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16例

2013-07-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异维罗红霉素胶丸

牛 兵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16例

牛 兵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观察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16例患者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每日3次和罗红霉素150mg每日2次,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1周、2周、4周、8周观察皮损消退情况,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的总有效率87.5%,出现口唇黏膜干燥、皲裂,鼻腔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异维A酸;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治疗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PCAS)又称头部毛囊周围炎或头皮部分割性蜂窝织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部慢性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后相互贯穿形成的脓肿。本病是否为原发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尚存争议,推测与自身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破坏有关[1]。临床多采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外科切开排脓等综合治疗方法,但治疗通常困难且疗效不佳。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用异维A酸胶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1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平均26.1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6.8年。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头顶枕部毛囊炎、结节、脓肿、部分破溃、瘘孔、瘢痕形成,有触痛,部分患者伴流脓和片状脱发。4周内未应用系统性药物治疗,未进行局部封闭、外科切开排脓等综合治疗方法。

1.2 治疗方法及随访

给予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每日3次和罗红霉素150mg每日2次,连续用药8周。服药前及停药6月内严格避孕。治疗前、治疗后每两周、及停药后两周分别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钙磷等。分别于1周、2周、4周、8周观察皮损消退情况,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脓肿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显效:脓肿消退>50%,自觉症状改善,炎症明显减轻。无效:脓肿消退<50%,压迫有脓性溢液,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2 结果及不良反应

16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

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的比较

16例患者中15例出现口唇黏膜干燥、皲裂,为最多见不良反应,4例患者鼻腔黏膜干燥,均未述出血,未影响治疗。未发现头痛、头晕、困倦、肌痛、精神异常,肌酶升高等病例。

3 讨 论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PCAS)是一种少见的头皮部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破坏有关。本病与聚合性座疮、化脓性汗腺炎具有相似的发病机理与组织学改变,同一患者同时出现,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本病通常治疗困难且疗效不佳,临床多采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局部封闭或外科切开排脓等治疗方法。

异维A酸为一种顺维甲酸,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溶解角质,抑制皮脂生成,抗炎,抑制皮肤组织中胶原酶的形成等作用,且小剂量有免疫刺激,大剂量有免疫抑制作用。Karpouzis等[2]应用异维A酸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显示效果满意。本组病例16例患者均为男性,头皮部毛囊炎、出现波动感结节和脓肿,有触痛,伴流脓和片状脱发。既往采用抗感染,局部治疗等方法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加重。给予口服异维A酸胶丸联合抗生素治疗反应迅速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均能够完成治疗。显示应用异维A酸可作为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的最佳方法之一。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

[2] Karpouzis A.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with topical isotretinoin[J].Eur J Dermatol, 2003,13(2):192-195.

R753.3

B

1671-8194(2013)18-0238-01

猜你喜欢

异维罗红霉素胶丸
痤疮可与异维A酸“握手”
HPLC法同时测定罗红霉素氨溴索胶囊中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的含量
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胶丸侠
胶丸侠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胶丸侠
胶丸侠
分析比较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与罗红霉素临床应用处方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