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宴》中中美家庭观的差异对比

2013-07-15查文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中美夫妻丈夫

杨 璐 查文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喜宴》是一部以在美生活的华裔移民为题材的电影,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金马奖最佳影片,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奖项。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台湾移民美国的同性恋-高伟同。虽然他在美国以同性恋的身份生活着,但是他极力隐瞒远在台湾的父母自己真实的性取向。母亲认为伟同事业有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便不断地安排其相亲,催促其结婚。父亲则一直期盼着他能尽快延续高家的香火。在父母的步步紧逼下,他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同性恋爱人赛门的建议:与他的房客,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威威假结婚。父母闻知喜讯后从台湾飞来纽约,亲自为儿子操办喜事。喜宴当天,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伟同与威威假戏真做。在得知威威怀孕后,伟同与赛门大吵一架,父亲在他们的争吵中得知了儿子的同性恋身份。最终,父亲接受了赛门,成全了儿子的爱情而假儿媳威威也同意留下孩子并邀请赛门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年迈的父母在这个特殊家庭的目送下,登上了返台的飞机。

本文试图从家庭结构和夫妻双方的地位这两个方面浅析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一、 家庭结构

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导向的,而中国文化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不同的文化导向导致了中美不同的家庭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同的家庭结构。美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既是当今处于主流地位的核心家庭结构。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构成核心家庭,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互不干涉。影片中赛门的家庭状况既是美国家庭现状的一种表现。在主张自由与民主的家庭氛围下,与伟同对父母的极力隐瞒而不同的是赛门毫不犹豫地告诉父亲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当被高母问及自己的家庭情况时,我们从他的回答中看到一个松散的家庭结构:母亲与父亲分开,自己不是很确定父亲的下落,两个姐姐住在与自己相隔几乎整个美国的旧金山。

而中国的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美国截然相反的存在形式。因传统家庭的权利集中在成年男性的手中,所以父权制伴随着家庭的出现而产生。在父权制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夫唱妇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思想。《喜宴》中的高父便是父权的象征,影片在很多处也都展现了父权制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虽然影片开始的前20分钟都没有高父的声音与图像的出现,但在母亲的录音带信函中,在伟同与相亲对象的谈话中父亲总是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存在着。父权制对种族延续的重视决定了男性后裔承担着延续家族香火的重任。高父早年移居台湾,只有伟同一个儿子。在得知儿子要结婚的喜讯时,他欣喜万分。因儿媳能生能养而对其非常满意。在到达伟同位于纽约的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伟同,自己的父亲曾经托信告诉自己要在海外生根立足延续高家的香火,伟同即将成家的消息使得高家看到香火延续的希望。即便在得知伟同同性恋的身份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孙子而选择默默接受赛门。

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家庭要几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以突出集体淡化个人的原则共同生活。这样的思想促成了中国紧凑的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虽然伟同与父母相隔千里,但是他与父母的纽带却比身在美国的赛门与其家人的更加强烈。伟同与赛门不同的原生家庭现状,以及他们各自与原生家庭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二、夫妻双方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首先是由夫妻双方构成的。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差异有个体的因素更有文化的因素。在深受传统思想洗礼的中国,夫妻关系是一种极度扭曲的从属关系,妻子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她们是依附丈夫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极度不平等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夫妻之间,还是强调妻子对丈夫的依赖。而美国的多元文化与社会环境使得平等与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平等与个人主义使得美国家庭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平等,双方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尽己所能的发展个人的独立性。

《喜宴》中高父与高母这对中国传统夫妻之间的地位关系与伟同与赛门、伟同与威威这两对真假夫妻之间的地位关系就明显地反映了中美家庭观的不同之处。高母一生心甘情愿的为丈夫付出,当丈夫在外忙事业的时候,她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伟同的任务。丈夫退休回家后,她细心照顾不适应退休生活而变得敏感的丈夫。丈夫以及作为丈夫血脉延续的儿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中心。如果没有丈夫,她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人尊称她为师长夫人。

然而无论是伟同与赛门这对真夫妻,还是伟同与威威这对假夫妻,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都是以平等为原则的。伟同与赛门在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生活在一起,双方都有各自的事业,兴趣与爱好。虽然威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以获得绿卡为目的与伟同假结婚,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平等的。在假结婚的真相被揭开后,高母曾试图劝说她留下孩子,但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她显然无法接受高母所说的“女人毕竟是女人,丈夫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点。在她的心里,夫妻双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是一方为另一方一味的牺牲。女人除了丈夫与孩子外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与独立的人格。

总而言之,《喜宴》以平凡的中国人在美国生活的喜怒哀乐向我们揭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中美家庭结构与夫妻地位的不同只是中美家庭观差异的两个表现,而中美家庭观的差异也只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喜宴》对中美文化冲突的展现为我们了解中美文化差异提供了又一个值得深思的素材。

[1]Samovar, Larry A.& Porter, Richard E.& McDaniel, Edwin R.2009.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6th edition)[M].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陈江风,2010,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3]李晨.李安电影的东西文化奇观—解析“父亲三部曲”[J]。华文文学 19(2):24-30.2004.

[4]墨娃.付会敏.阅读李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中美夫妻丈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傍晚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安慰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