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恢复的影响

2013-07-07侯巧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功能

侯巧红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恢复的影响

侯巧红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区别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康复护理,包括肌张力锻炼、感觉刺激、心理护理、体位疗法等。患者神经运动功能评定采取Fugl-Meyer法,日常活动能力评定采取Barthel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恢复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的救治率显著提高,但其伤残率却居高不下,达70%~90%[1],伤残导致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长期的功能锻炼是加快患者康复,降低脑卒中伤残率的关键。2010年以来,我院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6~79岁。所有患者均由CT或者MRT确诊,排除严重肾功能、心功能衰竭及语言障碍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如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待患者颅压正常、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48h不再变化后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1.2.1 体位护理

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对于无法自行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每1~2h要协助其翻身1次,动作要轻柔,不可拉、拖、拽患者。指导患者采取合理体位,让肢体处在功能位。①健侧卧位:在患者胸前置一软枕,患肩前伸,伸展肘关节,指、腕关节展开放在软枕上,不可垂腕。患腿向前屈曲,置于另一个支撑枕上,膝、髋自然放置。②仰卧位:使患者的上臂外展伸直,手指分开伸直,掌心向上,上肢放置在一个高度合适的软枕上,患侧臀部下放置另一软枕以支撑患侧。骨盆前伸以防止骨盆回缩、髋关节后突,避免下肢外旋。③患侧卧位:避免患臂受压,前臂外旋,掌心向上,手指拉开,健腿向前屈曲,放在身前的支撑软枕上,患腿向后微屈。要注意端正脚部位置,尽量与小腿垂直,不要外斜,避免足下垂、内翻、外翻等。

1.2.2 肢体活动

以揉、捏、按、摩4种手法为患者按摩,从患肢末端至心端后方,力度要合适,先轻后重,轻轻的旋转和揉捏。拮抗肌以按摩为主,瘫痪肌则以揉捏为主[1],每天2次,每次5~10min,此外也要注意肢体保暖。由于多数患者活动不便,护理人员要多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活动,如肩、腕、肘、踝等关节的伸展及抬举,上下肢的内旋、内收、伸展锻炼等,每天数次,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被动活动时动作应尽量轻柔。此外患者也可以有意识的做些主动肢体活动,如用健手分开患手的五指,伸直肘关节并上举一定角度,用健手协助患肢内收、外展等。

1.2.3 翻身与坐卧训练

翻身时双髋往左右两侧移动以带动身体向两侧移动,抓紧床边,将健腿放在患腿下面带动身体旋转,将患腿抬起转往健侧翻身。翻身训练每天可进行3次,视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活动量。坐卧训练时可先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一段时间,待患者可以适应后再慢慢过渡到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在患者可以坚持坐稳10min后再协助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1.2.4 日常能力锻炼

日常能力锻炼主要是用健手带起患肢患手进行刷牙、洗脸、吃饭、翻纸、拍手等活动,锻炼手部的协调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 ±S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评定都十分接近,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对比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最理想时期是卒中后的3个月内[3],越早的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的预后越好,恢复的也就越好。恢复机制和大脑的可塑性关系密切,若神经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进行功能代偿与功能重组,再次的功能训练能够促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可塑性发展及神经突触的联系,也有利于建立神经侧支循环。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早期的康复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主动与被动训练,能够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衰退,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选取合理的训练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量逐渐增加但始终控制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持之以恒的训练[4]。最终患者对运动的掌控能力不断提高,主动运动增加,达到自然、协调的正常运动,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加以重视并推广。

[1] 李春明.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14-115.

[2] 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13(5):187-189.

[3] 李洁霞,梁妙玲.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内科,2010,5(4):429-431.

R473.74

B

1671-8194(2013)18-0335-02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