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浅析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

2013-07-14胡自立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5期
关键词:父权弗洛伊德女性主义

胡自立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FEMINISM这个概念最先来自西方,因其社会曾经涌现过独立的女权运动,而中国对于这个概念是一种接受与不接受的状态。中西方差异常常被认为是中国一度拒绝女权和女性主义的缘由。类似的是,美国学者贝尔虎克丝在她的作品《女权主义理论》中也提及全美对女权主义这一提法的排斥,在他们眼中,这是讨厌的,难于让人与之亲近的。一旦被定义为女权主义者,与之密切相连的常常即是“被限制在事先预定好的身份,角色或者行为之中”,更准确的说更是政治激进分子,同性恋者,种族极端分子等等。

女性主义逐渐成为一种资源,使得文学评论家在大大小小的评论实践中,似有似无的将女性意识的相关范畴提升到女性主义的新高度,实践大致包括两点:一是历时性的研究,对不同时期的创作进行研究;一是共时性研究,关注同时代的作品。相似之处在于两种路线都青睐于同一种方式,女作家批评,即把女性作家的作品都等同于女性文学。同时,“把创作和女性的身体紧密关联在一起”,埃莱娜西苏提出了这样的阐释,于是,“写作是女性的”“妇女写作的实践是与女性躯体和欲望相联系的”新的提法为评论者和作家都带来了新的理念。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这一理念被提出,之后的90年代,女性写作的概念开始被学界接受,并且普遍使用。女性被试图分离出来,不再从属统一的主流话语,为了寻求特殊的文学表达,以及单纯的女性文学表达方式。8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得以引入,对性别角色文化构成了解释,即被伏瓦所表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崭新而有效的文化资源为女性差异性的阐述提供支撑,所有的父权制——包括语言,资本主义,神论——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力比多机智的投射,女人在父权制度中是缺席和缄默”这很好地解释了“女人形成论”。

到了90年代,由于引入了社会性别概念,人们讨论性别差异时不仅仅停留在SEX层级上,从心理的自然层面跳跃到了性别角色GENDER秩序的文化分析层级,在某种意义上,破解了曾经于新启蒙主义话语中遭遇困境的女性文学范畴,新启蒙主义话语主要从非历史化地抽象人性话语的角度来谈论性别差异,其将女性生心上的差别理解为文化差异的自然变换,强调之所以突出女性的差异,不是批判男权文化,而是为了使得人性更加丰富,女性从属于男性以及受压抑的心理位置在西方社会女性主义批判父权结构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解释,人们随即发现了所谓“人类”背后的男性特征,在国内众多应用西方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中,首先想到的应该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书中一再强调,事实上男性对女性统治的历史构成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而且这一过程始终是表现得自然而直接,或许可以归因于男性对女性的压制本就是自然而直接的。于是,人类的形象几乎被男性代言,包括男性话语权和其后的父权结构也被以“人类”为基础先后得到建立和巩固。上个世纪见证了一个充满讽刺意义的循环,在这里,女性先是扮演着对抗男性社会的性别角色,随后再选择对中性社会角色给予认同。之所以能“浮出地表”,与其说是源自两性的完美,不如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甚至颠覆现今父权社会的冲动,或是一种力图重新解释历史,解释意识形态的愿望。

弗活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中提出“男性生殖器崇拜”,这样的提法倍受争议,并且引发了西方女性主义猛烈的批判,然而,女性主义评论家发现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很好的服务于自身的研究,继而又被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手段资源。伍尔夫说:“我们生活在精神分析学的世纪,开始理解环境的巨大影响和它对心灵的启示”。在很多评论家看来,女性主义除了揭示了女性在男性为核心的社会中,所面临的文化传统的的贬抑外,还被运用到新的层面。譬如利用精神分析法对于整个历史过程做出全新的解释和分析。以弗洛伊德分析人们所谓“不可思议”的心里状况为例,总的说来,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是因为心中某些业已形成的表现过程中被疏远的部分,而不是什么新的或者外来的部分。换言之,曾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体现出一种隐秘的自身的他性,而现实表面的条理和标记被打乱。女性主义评家就运用了这种理论,并声称在父权制结构中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对于女性来说,就是一种对不可思议的直视和挖掘。在此,一个传统的女人被女性主义评论家比喻成男人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找到比正常人大一倍的男人形象,作用神奇而美妙。“但女人注视镜子里自己的形象时,却感觉到一种”熟悉的陌生化”也就是弗洛伊德的不可思议性。其实作为女人,心里很清楚地知道,镜子中的人其实并非自己。因为这面镜子的功能正在强迫她们去接近一个贬抑自我的“女性范式”或使女性的“自我敌视具体化”。于是,她们对自身展开疏离传统的想象,在描述自我与世界,读者和本文的过程中,突出在中断的一瞬,出现了华菜士史蒂文曾指出的“越真实越陌生”。关于女性主义,其理论的来源纷繁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论述对女性主义理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前面提到的“镜子说”就很好地佐证了女性主义学者在对女性主义的诠释方面运用了潜意识理论。

[1]陈惠芬.马元曦.《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广西师大.2007-02-01.

[2]《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罗列》.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8-1.

[3]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1.

[4]张清华.《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4-1.

[5]董之林 .“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从90年代文学思潮中躯体写作谈起” .《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父权弗洛伊德女性主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莫里森小说《爱》的女性主义身体政治研究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漫画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