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对比剂外渗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3-07-07王凤仪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外渗放射科注射器

王凤仪

(番禺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1400)

碘对比剂外渗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凤仪

(番禺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1400)

目的探讨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中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碘对比剂;外渗;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高压注射器在放射科的广泛应用,碘对比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日趋广泛,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注射流速较快,压力较大,易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属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临床表现变异明显,可从轻微皮肤反应发展至严重皮肤溃疡或坏死、血管及神经萎缩,或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1]。为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中的作用,针对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机制及风险因素对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31.5±4.7)岁。其中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154例,行盆腔CT增强扫描46例。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CT增强扫描前30min给予患者500~800mL水化治疗。抽取生理盐水少许,20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排气后,行肘静脉注射,固定留置针,保留静脉通道。患者于CT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双手高举放置于头两侧,高压注射器抽取碘对比剂,连接高压注射器连接管。3~6mL/s流速经留置针行静脉高压注射。检查完毕后,分离留置针和高压注射器,观察患者30min,无明显不适,拔除留置针。检查后1d内患者饮水量2000~3000mL,以促进碘对比剂排除体外。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固定静脉留置针前仔细观察患者血管回血情况,确定穿刺血管回血良好后固定静脉留置针。对于血管状况较差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连接管方式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2]。根据患者检查位置的不同,适当减小碘对比剂流速。在高压注射对比剂前先高压注射0.9%生理盐水20mL,确保穿刺部位通畅,没外渗后再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高压注射器压力的变化,重视碘对比剂注射前护患之间的交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情况比较

3 讨 论

碘对比剂外渗是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指碘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自血管渗漏到周围软组织中,使局部组织渗透压增高,产生皮下组织疼痛、肿胀、麻木、溃烂、坏死等改变[3]。碘对比剂外渗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结构、阳离子和高渗性等因素有关。临床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血管存在点状损伤,高压注射器应用,肿瘤患者静脉易受损,患者紧张不安情绪等几个方面。发生外渗后,通常表现为患肢明显不适或功能受限,患者易产生情绪过激反应,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在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碘对比剂注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告知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时应采取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使患者和家属对碘对比剂使用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做好心理准备和预期,避免患者因紧张不安等心理因素导致碘对比剂外渗,为预防患者或家属情绪过激和及时处理对比剂外渗打下基础[4]。

碘对比剂外渗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对比剂外渗损伤机制和常见风险因素合理预防、识别和治疗,并逐步建立科学系统的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干预办法对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本组研究中,干预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借鉴推广[6]。

[1] 王超琴,刘延锦,李素兰.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药液外渗与注射部位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79-81.

[2] 张兆锋,陈海曦,沈尊理.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134-136.

[3] 樊红苓,李玉梅,陈方,等.静脉套管针在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B):74.

[4] 何金凤.非离子碘造影剂外渗的分析处理[J].医学与护理,2009 (5):44-45.

[5] 贾风玲.碘对比剂用于增强扫描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干预[J].中国保健,2009(35):55-57.

[6] 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对比剂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R473

B

1671-8194(2013)18-0355-02

猜你喜欢

外渗放射科注射器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基于综合学习平台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在放射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