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 核标准和开发流程

2013-07-20

微处理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测试用例集成电路文档

王 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阳 110032)

1 引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EDA 工具的快速发展,芯片设计规模和设计复杂度急剧提高,出现了一批像ARM 这样的专门为第三方公司提供可复用的集成电路模块的IP 供应商。IP 供应商的出现和SoC 设计方法学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伴随着IP的推广和使用,也出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IP 供应商需要提供怎样的文件;IP 使用者如何才能快速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设计者的需要;如何解决IP的接口标准问题;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IP 评价体系,实现对IP 质量的评估;如何进行IP 验证;如何有效地建立起IP的保护体系。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了IP 核标准的产生[1]。图1为集成电路IP核标准体系。

2 IP 核的开发流程

IP 核的开发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IP 核开发指南的编写;②IP 核的设计;③IP 核的验证。

2.1 IP 核开发指南的编写

开发指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目录结构管理规范;②可交付项规范;③文档结构规范指南;④文档书写标准;⑤验证平台开发指南;⑥Verilog HDL 编码指南。

图1 集成电路IP 核标准体系

在IP 核的开发过程中,都要遵循IP 核的各项开发文档进行,IP 核开发文档流程如图2 所示。

2.2 IP 核的设计

首先,要确定IP 核的规格。IP 核的规格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概述、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物理需求、详细的结构模块框图、对外系统接口的详细定义、可配置功能详细描述、需要支持的制造测试方法、需要支持的验证策略等。确定规格的过程一般又包括行为建模进行功能论证,可行性分析就性能和成本进行折中等活动。

图2 IP 核开发文档流程

其次,进行模块划分。划分模块是指规划工程师在给出IP 结构模块框图的同时,对于每个子模块给出一个详细的功能描述,同时必须明确子模块之间接口的时序要求。只有规划好,才能够设计好。确定规划和划分模块是IP 开发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然后进行子模块定义和设计。设计者对所有子模块的规格进行讨论和审查,重点检查时序接口和功能接口的一致性,随后整理出子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接下来设计者按照实现方案开始编写RTL代码、编写时间约束文件、综合批处理文件、子模块验证用测试平台(testbench)和测试套件(test suite)等。当这些工作完成并通过代码规范性检查、测试覆盖率检查、功能覆盖率检查等验收以后,这个子模块就可用来与其他模块一起集成了。

接着,进行顶层模块设计。顶层模块设计就是把子模块集成起来,产生顶层模块,并对它做综合处理和功能验证。综合过程包括编写综合的批处理文件,在不同的参考库上综合,针对在制造上的可测性插入扫描链、ATPG,并进行最终的性能分析和功耗分析等[2]。

最后是IP 核的产品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提供IP 设计和验证用testbench,用商用转换器进行打包提交,但转换后需要重新验证,比如做回归测试以确保转换有效,并强调在几个主流仿真器上做仿真,在几种主要工艺库上做综合,做门级仿真,做形式验证以保证网表和RTL 级的一致性,产生或更新用户文档等。

2.3 IP 核的验证

对于IP 核的验证,主要是建立参照模型和测试平台,然后进行回归测试和形式验证。

这里的参照模型主要用于对系统功能进行验证以及和RTL 模型的对照验证,该模型主要用SystemC/SpecmanE/Vera/Verilog/VHDL 等语言来构造。

测试平台的建立与子模块设计并行,由验证组的一些成员开始搭建验证环境和开发测试用例,并针对IP 核的行为级模型对测试环境和测试用例进行调试,从而同步准备好用来仿真测试RTL 级IP核的验证环境和测试用例。

回归测试解决的问题是设计在修改一个错误的同时,却引入了另外一个错误。回归测试保证在修改一个错误或加入一个新功能时,已经验证过的基本功能仍然正确。验证工程师应该注意在验证过程中找到一个错误,或加入一个新功能时,要把它们对应的测试用例及时加入到回归测试集中。

形式验证是一种系统级的验证手段,不需要测试向量,而是根据“静态”地通过判断两个设计是否等价来确认它们的功能是否一致,因此,形式验证必须事先有一个参照设计。在IP 核验证过程中,前面建立的参照模型就是我们的参照设计。形式验证常用来判断一个设计更改后和更改前实现的功能是否一致。同时,形式验证也被用来确认综合后、插入扫描链后、版图提取后网表实现的功能前后是否一致。

3 结束语

在IP 核开发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关键技术,比如,IP的规格定义、基于接口的设计、IP 核测试存取结构标准、IP 核的验证及打包等。随着IP 核标准的完善,用户将会更加方便快捷的选择自己所需的IP 核产品。

[1]叶以正,肖立伊,谢学军.国内外IP 核标准发展状况[J].中国集成电路,2005(7):25-27.

[2]王宝友.VSIA 及其IP 核标准简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10):42-44.

猜你喜欢

测试用例集成电路文档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基于SmartUnit的安全通信系统单元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塑封集成电路扫描声学显微镜分析
一种巨胎成型机用过、欠压保护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激光调阻技术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基于需求模型的航天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