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刺活检57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

2013-07-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腺泡形态学前列腺癌

张 杰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病理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穿刺活检57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

张 杰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病理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探讨穿刺活检57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1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8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0例前列腺疾病穿刺患者中,57例确诊为前列腺癌、9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以及2例其他炎性病变;根据病理形态学分类,55例结构紊乱、39例细胞异性、51例浸润;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高分化11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29例。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够清晰显示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形态学;临床诊断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患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随着检查技术不断提高,检查方法的多样化,穿刺活检已被公认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2]。本研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1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8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1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年龄45.0~81.0岁。患者的直肠指诊、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均显示不同程度地疑似症状,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实施前列腺穿刺活检。

1.2 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

直肠B超定位引导下,借助自动枪,进行前列腺穿刺,于左右外侧叶周围带,或者中央带,取1~3条直径1mm、长10mm的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其中8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SP染色。

2 结 果

2.1 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150例前列腺疾病穿刺患者中,57例确诊为前列腺癌(38.0%)、9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60.7%),以及2例其他炎性病变(1.3%)。

2.2 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5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结构紊乱55例、细胞学异性39例,以及浸润51例,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5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例,%)

2.3 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果

5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29例,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5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果(例,%)

3 讨 论

前列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就诊患者已进入晚期,也就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尽早做出前列腺癌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结构紊乱、细胞学异性,以及浸润为主要变化。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分叶结构多数情况下被破坏,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腺泡,并且呈密集分布,腺体间距也不一致,腺腔内原有的乳头状、锯齿状结构消失[3]。

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腺泡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为梁状、条索状,以及实性巢状等结构,腺泡双层结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常情况下,消失的基底细胞需要3个及以上的连续腺泡组成。正常情况下,前列腺组织的腺泡多数都存在基底细胞,只有极个别情况下没有,所以,腺泡是否存在基底细胞可以作为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4]。

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学异型多表现为核增大,尤其是核仁的显著增大、大小不一。腺泡周围单个或者成簇细胞伸出时,脱离腺泡,散落间质,造成组织浸润。前列腺癌患者的浸润多表现为神经组织、纤维组织出现肿瘤性腺泡,当患者出现组织浸润时,多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分型,以及病理形态学变化,都与患者的预后情况,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不够典型,并且分化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前列腺癌的诊断带来较大难度,并且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诊断,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不能掌握前列腺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很容易造成误诊。

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及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作为前列腺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各自发挥其优势。前列腺癌的发病存在隐匿性,肛门指诊不易触及,超声检查的声像图显示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很难与前列腺增生区分,并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结果升高,所以,上述常用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不是太高,容易造成漏诊,并且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不能提供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够对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并且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5]。

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在任何阶段,通过局部浸润、淋巴转移,以及血行转移等途径,发生病灶的转移。前列腺穿刺活检作为前列腺癌的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痛苦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前列腺活检穿刺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前列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也相应提高。

[1] 孙荣超.穿刺活检前列腺癌53例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 16(1):54-55.

[2] 李正岚.穿刺活检51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6):55-56.

[3] 蒋智铭.穿刺活检100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29(4):272-273.

[4] 孙荣超.穿刺活检前列腺癌53例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8, 16(1):54-55.

[5] 陈洁靖.前列腺穿刺活检中核仁的形态学测量及其诊断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0(3):144-145.

R737.25

B

1671-8194(2013)18-0240-02

猜你喜欢

腺泡形态学前列腺癌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β-Catenin在雨蛙肽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尾状叶的形态学变化
正常人体形态学在中医学相关专业教学中的发展和反思
艾塞那肽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