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

2013-07-07蒋辉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感染率病房医护人员

蒋辉英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

蒋辉英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分析讨论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有效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内的新生儿病房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我院自2011年2月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开展护理管理后我院合计发生感染患儿2例,占住院患儿的0.046%,在实施护理管理前我院合计发生感染患儿11例,占住院患儿的2.6%,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房内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房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病房;预防感染;护理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病房感染的发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形态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使得新生儿病房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现今病房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被视为是衡量院方管理水平及治疗质量的金标准[1]。我院为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率,自2011年2月以来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间合计收治新生儿854例,其中423例新生儿是在2011年2月开展护理管理前收治,剩余431例新生儿为开展护理管理后收治,在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病房合计发生感染事件13例,占新生儿总数的1.52%。

1.2 护理管理措施

我院自2011年2月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护理管理措施内容总结如下。①建立新生儿病房合理的感染管理制度:我院参照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以便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意识,其中主要包括:新生儿配奶室的消毒管理制度、医护人员的消毒洗手制度、护理人员的护理制度、静脉注射消毒制度、医疗器械消毒制度及病室环境消毒制度等。②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我院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后,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可以充分了解病房感染及致病菌的流行趋势,同时使其完全掌握病房感染的基本控制技能,此外使其对病房感染的发生规律可以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建立奖罚制度并由院方定期组织进行随机抽查考试,促使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原则。③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手部卫生对于预防感染及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部会直接接触新生儿的皮肤及生活物品,病房内感染多数是由手部所携带的病菌造成的[2]。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时均要严格执行洗手原则。此外有学者指出,对于肺炎克伯雷菌,应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可有效的降低该种细菌的定植率[3]。④实施新生儿病房管理:病房环境的良好是新生儿良好成长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要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首先是病房的布局,新生儿的病房应相对独立,避免受到周围的污染,这就要做到各区域明确划分。其次是在病房的入口处设置专门的洗手、更衣设施,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时均要先洗手、更衣、佩戴帽子口罩,严防感染源的进入。再者新生儿病房内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并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同时注意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其中温度应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最后是应在病房内设置专门的卫生消毒人员,定期对病室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洁消毒。此外应注意降低病房内的空气污染,要做到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空气净化机的合理应用及定期的空气细菌培养检测。⑤加强病房内物品的消毒:新生儿病房内的各项物品是新生儿每日接触时间最长的,其中主要包括新生儿的衣服、床单、被褥等,对这些物品进行清洁消毒是控制病房内感染的重要工作。因此我院对每位新生儿所应用的物品均为每人一套,且做到了先灭菌再使用。同时对新生儿的饮食用具也严格执行先清洗再消毒后保洁的工作程序,并对新生儿的配奶室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以免发生病从口入的现象。此外对病室内出现轻微腹泻的患儿,应立即寻找发病原因并积极对症处理,严防重度感染的发生。⑥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据有关研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感染率要明显高于足月儿的感染率,虽然伴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早产儿病死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4],但早产儿仍是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细微体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给予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⑦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基础护理:在对新生儿实施抗生素治疗时,应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合理用药,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防止患儿体内细菌群失调所致的二度感染及真菌感染。此外我院还加强了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新生儿的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等,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新生儿发生感染事件。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5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自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新生儿病房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详见表1。

表1 表示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新生儿病房感染事件对比情况[n(%)]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引起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及新生儿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所造成的感染,例如医护人员手部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感染等;医疗仪器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间接感染;配奶室消毒不达标所造成的间接感染等方面。新生儿其身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全,导致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低,因此极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造成感染[5],这其中主要包括:呼吸道因素、皮肤因素、免疫因素等。此外新生儿的感染还与各类侵入性操作有关,例如气管插管技术的应用、鼻胃管的应用等有关。我院此次针对上述感染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实施护理管理前,我院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率为2.6%,通过实施护理管理,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率降低至0.046%。因此,笔者认为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房内的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4-66.

[2] 周玉莲,董兆华,邢惠芝,等.新生儿病房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8):1133.

[3] 刘宝凤,李立芳,贾融和.早产儿医院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及预防[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2):110-111.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5] 黄瑾.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1):52.

R473.72

B

1671-8194(2013)18-0363-02

猜你喜欢

感染率病房医护人员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感染率的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