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护理探析

2013-07-07张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急性期腰椎间盘常规

张晓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护理探析

张晓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针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上述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愈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愈13人,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满意率为85.7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法配合心理疏导,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疗效显著,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患者长期姿势不规范导致椎间盘劳损、纤维环破裂损伤、髓核脱离原位,使脊神经或者脊髓受到压迫和刺激所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发病时腰部以及腰部以下一侧或两侧感到剧烈的酸麻疼痛[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日常治疗护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前来就诊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从而探讨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前来就诊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年龄在32~62岁,平均年龄为(48.2±1.4)岁,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8例。42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经CT检查,诊断为一个椎间盘突出的27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9例,三个椎间盘突出的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病程由5天至18个月不等;研究组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卧床休息、口服芬必得进行消炎、止痛、做骨盆对抗牵引治疗等。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针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上述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愈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牵引护理等常规护理。①体位护理:急性期患者需睡2至3周硬板床,可去除患者自身体重对腰椎的压力,松弛肌肉、关节以及韧带,当关节间隙打开后使局部充血、水肿得以缓解,减轻了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降低疼痛;②疼痛护理:根据患者冷痛和腰痛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给予患者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案,对于冷痛感的患者可给予热敷以缓解疼痛,等于腰痛的患者可给予按摩、轻叩、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③牵引护理:对患者实施牵引时,应将牵引重量保持在患者体重的1/4,最多不可高于1/3,牵引持续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每日3~5次,患者餐后不可立即实施牵引术,以防出现不良反应,牵引结束后,患者需保持平卧,休息10~20min,患者起身时,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正确起身并围好腰围。

1.2.2 中医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针灸、按摩以及心理护理等中医护理。①针灸护理:以肾俞穴、去室穴、夹脊穴、委中穴,阳陵泉,环跳等为主要穴位,以患者可承受疼痛感为限,采用行泄法施针,每次20~30min,若患者肾气亏损,施以阿是穴、承山、殷门、环跳、悬钟等穴,隔日一次,若患者伴有严重的寒湿症,则以艾条置于腰部疼痛处湿经散热;②按摩护理:医护人员以中指点按环跳、委中、承山、秩边等穴,在患者腰椎及下肢疼痛处进行推滚,推滚时间为15min,患者能够感到有温热感为宜,每次进行3遍;③心理护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在病发时往往疼痛剧烈,日常生活运动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患者对自身病情担心害怕和所承受的痛苦,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心理。因此应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或消除,从而达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的目的。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有明确的了解,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3],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以求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满足,经常对患者进行鼓励,为患者建立自信心战胜病痛。

1.2.3 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工作完全不受影响;显效:腰腿麻木症状基本消失,在大量运动时会感到轻微不适但仍能够坚持;好转:症状均有所缓解,但生活工作仍受限制;无效: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趋势[4]。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χ—±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愈13人,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满意率为85.7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3 讨 论

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患者正气不足,受风寒湿热的邪气侵害,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常以驱寒除湿、活血化瘀、使脉络畅通等方法进行护理治疗。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方法配合心理疏导,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疗效显著,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常正委,张俊,郭艳幸,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9(2):4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 管宜可,黎桂芳,李丽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非手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5):1217-1218.

[4] 葛明.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61.

R473.6

B

1671-8194(2013)18-0346-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腰椎间盘常规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