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对成华区国际化整体水平、发展阶段进行判定。其次,在能获取区级层面相应统计数据的前提下,综合和借鉴有关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评价成华区及其他四个主城区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各个城区的综合国际化水平进行比较。

(二)成华区国际化水平阶段判断

将成华区各项指标数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得到成华区相对于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标准综合指数为1.13、0.81 和0.65。表明成华区国际化初级水平实现程度为113%,中级水平为81%,而高级水平仅为65%,即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化初级水平,但离国际化中级和高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成都市相应的国际化实现程度分别为99%、71%、56%,成华区指标高于成都市总体水平,这与成华区作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现状是一致的。

从计算结果来看,相对于国际化初级水平而言,可以做出以下判断:一是成华区已实现初级水平的国际化。二是成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基本达到初级国际化水平,整体水平达到了1.3,仅有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略有差距(96%),其余指标均显著超过了指标值。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部分达到国际化标准。公共绿地面积和电话数达到了标准,其中公共绿地面积甚至超过了高级标准,表明成华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是万人汽车拥有量和地铁营运里程两项指标差距较大,说明成华区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欠账较多,对国际化承载力不足。四是社会交流和经济开放差距较大。出口额和进口额占GDP 比重两项指标极低,也明显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表明成华区仍然是内向型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程度较低。

表1:成华区国际化标准指标与综合指数

注:1、人均电力消费量区级没有统计数据,采用成都市平均数据。2、地铁运营里程为市级标准,成华区标准则采用标准值除以6 个城区,得到成华区地铁里程标准长度。如成华区地铁运营里程初级标准为200/6=33,与根据成都地铁2010——2020 年建设方案确定的成华区内线路长度31.5 公里相当(6 城区内线路平均长度为36.9 公里)。3、市民运用英语交流的普及率、外汇市场交易量、外籍侨民占本地人口比重三个指标数据缺失,计算的有效值为13 个。4、数据为2011 年数据。

(三)成华区国际化水平与五城区对比

为了解成华区国际化水平在成都市五城区内的相对地位,我们在能够获取数据的前提下,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开放水平和经济对外交流水平5 个方面,选取了18 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运用相对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成都市五城区国际化水平综合得分。从五城区国际化得分来看,锦江、武侯、青羊、成华、 金牛依次分别为48.30、24.49、20.02、-41.69、-51.12,成华、金牛的得分为负数,表明两区国际化水平低于五城区的平均水平。

从五城区的对比来看,成华区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上与先进城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出口依存度表明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是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核心指标之一,2011 年成华出口依存度仅为7%,其他几个城区均超过13%,武侯区更是达到22.96%,表明成华经济外向度不高。但是,位于成华区内的熊猫基地是最吸引境外游客的景区,可以利用熊猫基地入境游客量巨大这一优势,在入境游方面挖掘特色,打造国际化亮点。

二、成华区国际化水平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们选取国际化水平全国领先且对成都具有借鉴意义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并从中选择外籍人口较集中、国际化水平相对领先的中心城区 (主要是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徐汇区、广州市越秀区),与成华区进行对标分析。通过与发达城区各项指标水平值的比较,成华区国际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主要的薄弱环节:

1、发展水平不高。从数据来看,成华区与发达地区差距比较明显,人均GDP 仅相当于朝阳区的64%、 越秀区的39%,收入水平较低,分别为两区的72%、79%。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成华区则相对较高,表明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比朝阳、越秀低。

2、产业结构高端化程度不够。一是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11 年成华区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仅为70.2%,而朝阳、徐汇、越秀分别为88.89%、82%、97.1%,差距十分巨大。二是高端产业发育不充分。三是经济产出率较低。从经济密度来看,成华每平方公里为4.36 亿元/平方公里,仅分别相当于越秀区、海珠区的7.9%、45%。从税收密度来看,成华区为0.74 亿元/平方公里,分别相当于越秀区、海珠区的7.3%、55%。

3、科技研发能力不强。科技研发能力是成华区融入国际化的关键。然而,科技研发仍是成华区的短板之一,从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来看,2011 年成华区发明专利仅有242 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3.66件。同期北京市海淀区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达到89.5件,居各区县之首;朝阳区以32.2 件位居第二;西城区和东城区以30.0 和22.7 件分别列三、四位。

4、对外开放和交流不足。一是旅游国际化成都不高。2011年成华区接待国内游客591.79 万人,是户籍人口的8.96 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35 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10.56%。而同期,朝阳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922 万人次,占北京市总量的11.6%,是户籍人口的20.23 倍;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5.3 万人次,是户籍人口的49.47%;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3.6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7.1%,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占GDP 的比重为20.15%。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成华区在旅游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旅游收入比重方面,与国际化城区相比都有一定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成华区在旅游国际化包括旅游服务质量的国际化、接待游客来源的国际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与体验的国际时尚化、旅游品牌的国际化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功课要补。

5、商务环境国际化程度不足。商务配套是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国际化的商务环境既是中心城区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以朝阳区为例,朝阳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每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北京市的18 个区县总量的40%; 落户北京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40%左右的公司在朝阳,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全市17 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有15 所在朝阳区。与之相比,成华区在涉外企业、外资金融机构、五星级宾馆、会议会展场馆、国际学校医院等方面差距较大,还没有形成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制约了国际企业、国际人才和国际商务活动在成华落户。

三、加快成华区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成华区要按照省委 “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加快开放型区域中心建设,形成主要功能辐射成渝、影响中西部的开放型区域中心,以此吸引国际产业和人才,最终形成高度国际化的城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目标和路径是:单项突破、突出特色,以基础设施国际化为支撑,经济国际化为重点,旅游会展为特色,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力争用4 年时间,使成华区总体上达到国际化中级水平。

(一)以基础设施国际化为支撑,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间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已经从优惠政策比拼转向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的较量。要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成华对国际产业和人才的承载力和聚集力。

一是塑造国际城市形象。借助城北旧城改造和东部新城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成华缺乏大河、海湾等集中展示城市形态的窗口,要利用二环路、新成华大道和新客站等视线开阔的空间资源,在沿线和周边布局大型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超大空间尺度、高密人口聚集、多功能、高效率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展示成华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产业业态的重要形象标识。通过容积率奖励等方式,引导项目业主打造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吸引高端时尚元素聚集,发挥城市标识和名片的功能。疏解城市功能,依托二环路、2.5 环和三环路交通枢纽,注重在青龙、龙潭、保和片区新城布局若干大型综合性商业和商务设施,引导人口向周边疏散,缓解交通压力。优化生态资源空间配置,在人口和产业密集区布局公园、广场、绿地等生态项目,在现有公园、绿地、河流周边布局商业设施,促进产业和生态融合。

二是完善国际功能配套。要以国际化标准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立满足国际化产业发展和居住要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升宜商宜业宜居环境品质。依托区内在建或拟建高端楼盘,在建设路商圈打造1-2 个国际社区,在建设、管理、服务环节引入国际化理念,形成居住方便、服务周到的生活环境,吸引外籍人士入住。加快引入高端教育医疗配套机构,加快牛津国际公学等国际学校建设,鼓励中小学教育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化教育品牌;尽快启动龙潭等片区三甲综合医院建设,鼓励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针对外籍人士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国际化软环境,开展城市外语标识和外语咨询体系建设,在交通干道、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国际社区和公共服务单位设立多语种图文标识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打造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的政务环境,促进政府的规章、政策和办事流程与国际接轨;提高政务环境的国际化程度,在政府政务办事窗口专设外语咨询台,办事手册和窗口名称等使用多语种印制;对政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外语和国际礼仪培训,提高其办理涉外事项的能力。

三是突出城市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最能塑造个性魅力的元素,“越是国际化,越要本土化”。要将国际化与地方化相结合,加强孟知祥墓、昭觉寺历史文化遗产和圆悟禅师等人文遗产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增加城市历史积淀。积极挖掘利用东郊工业历史遗产,在道路节点、建筑立面、公共空间和地名等方面融入工业文化元素,重新展示东郊工业文明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加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利用沙河、府河、东风渠、北郊风景林地等生态资源,打造风格协调的园林景区、魅力建筑群和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借鉴北京前门大街、天津新意街改造经验,在北城改造中,发掘驷马桥等汉唐历史文化元素,恢复重建历史建筑,并在周边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引导文化旅游元素积聚。

(二)以经济国际化为重点,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条

从成都市国际化的思路和成华区自身的资源禀赋来看,经济国际化是重点。目前,国际产业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布局加速调整,制造业和服务业依据各地区位条件、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政策环境等条件来进行制造、决策和研发等环节的布局。因此,成华要抢抓“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辐射区域、融入国际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做强高辐射产业。成华区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就必须以高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为支撑。要扎实推进服务业高端载体建设和倍增,加快甲级写字楼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尽早实现载体总量翻番的目标。坚持“提质”和“扩量”并举,大力引进境外具有国际化开发经验的开发商和“四大行”等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运营企业,不断提升载体运营管理水平。要按照中心城区“头雁高飞”的功能定位,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商贸、现代商务、新兴房地产等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企业落户成华。

二是做大总部经济。从二滩电站总部、电子十一所等总部企业的经济贡献和辐射作用来看,总部经济符合成华区国际化的产业选择标准,要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要按照“一城三轴三区”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龙潭总部经济城、猛追湾总部经济聚集区等要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机械电子装备制造、商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各类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发展。加强总部企业服务管理,改变总部企业因经济指标纳入项目属地造成贡献偏低的状况,尽量将总部企业今后新增加的产值、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归入成华,提高总部经济贡献率。

三是做实集聚区建设。要通过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集中力量推进“一核三轴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复合型商业商务地产、创意地产,打造产业承载平台,引导商务办公、金融、创意设计、旅游会展等重点产业向具备比较优势的功能区聚集,提高产业的规模聚集和辐射能力,打造服务成渝经济区、辐射西部的产业聚集高地。进一步强化区内商圈、办公圈、餐饮圈、文化娱乐圈等多种集聚区的有机连接,完善立体式交通,提高生活、购物、工作等的舒适性。

(三)以旅游会展为特色,加强国际交往合作

涉外旅游和国际交流是成华区国际化的短板,要以涉外旅游和会展为切入点,搭建起辐射周边的国际交流平台。

一是突出熊猫品牌,发展涉外旅游。熊猫代表着珍贵、可爱、不紧不慢,既表现成都的历史延展和生态,也契合成都这个城市的独特气质。要依托北郊风景区优越的生态资源和“大熊猫”国际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每年21.5 万人次熊猫基地参观境外游客资源,加快5 家五星级酒店建设进度,促进2 家拟建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打造成都风味的特色餐饮街区,吸引境外游客在成华吃、住、娱。加快北郊风景区土地整理上市,实施北郊片区生态景观打造,尽快启动熊猫小镇等项目,在熊猫基地周边聚集发展与熊猫关联的文化创意、旅游饰品、体验休闲、住宿娱乐等业态,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承办会展活动,发展展会经济。以中国糖酒会永久会址、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为支撑,加快会展载体建设。完善展馆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提供便利。依托成华产业和区位优势,挖掘培育第二代会展资源,积极承办美食、饰品等专业性、中小型会展活动,打造地方特色会展品牌,提升办展水平。整合各系统、部门力量,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女性等不同的人群,策划面向成都、辐射周边的终端消费展,如家具展、婴童用品展、礼品展、动漫展、图书展、网游展等,丰富市民文化消费,让成华成为会展、商务、时尚活动的集聚地。以展览活动为依托,举办相关的行业研讨、招商引资、新闻发布等活动,充分发挥展览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是促进国际交流,增强了解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城区结成友好城区,开展教育、文化、人文交流活动,增强合作。依托电子科大、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与国际高校和机构交流频繁的优势,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际组织和机构把交流研究机构设在成华,在成华开展人文交流活动;鼓励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成华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吸引国际化人才到成华讲学、访问、考察,增加国际交流机会。加强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交流,努力吸引其在成华开展活动并设立办事机构;以大熊猫为突破口,力争在成华成立与熊猫相关的国际组织分支机构。

[1]陈从和.推进成都国际化进程对策研究.成都日报[N],2012-3-5。

[2]课题组.全面提升成都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思考.成都日报[N],2012-4-26。

[3]王发明.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J],2009(22)。

猜你喜欢

成华区国际化水平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张水平作品
刘光强对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成华区“教育戏剧进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
作家葛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成都市成华区“ 青少年校园足球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