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中外劳动节

2013-07-09本刊编辑部

阅读 2013年5期
关键词:耕田劳动节工作制

本刊编辑部

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9年7月,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将每年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至今国际劳动节已走过120余年的历史。

1877年,美国开始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罢工,工人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第一次提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当时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甚至长达18个小时。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工人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企业主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各地工人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的劳动时间仍然远远超过8个小时。工人们决定为了争取生存权利,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余名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当时在芝加哥城就有4万5千余名工人涌上街头,主要是纺织和建筑工人,这使美国的主要工业企业处于瘫痪状态。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芝加哥政府当局极为恐慌,在5月3日,警察使用暴力镇压,打死打伤了4名罢工工人,同时逮捕了数百人,8名罢工发起者被指控涉嫌谋杀,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绞刑,另一人在狱中自杀,其他3人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这场工人运动虽然遭到镇压,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的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至今,“五一国际劳动节”已走过120余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劳动节

每年阳历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尽人皆知,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类似的劳动节,那就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

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初二率领各部落首领“御驾亲耕”,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周武王也是在这一天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耕田劳作,以此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

唐宋元明之际,二月初二节日含义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花朝节”“踏青节”,劳动节的性质却一直得以延续。明清时候,“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出现,龙是神话中能行云布雨的吉祥之物,二月初二甘霖将至,春耕劳作由此开始。

“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首流传很广的打油诗,来源于一幅叫做《皇帝耕田图》的著名年画。画面上,一个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明清两代的皇帝,对二月初二的劳动节极为重视,不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还开辟“一亩三分地”以身示范。特别是清朝,自雍正皇帝以后,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皇帝会亲自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有幅年画,就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这一独特景象。

古代虽然一直有劳动节,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它只是封建统治者作秀的工具,统治者希望用貌似以身作则的亲民行为,欺骗老百姓,以巩固他们的统治。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广大劳动者自己做主人,平等而光荣地劳动,每一天都可以是快乐的劳动节。

中国近代的劳动节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猜你喜欢

耕田劳动节工作制
新语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日本公司实行短周工作制
退休咏怀
征友启事
劳动节
知道
仲裁庭录
快乐劳动节
等冯欠欠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