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数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3-07-07杨诗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参考值血常规白细胞

杨诗妍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血常规检验中数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杨诗妍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血常规是临床血液检验中最基本的检验,随着自动化检测的发展和应用,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形态分布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是临床血液检验中最基本的检验,在医院各科室最为常见,也最重要。人体的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它由三种不同功能细胞组成,即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和血小板。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形态分布对临床有积极意义。

1 红细胞检验

1.1 红细胞计数(RBC)

①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见表1。②临床意义: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2μm,中央约为1μm。瑞氏染色(Wright stain):周边部位着色深,呈浅桔红色,中心部位淡染(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3~2/5。透射电镜呈双凹性圆盘状。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表1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

1.2 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①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见表2。②临床意义:a.生理性变化: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RBC及HB浓度均明显增高。当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导致RBC和HB暂时增多。长期多次献血者RBC可代偿性增多。降低多见于妊娠中后期的孕妇、6个月~2岁婴幼儿及某些造血功能减退的老人。b.病理性变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RBC可相对增多。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可引起RBC代偿性增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RBC明显增多。RBC减少多见于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RBC丢失或破坏过多所致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表2 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2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

2.1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见表2、表3。

表2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表3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2.2 临床意义

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需制备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

2.2.1 ①生理性白细胞增多: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0× l09/L;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10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109/L;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 ×109/L,甚至20.0×109/L以上;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2.2.2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3 血小板检查

3.1 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①PLT正常参考值:(100.0~300.0)×109/L和MPV正常参考值:7~11fL。②临床意义:MPV反映血小板的成熟度:与PLT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有:PLT ↓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PLT ↓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 ↓ MPV N 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3.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其正常范围为14.8~17.2,PDW增大常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将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合分析对血管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价值[1]。当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时,由于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完整的血管内皮受到破坏,内壁粗糙,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破坏增多,使血小板减少而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再生增强,释放大小不等的大体积血小板,使MPV增大,PDW增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比容(PCT)正常。此时,可提示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已增加。

总之,血常规是医师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随着更高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将更迅速、有效地为临床医师做出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1] 李顺义.应重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J].中华医学检验志,1999,22(1):39-40.

[2] 高丽娟.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哈尔滨医药,2011,31 (4):45-46.

R446.11+1

A

1671-8194(2013)18-0390-02

猜你喜欢

参考值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美国甲状腺学会对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与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治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