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陪体在摄影构图中的重要性

2013-07-15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六安237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主体摄影效果

荣 韬(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六安 237000)

在摄影中,陪体和主体共同构成了画面的整体。陪体和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陪体能够帮助主体把主题思想表达地更加贴切。陪体也构成了画面的不可或缺的成分,是画面构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陪体主要有四种表达方式:其一是和主体同时出现,其二是先于主体出现,其三是后于主体出现,其四是在主体画面之外出现。

一、摄影中陪体的含义

(一)陪体的概念

陪体也被称之为宾体或者是客体。陪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用作陪衬主体,能够帮助主体更加完美地表达画面内容,使得画面内容能够表达地更加明确和充分;其二,陪体能够使得画面更加均衡,具有美化画面的效果;其三,陪体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事件的进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陪体与主体的关系

当主体和陪体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的话,主体和陪体一起完成了信息的传递,使内容表达的更加完整,能够表达出更完整的主题。但是,一定要记住它只是“陪”体。陪体只能够在画面构图中做陪衬,只能够处于比较次要的位置,陪体的作用还应该能够表达和主体一样的主题,但是相对于主体来说处于次要地位,和主体相互呼应,不至于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当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的画面上的时候,这是也我们通常看到的画面构图,依照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主体放在前面,陪体放在后面,或者是主体放在主要位置,陪体放在次要位置。第一,当主体在前陪体在后。这个时候,主体主要出现在上一画面中,我们可以根据主体暗示的主题猜测到陪体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在下一个画面出现陪体,作为交代主体环境背景的作用。第二种,陪体在前,主体在后,这是一般摄影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例子,根据内容的表达,可以用陪体来表达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也就说,用陪体来交代背景,让主体来获得对主题的全部诠释,陪体的出现是为了突出主体,让主体去表达内容。

(三)陪体与构图的关系

摄影构图指的是摄影者通过既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摄影主体进行组织安排,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能够增加画面的整体感染力,加强画面的艺术效果,能够用视觉的表达方式将摄影照片的独特魅力表达出来,这正是摄影构图的价值所在。一副成功的摄影作品能够使主体突出的更加明显,更能表达出主体分明的效果,能够带给观赏者赏心悦目的感觉。主体作为画面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也是构成画面最为主要的部分,主体是画面构图的中心。有了陪体的陪衬,能够让主体表达的更加鲜明,起到了丰富和美化画面的作用。在进行主体和陪体摄影构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并且突出主体的突出地位,并且陪体应该起到陪衬主体和烘托背景的效果,一定不能有喧宾夺主、一丝一毫破坏主体的成分在。

二、陪体在摄影构图中的重要性

(一)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

从作品《技革迷》来说明,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工人,陪体是机器齿轮和桌上的饭,机器与工人和饭一起构成了生产技革的情节。由于作为陪体的大型机器旁边,工作桌上摆着的盛饭、工人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使情节中潜藏着许多的内涵,机器和桌上的饭,是工人的形象语言,它反映了工人在四化建设中,废寝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实写照,这里陪体所帮助表达的视觉语言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二) 增强画面气氛

陪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加画面呈现的氛围,能够使得画面更加拥有生活气息,更加贴近真实生活。通过陪体在画面中构成的摄影图片,能够更加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能够均衡整副画面的色彩,更加能够加强摄影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具有活跃画面的效果,增强了摄影画面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三)支持和烘托

一般而言,选用和主体具有相似性的物体做陪体将起到烘托主题以及支持、衬托主体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和主题意义相矛盾的陪体添加进来将有可能使得画面主题不清晰,使得画面难以把握整体的效果,主题不明确,混淆是非。比如说,一群人笑的效果肯定要好于一个人笑的效果。但是,如果主体在笑,陪体在哭的话,那么这个画面将显得很不协调,也很容易让观赏者产生联想,主题内涵变得更加多样化,不能够清晰地表达主题。所以,正确的运用陪体能够起到很好的烘托主体的作用。比如说,很多著名的摄影师都喜欢选择用穷人来陪衬,用弱者去陪衬强者。主题相似的东西比较容易出现在同一个时间,而且也比较好捕捉画面,但是不同的物体如果想要捕捉到一起,那么,将好耗费摄影师更多的精力。不同的东西有着各自的场,如果摄影师想捕捉“矛盾”体,想要表达出不一样更深层次的内涵,那么则需要摄影师耗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等待。

(四)陪体永远相对于主体而言

陪体永远只能通过主体才能够体现出来,只有有了主题才能够形成陪体。通常来说,陪体是因为和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而被确认做陪体的。并且陪体一般是独立存在于背景或者是环境之内的,能够很好的交代背景,但是又不完全表达背景,否则它们就成了环境了。陪体最主要的作用在于陪衬主体,和主体形成呼应,更加细致地表现出主题。

在摄影构图中,表现人和人以及人和物,还有物和物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主体和陪体之间关系的表达。陪体是作为摄影画面构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摄影构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说主体才是作为表达摄影画面中心思想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如果缺少了陪体的衬托,那么,画面的灵动与活动将很难表现出来,也影响到了画面效果的充分表达。

三、如何正确运用陪体

(一)分清主次

在摄影构图中有关陪体的位置处理一定不能够削弱画面的主题,不能够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在里面,有关陪体在摄影画面应该占据多少的比例,色调的选择,线条走向,还有人物的动作表情,都需要紧密配合主体来进行,和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完全配合主体衬托主体,而不能完全游离在状态之外。摄影构图有轻重之分,因此,陪体作为陪衬的物体在画面构图中常常也是不完整的,一般只需要保留能够说明背景以及烘托主体的部分就行了。缺过陪体占用的篇幅太多将有可能会削弱主体效果。所以,选择陪体不能够贪大求全,应该从具体实际出发,取舍之间要把握好度,要有分寸感。

(二)构图方法

对于陪体的处理办法,一定要做到不能喧宾夺主,或者是和主体平分秋色。也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画面都需要陪体的映衬,比如说一些特写镜头则可以不要陪体,而且拍摄运动画面的时候主体和陪体二者是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的,有的时候主体较先出现,而有的时候陪体先出现。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复杂的摄影图片里面是很难分清谁是主体以及谁是陪体的问题,这关乎到摄影构图以及整个的环境效果。

(三)艺术性的处理

陪体的艺术性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创造画外之画,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有限。一些经典画例给我们以范例,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同时要考虑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要学会利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手法,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陪体的位置以对主体起陪衬烘托作用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削弱主体。陪体在形态、色调等要和主体协调,神情动作要与主体配合,线条的朝向要与主体呼应。总之,陪体应与主体紧密配合,凡是妨碍突出主体的现象都是陪体要避免的。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处理即陪体直接出现在丽面上,但是为了突出主体,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留下能够说明问题的那一部分就够了。

[1]Digital Photo编辑部、 崔雯雯.完美摄影161法则: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

[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最新修订版)(上册).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8

[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最新修订版)(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8.

猜你喜欢

主体摄影效果
论碳审计主体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抓住“瞬间性”效果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