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文帝减税说起

2013-07-12

税收征纳 2013年2期
关键词:钱粮隋文帝汉文帝

曾 飞

中国历史上减税一般从汉代说起。

西汉立国之初,久经战乱,穷得宰相坐牛车,皇帝找不到纯色的四匹马驾车。刘邦及后来的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基本实行十五税一的田租率,税负较轻。尤其是汉文帝,他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实际税率减为三十税一。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又免除了百姓一年的田租。汉文帝还将每个成年人每年负担120钱算赋的人头税,减为40钱。景帝即位后,继续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从此成为定制。三十税一就是3.3%的税率,属于轻税。西汉早期实行的轻徭薄赋减税政策,体现了与民休息藏富于民的治理原则,带来了“文景之治”。据史记载,那时候,粮食多得没地方堆放,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库里铜钱积累得太多,连串钱的绳子都朽坏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隋文帝的减税也值得一说。以隋文帝杨坚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面对历经360年分裂割据,经济遭到严重摧残和毁灭性打击的重重政治、经济危机,励精图治,除旧布新,成效斐然。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减税。隋文帝征服南方后,免除江南10年的田租徭役;开皇十二年,免除河北河东三分之一的田租。隋文帝还取消了“入市之税”,提高了丁男丁女服役的年龄,缩短了户调的额度,户调绢一匹减为二丈,户调布为五丈减为二丈五尺。其赋税收入仅以租调徭役为主,基本废除了专卖、工商税、杂税以及各种各样的杂征。

随之而来的是隋代开皇中期的小康局面,社会经济之发展和繁荣达到极盛。粮食储备之多,史无前例,古今中外难及,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粮食储备可供应五、六十年。百姓承平日久,虽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尽夜不绝者数月”,仓库储积的绸绢布匹,直到唐代建立20年后还没用完。国库所藏货币盈积充实,隋之富,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献通考·国用考》历数中国古代数千年的皇权专制社会,没有哪个朝代,像隋代那样富足强盛。

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也与大规模减税分不开。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皇帝谕告户部,从第二年开始,在三年时间内普免全国一年钱粮,其减免力度是,将应征地亩银722万余两,应征人丁银115万余两,历年积欠银118万余两,全部免除。康熙皇帝还于康熙五十一年发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亦使州县官压力减轻,不致通过苛派完成增税。乾隆皇帝则是中国历史上向老百姓蠲免钱粮最多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余年,不仅多次大规模地按地区蠲免各处正额租赋,而且还五次下达普免全国一年钱粮的谕旨。乾隆十年,普免天下钱粮2794万余两;乾隆三十五与四十二年,各免天下钱粮2759万余两;乾隆五十年,普免天下钱粮2770万余两;乾隆六十年,普免天下2764万余两。乾隆还通过对垦荒政策的调整和对新增土地摊征丁银处理的措施,较彻底的落实了不加赋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加税的普遍趋势下,上述减税皇帝之可贵在于他们不是在遇到灾情、新皇登极、庆贺武功等大喜之日下“恩诏”的蠲租减税,也不是在压力和反抗下的被迫减税,而是有能力征收更多税收的主动减税,因而更显示出他们“明君圣主”的仁慈和明智。

其实,这些“明君圣主”的主动减税,受惠的主要对象不是权贵阶层,而是广大百姓。如果受惠的对象主要是权贵阶层,或者是有如现今的享有权力垄断行业的“央企”,广大民众只能喝一些汤,甚至连汤也喝不上,也就不可能带来民富国强的“盛世”。

猜你喜欢

钱粮隋文帝汉文帝
海瑞下棋谏皇帝
从“一、二、三”到“壹、贰、叁”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隋文帝造字
天下钱粮减三分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宝宝国学堂
略论隋文帝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