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3-07-14广东省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梅州51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5期
关键词:舞美客家人歌剧

张 嵘 (广东省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 广东 梅州 514000)

近些年,客家山歌剧活跃在各个艺术舞台上,带有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使其成为一种传播客家民族灿烂文化的使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定位在许多客家传统元素上,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其“意”,传其“神”。笔者作为客家地区山歌剧团的舞美设计者,研究客家传统文化,把握客家的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本文就客家山歌剧舞美设计传承与创新进行阐述。

一、客家传统元素在舞台中的运用,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

客家围屋,浓墨黑色的瓦顶,淅淅沥沥的雨声,木屐走过巷道的回响,贯穿头尾的儿歌、山歌,流露出浓郁的岭南风情;梅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客家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客家民居、绿色有机的客家美食、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这些客家元素完全可以在舞美设计中整合起来。

在山歌剧《等郎妹》中,充满客家人生活气息的围屋、充满浪漫气息的小竹林等场景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个戏的舞美“用物质在写意’从创造了与现代生活绝然不同的典型环境—民间客家围屋,展现了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客家人理想的精神家园,是客家人灵魂的栖息地,是客家人精神的避难所。笔者认为,这个戏的舞美设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舞台形象的恰当选择。正是有了客家围屋、客刻婚床、客家古戏台、客家院落这些独特的形象,可以让所有的剧中人这个戏营造了一个浓浓的客家民俗氛围,每一个角色都在展示着一种客家情怀。让人看后能了解客家文化,感受客家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代表了客家人的某种客家情结。

同时,客家人房前屋后的竹子在空间设置上也较为灵活,利用几丛竹林不但能表现月下私语的浪漫氛围,而且有利于演员在其中穿插调度。竹子是“节节高”的,竹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对应气节的“节”,与全剧的艺术表现形态相呼应。剧中的道具和场景设计都是取自于客家人的基本生活素材,将其体现到舞台上,更好地传递情感主题。

在山歌剧《山魂》中,人物造型与服饰体现了客家传统服饰典型的美学特征。乡民面海祭祖的场面,采自民间的“篱笆舞”“席狮舞”“落地金钱”等,将客家人勤劳好客、热情纯真的特点一一描就。这些客家人的生活细节都是经过当地民俗专家考证过的,通过客家山歌剧舞美设计就像一个窗口,向观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

设计师在表达自身造型艺术独特性与创造性时,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独立,与要表现的意境相关的物象融入设计中。

二、山歌剧舞台呈现简约灵性,和谐唯美,力求写意和写实相结合

在设计中运用简约且富有新意的设计理念,赋予自然以灵性,寻找一种不同于现有观念的、更具美学价值的表现手法。强调于平实中寻找美,于朴素直率中显现美。

如山歌剧《桃花雨》,结合剧本所描写的改革开放后的“客家古村落桃溪村”背后的主题,即我们希望生活更通透、更纯净。基于这么一个立意,因此赋予了舞美设计更高层次的要求。个性不露声色凸显,透过表象的、外在的镜头影像,配合嘹亮动听的客家山歌、跌宕起伏的剧情,折射出厚重的人生哲哲理。似乎固守着同一种传统精神——朴素简约,表现上却渗透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源于对艺术与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是传统的,却又在不断地超越。两种思维交叉,新的东西出现,浸透着人性化、自然、朴实的风格。

本剧采取不暗灯换场的形式,让舞台上所有的景,都随着演员的表演,随着音乐、剧情的变换而有序地变化,让观众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连贯,这种形式也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剧中办公室、客厅的硬景采用了阳光板造型这种形式,正面使用灯光呈现的是我们常见的室内效果,后逆光的效果又能产生夜晚的灯光效果。有茂密的树林、殷红的桃花、潺潺的溪流、繁华的都市、忙碌的工厂,合理的运用,使整个舞美安装简单,运输方便。舞台上婆娑的柳树、美丽的桃花呈现,构置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大和谐网。美妙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深思的剧情,用点滴印记,用镜头聚焦,把鲜活的影像留存在剧中的每个角落。

三、新材料、新形式配合舞台装置实现大胆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LED显示屏幕,视频技术以及灯具和控制技术的提高,还有冷烟火,水造型的运用等,重要的舞台语汇不再像戏剧那样仅仅是演员和布景本身,新材料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

如山歌剧《红婚纱》舞美设计是一种创新,给了观众们一种高层次的视觉冲击力和新鲜感。基于剧本折射人性之美,侧重还原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考,舞美设计立意把“现实之像” 折射、呈现在晶莹剔透的镜面,让观众通过镜面折射的“镜像”联想到人生百态,营造一个“真中有假,假中还真”的梦幻境界。镜子,有反映任何东西的属性,在镜子面前人们可以进行自我审视;《红婚纱》这面镜子,影射出剧中的人、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告诫现代人要守住一方大自然的净土,要守住一方心灵的净土,来造福后代子孙,来构建我们和谐美满的爱情、婚姻、家庭。

新材料、新形式配合舞台装置、调度的使用是这个剧舞美设计、实践中需要大胆尝试的地方。设计利用45度斜角的镜面,反射平台后的数个画面,在观众的视觉中能真实感受到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效果,折射的效果变幻无穷,演员在台上的舞蹈、表演,能直接映射到后面的镜面上,或坐在溪石上谈情、或置于溪流中玩水嬉戏、或穿梭在桃林中、柳树林中游戏······都可以灵活变换。前台阶也是垂直镜面造型,完全融合了由于场景不同带来的灯光色彩、道具布景变化。后景的设计也颇具特色,远处的柳树林,客家民居等配合前面的剪影式树、藤蔓、水波纹的造型,给人一种深邃感,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

又如山歌剧《山魂》中,也糅合了许多现代化的手段,如采用清新诗化的舞美构图、直径达10米的大转台,以交响乐伴奏等。

总之,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就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而悠久的客家历史是客家传统艺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传统图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客家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把握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个性特征的艺术品,这是我们舞美设计者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设计道路。作为新时代的舞美设计师,只有深入领悟、理解与消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设计出既具民族风格又具现代理念的舞美设计精品。

猜你喜欢

舞美客家人歌剧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赖炜炜作品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