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构建”的新成果功效初探——木卡姆教育传承研究系列

2013-07-14李鹏程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大众文艺 2013年15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乐器

李鹏程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是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民乐(木卡姆)教学团队所创建的系统性、成果性、发展性的教育传承框架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该体系自2005年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以来,短短八年时间,新体系教学团队,从一个初期即科学定位、初具规模、卓有成效的教学团队,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有集约力、有鲜活力、有创新力的崭新的教学团队,充分彰显了其在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中出新成果、出新形式、出新亮点的多元功效,十分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重点从教学、科研出新成果方面,对于新体系在教育传承上的多元功效,予以初步的探析。

一、学科带头人互为作用 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新成果功效

从新体系教育传承在教学中形成的新成果范畴来看,新体系中学科带头人的互为作用,包含了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自身的作用——自身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其次就是学科带头人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互为作用——各自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链接与发展的能量。

1.从特色乐器、重点学科教材编辑、出版的成果方面看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米吉提·尤努斯教授、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阿里木·卡德尔副教授分别主编、编写、出版了《艾捷克教程1——2册》(2008年)、《弹拨尔教程1-2册》(2009年)、《热瓦甫教程1-2册》(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其它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作曲家、指挥家、留日博士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编配、完成了《维吾尔民族器乐管弦乐总谱10册(共64首曲)》、《新疆风格钢琴作品与合唱作品集(共24首曲)》等教材;2012年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和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写、完成了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关于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维吾尔民族乐器史与演奏法》(该书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等专著。

可以看出,作为新体系中教育传承团队整体,作为教学中课程体系整体,作为新体系教育传承任务整体,上述这些新成果之间,即密切关联,又积极影响、促进;几位学科带头人之间,在影响、激励、创新中,进一步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为作用的合作关系和团队整体中的正能量。拿上述三部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来说,第一,教材在所选作品上实行了统一的编辑、编配,此项任务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担任,重点对三部教材曲目的结构、练习曲的难易程度、技能、技巧等进行了编配与创新,第二,教材在所选作品的内容上,几位学科带头人以群策群力的团队智慧与经验,共同商议、共同提方案、统一选择、编配,最后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对《热瓦甫教程1——2册》《艾捷克教程1——2册》《弹拨尔教程1——2册》等教材在编辑、编配上,重点选取了十二木卡姆十二个套曲中的五十余首片断,结合现代维吾尔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独奏曲目和部分中外著名小提琴、钢琴等演奏作品,较好地呈现了新体系下教育传承中特色乐器演奏教材内容的重点性与多元性。

2.从新体系——教育传承教材、专著的编写、出版看

2009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博士后)编写、出版了《论维吾尔音乐》(教材·第一作者·完成部分:乐器 旋法,全书日译,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出版,用于研究生院 民族音乐学课程)、《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教材·独立完成,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出版,用于教学 科研)等多部专著;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著了省级重点立项教材《木卡姆演唱演奏教程》(选入十二木卡姆第二套曲中拉克木卡姆和第五套曲中潘吉尕木卡姆的部分作品·新疆教育出版社),还与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等新疆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合作,编写、记谱、出版了《维吾尔民歌选集》(1—6册,2011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选入了1000余首作品;整理、编写、出版了个人专辑《赛里木与赛乃木》《拜城民间歌曲》(新疆音像出版社)等二部。

从上述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成果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理论性的研究、探索,还是实践性的演奏、演唱以及作品创作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能登高望远式地在一个全局的研究、探索层面,包含住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所属框架内容的研究、探索,即:以呈现全局突出局部。如,《论维吾尔音乐》这部教材中,在研究、论述诸如热瓦甫、艾捷克、弹拨尔、卡龙、沙塔尔、手鼓等等乐器的种类与旋法中,本身就涵盖了对木卡姆艺术相关乐器、旋法的研究,因为这些乐器在新体系教育传承中,都已成为主奏乐器。这样,在维吾尔民族特色乐器与木卡姆相关乐器之间,在维吾尔民族特色乐器与木卡姆乐器相互促进、互为作用之间,达到了兼容性、交叉性的研究成果功效。第二:在选用、借用的研究、创作中,既能达到教育传承,又能沿革式地古为今用。不用说《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和《木卡姆演唱演奏教程》,都从一个纵向的深度到一个横向的面,对新体系教育传承内容在教学上进行了更为规范、严谨、科学、合理的研究、探索、创新;在《维吾尔民歌选集》《赛里木与赛乃木》《拜城民间歌曲》等编写、记谱、出版的专集中,不少歌曲在调式、节奏、节拍、旋法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借用了木卡姆古老艺术的多种音乐元素。

毫无疑问,在突出呈现团队学科带头人纷纷独立创作又相互合作的互为作用中,上述这些系列教材的编写、完成、出版,这些系列新成果,在新体系教育传承的框架体系中,也就有了空前的多元功效:

第一,填补、完善了新体系教育传承中特色乐器课程教学的空白与不足。

第二,填补、完善了新体系教育传承中演唱、演奏课程教学的空白与不足。

第三,提升和明确了作为木卡姆教育传承中沿革与创新的重要支撑——民族特色乐器演奏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征。

第四,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新体系教育传承知识、技能、实践、理论等由普通本科到研究生之间的衔接、递进的基础。

第五,很好地加强、提升了木卡姆表演与民乐之间相互促进、互为作用、齐头并进的关联与水平。

二、学科带头人互为作用 在科研中所形成的新成果功效

新体系构建八年来,科研在其教育传承中的作用与功效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主持、参与、完成重大、重点科研课题,还是在核心、重点期刊发表论文,都从不同侧面和多元角度对新体系框架所属、相关内容予以了探索、研究、出新,形成了系列性的新成果。

1.从木卡姆教育传承这个主题内容上看

以米吉提·尤努斯教授为该项学科主体,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与之形成互为作用,先后在《中国音乐》《新疆社会科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等核心、重点期刊发表了《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传承教育》《论维吾尔木卡姆教育传承方式》《维吾尔木卡姆教学及其类型》《木卡姆教育传承略思》《当代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表演中使用的乐器》等论文。

2.从木卡姆艺术研究、比较研究看

以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和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为该项学科主体,米吉提·尤努斯教授、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与之形成互为作用,先后主持完成、参与完成了《中国新疆十二木卡姆研究》(教育部,国家级)、《中国新疆维吾尔文化的变化发展,促进乐器文化的变容·关于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日本文部省,国家级)、《论维吾尔版本木卡姆研究成果》、《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曲式结构研究——以拉克木卡姆为例》(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省级)、《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基本构成》(东京艺术大学·日文版)、《关于维吾尔古典艺术〈十二木卡姆〉——以结构和演奏形态为中心——要旨》(东京艺术大学·英文版、日文版)、《关于维吾尔古典艺术〈十二木卡姆〉——以结构和演奏形态为中心》(东京艺术大学·日文版)等重大、重点课题。先后在《音乐文献目录》《日中无形文化遗产》《中国音乐》《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大学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等核心、重点期刊发表了《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旋法》《十二木卡姆的麦西来甫和大众麦西来甫---其机能与多样性》《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调式的共同性》《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旋法的共同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文化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影响》《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伊犁民歌》《维吾尔民间木卡姆与麦西来甫的特点》等系列论文。

3.从特色乐器及其配器法、音组织、声学等研究看

以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和米吉提·尤努斯教授共同为学科主体,彼此之间形成互为作用,先后主持完成了《刀郎木卡姆的音组织研究》(日本文部省·国家级)、《新疆维吾尔弹拨尔乐器声学研究》、《维吾尔民族乐器配器法》(省部级重点课题)、《50年代维吾尔木卡姆钢丝录音的复原研究》(日本KAWAI音乐音响技术财团,省级)等系列重大、重点科研课题;在《新疆大学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等重点期刊发表了《弹拨尔在民族乐队中的作用和特点》《维吾尔传统乐器弹布尔及其近期改良过程》《卡龙再考》等代表性论文。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系列性新成果中,不难看出,新体系教育传承中的几位学科带头人,不仅付出了辛勤、探索与努力,而且在研究、创新的互为引领、互为作用中,一方面,突出地呈现了教育传承在团队正能量上的多元化——多位一体,另一方面,突出地呈现了教育传承在成员正能量上的多元化——多点开花。由此,这些系列新成果,在新体系教育传承的框架体系中,同样也就有了空前的多元功效:

第一,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在高等学校开办木卡姆艺术教育传承的教学团队,其上述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丰富、完善了新体系所属框架内容。

第二,为木卡姆艺术的教育传承提供了实践性、经验性、系统性的方式、方法。诸如,上述第一部分中的系列性成果。

第三,扩大了木卡姆艺术研究的领域,汇集了新体系教育传承的系统性、经验性、多元性功效。

第四,为中外专家、学者研究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提供了新的界面与范畴。诸如:《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伊犁民歌》《维吾尔民间木卡姆与麦西来甫的特点》《十二木卡姆的麦西来甫和大众麦西来甫---其机能与多样性》《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调式的共同性》《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旋法的共同性》等。

第五,为教育传承的深入培养——重点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实践两个方面更为纵向与横向的内容途径。诸如:《中国新疆十二木卡姆研究》《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曲式结构研究——以拉克木卡姆为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文化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影响》《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旋法》等。

三、结语

新体系下的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民乐木卡姆教学团队,其教育传承在教学、科研乃至实践上所形成的系列性新成果是十分广泛的。本文的研究,仅仅基于一个初步的层面与范畴,还有诸多多元、深层的方面,其极有价值的成果与功效有待于专家、学者和本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论述。

[1]周吉.《木卡姆》[J].乌鲁木齐: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5.

[2]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J].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3.

[3]周吉.《木卡姆》[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1.

[4]中方筹备组编《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论文集》[J].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5

[5]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J].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6]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论维吾尔木卡姆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J].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乐器
学乐器
乐器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乐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们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