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2013-07-07吴小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精索疝囊腹股沟

吴小果

(江西省高安市大城中心卫生院,江西 高安 330814)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吴小果

(江西省高安市大城中心卫生院,江西 高安 3308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8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和小切口手术。结果通过数据对比,观察组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手术以创伤面积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持续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采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小切口手术;传统手术;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的小儿若年龄超过1岁,则非常难以自愈,并且容易出现嵌顿,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就会致使患儿肠管因缺血而坏死等其他严重后果,为此,必须通过手术及时实施疝囊高位接扎术[1]。但是由于传统手术方式会给患儿留下较大面积的创伤,手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及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等,给手术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相比起来,小切口手术以创伤面积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以及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成为了当前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法。现结合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资料,对传统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况进行回顾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拾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84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儿中,女12例,男30例;所有患儿的年龄均在7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2±1.5)岁;其中直疝9例,斜疝33例。观察组42例患儿中,女13例,男29例;所有患儿年龄均在8个月~10.5岁,平均年龄为(3.8±1.5)岁;其中直疝7例,斜疝35例。两组患儿无论是年龄、性别,抑或是病程、病情等各方面均没有明显地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

按照患儿的年龄,在手术前30min给予其适量的麻醉处理,通常情况为肌内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建立起静脉通道,同时结合患儿实际年龄静脉推注氯胺酮或者肌注氯胺酮以及羟基丁酸钠,完成手术前的麻醉处理。

1.3 手术方法

①传统手术方法:在趾骨结节上,沿着腹股沟管斜切4~5cm的切口,沿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层、腹外斜肌腱膜的顺序逐渐切开,最后将腹股沟管打开,将精索暴露,再纵形将提皋肌切开,随后在精索前内侧将乳白色的疝囊暴露出来,游离疝囊至内环口处的疝囊颈部,此时腹膜外脂肪暴露出来,运用4号丝线采取8字贯穿将疝囊缝扎,完成缝扎后在距离结扎口0.5cm处将多余囊壁剪除,完成止血后,再随后将提睾肌缝合,最后逐层完成手术缝合。②小切口手术方法:当麻醉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后,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选取耻骨上腹股沟区疝环体表位置投影向头侧1横指处定切开0.5~1cm的切口(常规情况平行于耻骨上疝环区行横切口),将皮肤切开后,运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同时运用纱布进行按压,起到止血的目的,将疝环暴露出后,再运用组织钳经提睾肌提出;随后钝性分离精索筋膜和提睾肌,在精索内上侧找到乳白色的疝囊,运用壁钳夹将疝囊壁提起并随之将其切开。游离疝囊壁至疝囊颈部,在发现腹膜外脂肪后,带动疝囊壁进行180°旋转,以此来避免腹部内脏器进入到疝囊后受损,高为贯穿缝扎疝囊颈部,并将多余的疝囊组织剪除。颈部回缩至腹腔内,若疝环口较为松弛或者较大,导致腹后壁筋膜受到严重损坏时,则在提起精索后将其向上游离达到高位后,再用右手小指触及环口区内侧腹横筋膜弓状下缘,随后再运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致同侧腹股沟韧带上1~2针,具体视损坏情况来操作。重新建立外环引导精索恢复原位,引导睾丸恢复到阴囊内的位置。完成止血后,在皮下组织仅缝合1针,未缝合的皮肤则用齿镊将其对位,再用创口贴将切口采取十字贴合,随后用沙袋对切口进行6h的按压。

1.4 判定标准

运用称纱布重量的方法对手术出血量进行判断;以进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为手术持续时间;完成手术到出院为住院时间。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数据对比

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数据对比(χ—±s)

2.2 随访结果对比

对82例患儿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跟踪随访,对照组42例中阴囊水肿6例,5d时间内自我吸收后消失,有1例有复发情况。观察组仅出现了1例阴囊水肿,但4d时间内自我吸收消失,未出现复发现象。

3 讨 论

小儿腹股沟疝以先天性斜疝为主,主要是由于胎儿阶段子宫圆韧带或者睾丸下降后致使覆膜鞘状突未闭合所引起,无腱膜组织和局部肌肉薄弱的现象,为此,通常情况下仅需要完成单纯疝囊结扎术即可,不需要再进行传统的腹股沟管修补术。同时因小儿的腹股沟管相较于成人而言非常短,其长度仅有1~1.5cm,并且在增加腹压时,其几乎与腹壁呈现出垂直的状态,内外环也基本重叠在一起,同时由于小儿的腹外斜肌腱膜未发育完全,因此其弹性也非常大[2]。为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切口仅需要将外环显露出现即可,不需要将腹股沟管前壁完全打开,也可以找到疝囊,并将其游离到高位结扎。

小切口手术主要优势有:①手术持续时间较短:由于小切口手术方法更加简单快捷,能够准确找到疝囊,快速完成手术,并且缝合也非常简单,仅需要在切口处进行1~2针的皮下组织缝合即可,为此,手术时间被大大缩短,无疑比复杂的传统手术更加方便快捷;②手术中患儿的出血量较少:由于手术切口较小,并多为钝性分离,采用锐性切开的情况较少,并且手术持续时间较短,平均出血量仅为3.5mL,相比之下,传统的手术方式平均出血量10.7mL,明显较少;③住院时间较短:小切口手术不会给患儿留下大面的创伤,为此,受损的组织也相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并且手术完成后,不需要拆线即可出院,这就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相较于传统手术明显缩短了4d以上时间。

采用手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手术方法,选用小切口手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定位并识别外环口:在手术操作中,将患儿的皮肤切开后,需要通过钝性分离至外环口,再完成游离、结扎等过程,为此,准确定位外环口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该手术的关键之处;②严格判断患儿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在本组资料中,所有患儿均为单纯性可复性疝,将合并有其他病症的患儿排除,为此,在对患儿实施手术时,不需要进行其他特殊的处理,为此,更加适合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

[1] 宋金声,王莎莎,姚艳灵.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附468例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8(3):21-23.

[2] 皇甫幼让,张生翠.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131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37(18):54-55.

R656.2+1

B

1671-8194(2013)18-0130-02

猜你喜欢

精索疝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