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护理干预

2013-07-07梁少萍陈冰玲蔡燕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高龄

梁少萍 陈冰玲 蔡燕君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280)

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护理干预

梁少萍 陈冰玲 蔡燕君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280)

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高龄患者就医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三年间就诊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其身体状况、生活行为方式进行了解,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98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泵治疗47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51例,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40%、17.6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8.94%、37.25%,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针对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监测频率、个性化健康教育及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是防止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手段。

高龄;糖尿病;治疗;低血糖;护理干预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特别是高龄患者,往往病程长,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再加之身体各重要器官处于退行性变,交感神经兴奋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伴有自主神经病变,当低血糖发生时,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2],在护理时容易被忽略或被误诊[4],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针对高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进行全面干预,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三年间就诊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设为干预组;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7.5±11.5)岁;病程2~31年;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98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6.5±10.5)岁;病程2~3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各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遵循自愿的原则,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排除神志不清楚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1.3 护理干预

对照组98例患者采用常规九段血糖监测,进行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干预组9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加强了治疗期间的血糖监测,除常规九段血糖监测外,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患者出现出汗、头晕、心悸等症状时立即进行血糖测量,一旦血糖值偏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立即给予患者方糖、面包或饼干、半杯橘子汁等,同时根据高龄患者的特点,低血糖症状不明显,而多以精神改变、心绞痛或无症状表现为主,为此,我们加强夜间的护理观察,16例患者均在夜间出现类似症状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其次,饮食干预。饮食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是必要的。我们根据高龄患者的身体情况与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进行全面的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按时按量进食。第三,心理干预。由于高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使患者有一定的阴影,因此对治疗有一种心理恐惧。针对这一心理,我们耐心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对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症状,让患者明白低血糖通过有效的干预是可控、可防的,从而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第四,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

1.4 低血糖判定标准

血糖监测过程中,空腹血糖值≤3.9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泵治疗47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51例,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40%、17.6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8.94%、37.25%,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高龄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反复低血糖可诱发低血压,进而导致低血压的压力反射和交感神经减弱,加重低血压反应,出现心脏迷走神经反射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加,加重贫血症状,可直接促成脑细胞不可逆的病理改变[3-4],出现脑部点状出血、软化、坏死、脑水肿等,轻则智力下降,重则发展为痴呆症甚至死亡[6]。因此,加强高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针对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从患者的心理、行为、饮食各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加强了基础护理及血糖的监测,从干预效果显示,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40%、17.6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8.94%、37.25%,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治疗过程相当漫长,低血糖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决定,低血糖症状不明显,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加强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通过全面科学的干预,达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高龄患者的医疗安全。

[1] 徐白莹,汪晓翼,段晓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严重高血糖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90.

[2] 张小堞.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60-61.

[3] 张焰,宋月琼,李凤琼,等.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预学院学报,2009,28(2):195-197.

[4] 马爱莉,韦文合.老年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 2166-2167.

R473.5

B

1671-8194(2013)18-0334-02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高龄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床边交接表的设计与应用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