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筛查分析

2013-07-07宁俪佳汪晓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体力多普勒颈动脉

宁俪佳* 汪晓云 张 兰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筛查分析

宁俪佳* 汪晓云 张 兰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5)

目的抽样检测贵阳健康人群中的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病变的发生率。方法按筛查标准,从我院体检人员中筛选出292例健康人(无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CIMT)≥1.0mm作为阳性诊断标准。按性别、年龄、劳动强度、锻炼习惯等不同因素进行阳性率分组比较。结果4540名人员参与体检,符合健康标准的有682名;其中的292例的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病变的检出率为17.12%,男∶女≈4∶1;50岁以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段;轻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重度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不锻炼人员的检出率高于有锻炼习惯人员的检出率。结论抽样结果表明,贵阳健康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病变比率很高,而且与性别、年龄、劳动强度、锻炼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男性较女性的发病风险高,50岁以上人员更易发生,体育锻炼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病变的发生。

颈动脉内中膜;健康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早期标志,随着危险因素水平和危险因素个数增加,患颈动脉的绝对风险增加[1-4],我院从体检人员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健康人,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并对其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有无锻炼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从2009年8月至10月的4540名体检人员中,筛选出682名符合筛查要求的健康人,共计29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47例,年龄≤50岁的152例,50岁以上60岁以下133例,≥60岁7例。体力劳动强度:医师、值班员、技师、其他办公人员为轻体力工种;护士、汽车司机、信号员、列车员、电务人员为中体力工种;工人、货物员、服务员、桥隧工、供电员为重体力工种。锻炼习惯:每周≥4次,每次≥15min,定为规律锻炼;每周≥2次,<4次,每次≥15min,定为偶尔锻炼;每周≤1次,或者每次<15min,定为不锻炼。见表~表3。

表1 筛查人员的年龄分段

表2 筛查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

表3 筛查人员的锻炼习惯

1.2 筛查标准与方法[1]

1.2.1 筛查标准

①年龄:男性40~65岁,女性45~70岁。②排除标准:a.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病、肾动脉狭窄等;b.糖尿病;c.血浆LDL-C≥160mg/dL或TG≥400mg/dL或正在服用降脂药物;d.颈动脉手术史;e.高血压伴下列危险因素的任何一个者,即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f.心力衰竭;g.已知或怀疑肝肾功能不良(ALT,AS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血肌酐>176μmol/L)或恶性肿瘤;h.各种原因的肌病或血清肌酸磷酸肌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i.已知酗酒或吸毒;j.食主义者;k.定期补充鱼油制剂或其他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品者;l.不能进行体育运动者;m.对研究用药有过敏或不良反应史;n.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情况。

1.2.2 方法

对符合筛查的人员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检测机型为:GE Voluson Vivid i 便携式心脏彩超机、检测方法[2]、检测人员均由“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CA)干预研究”科研组认定及培训合格的人员操作。

2 结 果

检测:对符合上述筛查要求的人员,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CIMT≥1.0mm)的视为阳性入选,结果见表4,其阳性入选者的年龄分段、工种类别、锻炼习惯见表5~表7。

从表4~表7中可见,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有17.12%的人员可检出颈动脉内中膜结构的异常病变。其中男性的检出率为27.59%,女性的检出率为6.80%,男性检出率较女性高约四倍;从年龄段来看,50岁以上的检出率约为50岁以下年龄段的2倍;从体力劳动强度来看,在办公室工作的轻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明显高出中重度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从锻炼身体的习惯上看,不锻炼的检出率高于有锻炼习惯人员的检出率。

表4 颈动脉内中膜检测结果

表5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人员的年龄分段

表6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

表7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员的锻炼习惯

3 讨 论

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成为近年来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报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常预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可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5]。之前的文献大多是以已经明确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为目的人群作为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的样本,本文的目的人群均为明确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健康人群,其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内中膜检测结果,反应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其检出率为17.12%,男∶女≈4∶1;50岁以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段;轻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明显高出中重度体力劳动者的检出率;不锻炼人员的检出率高于有锻炼习惯人员的检出率。检出的人员虽然无严重粥样硬化狭窄明确临床症状和证据的情况,但是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或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风险,应予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量[6-12]。

(备注:我院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课题组开展的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CA)干预研究”组的成员,按照科研组要求,负责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筛查以及入组后的随访和复诊工作。)

[1] 李建平,马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干预研究”的课题设计[J].中国询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3):189-192.

[2] 杨颖,霍勇.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监测方法的规范化—“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颈动脉超声监测方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6):337-338.

[3] 刘翠平,黎明,李斌,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的关系[J].中国使用内科杂志,2007,15(27):1210-1212.

[4] 胡大一,马长生.中国人群10年心血管发生危险的评估及应用[M]//心脏病学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5.

[5] 陈伟坤,彭伟成,刘玉华,等.ACE基因多态性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研究[J].中国使用内科杂志, 2007,16(27):1304-1305.

[6] 殷瑛,任杰,赵兴胜.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7):1060-1062.

[7] 荀小青,张晔.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0):855-857.

[8] 李振,王忠.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性监测方法概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4):396-397.

[9] 张维忠.早期发现和监测亚临床血管病变[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881-882.

[10] 马长生.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与干预[J].中国循环杂志,2006,21(4):313-314.

[11] 王继业,江亚文.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无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3):233-235.

[12] 胡翠芬.颈动脉内中膜超声监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27-28.

R543

B

1671-8194(2013)18-0106-0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2)

*通信作者:E-mail: 112713008@qq.com

猜你喜欢

体力多普勒颈动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