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河南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

2013-07-19武笑玲魏烨高国军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21期
关键词:求职者劳动力城乡

武笑玲 魏烨 高国军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动的就业服务是政府重要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伙伴关系,是地方推介就业的执行机关,其业务推展顺利,人民的幸福与权益的保障更加落实,可增进地方社会和谐,使政府获得人民信赖、支持与肯定。

1 提升河南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治理框架中的政府主体作用

公共就业服务作为民生性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民生之本和强国之策的要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性难题,当然政府是解决就业难题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建立起强有力的服务型政府,使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到位、公共服务功能健全,能够肩负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的重担,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公共服务需求。

河南政府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及保障力度,在政策及物质方面增加物质和经费投入,在这个方面,河南政府应该做到的是政策上大力支持,此支持要和物质和经费支持相结合,也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市场的运行,使竞争机制有规范化,同时要加大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的经费投入。经费支出的方向,投入要注重对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必须加大培训的经费的投入,众所周知,培训制度在拓展就业中的作用事不言而喻的,而目前,河南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社区再就业培训服务网点应逐步覆盖全省,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也需要拓展。可覆盖用人单位对就业者技能的需求范围[1]。目前,河南在建设投入不足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把人才就业公共服务工作完全推向市场是不负责任的,效果也会不佳,因此,政府要在公共人才服务保障上投入更多,做好保障。

2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业务营销

河南地区幅员辽阔,城市交通还较便利,但部分山区和丘陵区域的农村和城市或村之间往来交通不便,各项政令倡导只依赖村长及村干事等渠道联系,将事倍功半,对就业倡导事项无法深入民心,成效自然无法彰显,为加强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服务(含职业训练)的推动,使求职者获致实益,要有推动政策营销的观念,循着简单的概念,以电视剧的模式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就业服务的业务加以说明,使求职者知道政府推动的重点,让求职者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方案。要使求职者知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必需前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才能推给相关用人机关遴选,要使求职者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这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才能有效开拓业务,进而使获得服务的求职者,从而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深植失业者的心,才能支持这一政策,所以政策营销有一定步骤,有一定运用模式才能发挥功能,以获得求职者的支持,如此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并得到应有的肯定。

3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管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能够评价组织内不同机构绩效的管理体制。权力部门应切实认清当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涵盖不同服务类型,不同子系机构的庞大的体系,不同机构效率的评价标准不同,一些服务公益性很强,一些服务需要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但从提高整个公共服务机构的效率出发,必须建立能够评价组织内各种机构绩效的管理体制问题。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建立评价绩效的管理机制对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再次,需要对大项目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开展的大服务项目,除了抓项目方案的规划、评价和选择外,在项目实施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以监督和促进项目的实施效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必须将求职者 就业推展与其它业务做深入分析,检讨其功效,除了解求职者的心声外,能发挥更加提升。

4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广收空岗信息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方案建设总体要求,实行规划,要建立优化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中的信息化手段。应力求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实现就业服务各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联系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要尽快建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行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优化招聘信息全国互联网工作机制[3]。并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就、失业信息监管、招聘求职公共服务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三大平台。

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信息量,才能做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计划的管理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信息员,定期访谈企业或者是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采集空岗信息,以便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或者直接鼓励企业登记用人要求,或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寻找符合要求的求职者[4]。另外,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工作数据库,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匹配。

5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要善用“优点个案管理模式”服务

5.1 求职者与服务机构人员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关系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求职者不能认清职场上的定位与现实职场的要求,是有所差距的事实。有时公共就要服务机构人员常常为了绩效,而忽略他们的真实需求。长期下来,求职者经常往返公共就要服务机构,就业服务人员也就习以为常的视他们为无法进入就业市场的就业弱势者,而政府所提供的项目性就业服务方案,又阻碍这些求职者进入职场的原动,从而认定他们是长期的失业者。简言之,在求职者方面,因于求职者未能认识自我本身在就业上的阻碍与限制,或许这与家庭以及生长环境有关,日久形成自我封闭,常以自身有限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心态,另外从求职者在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部分论,也是源自于对社会变迁漠不关心,宁愿从事对自己短期有利的工作,也不愿自我提升。在个人资源贫乏情况下,未能积极寻求支持渠道,终在职场成为不具竞争 与经常性失业的群体,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后果。而在就业服务人员方面,缘于资源的有限,及就业辅导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所局限,往往在主客观条件下,不能给予各类求职者满足愿望。如是,在面临到长期失业者的往返,一则会失落感而爱莫能助,再则会有错误的认知与认定,视这群失业者为无法进入职场的一群,最后,恐会影响服务热忱与质量。

总之,求职者与服务机构人员间,存在着一种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关系,也就是求职者要有自我提升的认知与意愿,而就服人员则要有秉持热忱与共同成长的愿望,在通过彼此共同成长的情境下,才能造就完善的就业服务与成效。而这其中,优点个案管理模式,是一个可以达到求职者与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满意双修的运用,值得运用与推广。

5.2 善用优势与资源,充分发挥内在潜能

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求职者有就业上的阻碍与限制,以及就业竞争 的不足等窘境,但是这并 全然如此,求职者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许多不错的优势与资源。换言之,公共就要服务机构人员要必须仔细分析求职者所具有的优势与资源,从这些可资发挥的优势与资源中,激发其信心,促成求职者有动力及意愿去优化自己,从中找回自己所具有的优势能力与技巧。因此,通过优点个案管理模式的操作,可以让求职者能够逐步找回自己的信心与就业能力,这是过去求职者常被忽略的部分,也是求职者所无法认清的一点,这也就是本研究中所强调优点个案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通过优势观点,去发掘求职者所具有的少优势,这对求职者而言却是非常的有效,进而有助于促成就业的目标与愿望的达成。

另外,求职者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优点个案管理工作模式,来认清自己的资源所在,通过计划的推动与发展,将会使求职者逐步迈入职场上的佳境。所以,就公共就要服务机构人员必须在此过程中,协力参与讨论,渐进式的发展其就业信心和能力。进而言之,公共就要服务机构人员要使用优势观点,才能协助求职者看见光明,如果有疑惑就要与求职者一同走过光明前的那一段黑暗,通过督导会议来检视、厘清、讨论,进而找寻症结所在,改变盲点,指引出求职者的优势,及找到可 的方案或途径。

总之,服务机构人员在此优点个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故而要有专业的素养与技巧,做好完善准确评估,才能逐次运用咨询、陪伴、鼓励、支持、提供信息、指导、告知危险等技巧,激发求职者潜能,达到优点个案管理的目标。

6 统筹河南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河南省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在就业收入、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此主要缘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及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改革和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让城乡劳动者享受公平、平等的就业服务,还必须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共同分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效能、创新公共就业服务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5]。

其次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城乡劳动力具有不同的身份,这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工作,而且,我国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偏向城市[6]。为此,迫切需要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消除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差距的主要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打破当前的城乡二元政治经济体制,可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拓展其就业空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的主要方法之一。可通过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高效的农民工外出就业职业中介网络,降低劳动力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尽快使得农村劳动力得到合理有效的转移,也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依靠培训平台,提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多方面拓宽其就业空间[7]。

要加强农民就业平等意识,切实保障农民的就业权益,改变传统观念,强化平等主义,一方面,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要更新观念,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等对待,在聘用农民工时要依法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遵守劳动合同,严禁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出现[8]。同时为农民工办理失业保险,切实保障在其失业期间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就业者同等的职业培训津贴、失业保险津贴等权益;另一方面,农民工自身也要强化自我保障意识,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

[1]张婷. 地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安徽省准南市的案例[D]. 安徽大学硕士,2011:9-38.

[2]张华新,刘海莺. 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效率衡量与政策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53-58.

[3]姚远. 论公共就业服务的完善与发展[J].科技视界,2012:(13) 05:267-258.

[4]易虹. 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2(12):62-63.

[5]温俊萍.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2010(11)06:17-19.

[6]徐云辉,崔力夫. 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13(07):14-17

[7]许佳贤,郑逸芳,苏时鹏,等. 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差距测度及其成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东南学术,2013(01):99-103.[8]徐晓亮. 浅析建立我国农民平等就业权的综合保障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0(07):59-60.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官方微信平台

微信号

ZCKJ1989

求关注

猜你喜欢

求职者劳动力城乡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