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开启“中国梦”的金钥匙

2013-07-07彭真怀,赵进一,花葆竹

检察风云 2013年4期
关键词:风云小城镇中国梦

新型城镇化:开启“中国梦”的金钥匙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组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彭真怀就是一位出色的为国“谋万世、谋全局者”,他一直致力于深入调查研究,内容遍及国计民生多个领域。他先后向中央和地方政府贡献了不少治国安邦良策,受到各方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王岐山、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先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信件)上作出批示,其中多项建议被中央采纳。

本期客座总编辑:

彭真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组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

近10年来,彭教授一直关注着小城镇建设,实地考察了100多个小城镇,重点调查了20多个典型案例,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研究成果受到高层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最近,本刊记者就“新型城镇化”这一专题当面请教了彭真怀教授。

要捅破这层“窗户纸”

《检察风云》:按照您的设想,未来的小城镇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彭教授:全国国土面积的91%、人口的72%都在县域,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我设想,每一个县域建好县城和3~5个重点镇,县城人口30万左右,重点镇选址定点建设起来以后,人口在15万人左右, 也就是大约30个村子集中起来吧。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各种资源都集中起来了,交通、水利、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都可以合理地整合部署。

这样一来,中国的耕地会节约3亿亩左右,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就有了空间,自然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会有一大批农业产业工人出现。商业、服务业也会随之兴旺起来,就会有一部分人在第三产业就业。于是,过去最为困扰的问题变成最具效益的基础。

《检察风云》:近年来,我国农村一直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还要搞“新型城镇化”呢?

彭教授:单纯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按照现有的“村”的格局开展建设,这样的建设是有害的,其结果只能是“毛驴拉磨,离不开这个圈”——反而巩固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检察风云》:小城镇建设达到怎样的境界方能称之为“新型城镇化”了?

彭教授:可用“三个化”概括: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田园化。所谓“新型”,就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还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城镇)化。

《检察风云》:“农业、农民、农村”,这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农”吗?“新型城镇化”与 “三农”有何关联?

彭教授:“三农”的核心是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了,土地所有权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捅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层窗户纸,在盘活农民土地上破题。农民为什么贫穷?我看穷就穷在没有稳定、合法的财产收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虚化了产权主体,农民不是自己宅基地和承包地(林地、牧场)的所有者。不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用尽补贴、免税等办法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当农民意识到土地是自己的,才会珍惜和投资土地。因滥施农药而使土地板结的现象才会消除。要让农业乃至附着于土地之上的林业、畜牧业真正完成产业化,前提是让农民掌握土地所有权,做自己的主人。这个问题解决了,“三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9亿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世代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检察风云》:“盘活农民的土地”,这个说法挺新鲜,与前一阵所说的允许“流转”是不是一回事?

彭教授:“流转”不等于“盘活”。“新型城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转化为可以有偿转让的产权形式,当农民选择小城镇就业或定居时,可以通过宅基地使用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也获得进镇落户或创业的启动资本;第二,把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改为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彻底解决产权主体不清的问题。这个可以一步步来,先选择五个产粮大县做试点,干三年积累经验,有失误可以纠正。

“郡县治则天下安”

《检察风云》:有人把您誉为“走在路上的学者”,您花了10年时间不间断地深入乡镇,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专题调研,并收获了硕果,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啊!

彭教授:我之所以投入这么多精力在这个大战略大方向上,是因为我在不停地“走”的过程中看清了这件事于国于民都有实在的好处。我认为,“新型城镇化”之路是继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把这件事做好了,就可以纲举目张,国家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布局必然因此而发生积极而重大的变化。

《检察风云》:新型城镇化的“实在的好处”包括哪几方面?

彭教授:能“挖”四根,“栽”四根——挖小农分散的穷根,栽集约经营的富根;挖城市膨胀的病根,栽城乡统筹的正根;挖以地谋财的恶根,栽以民为本的善根;挖群体事件的乱根,栽和谐社会的治根。

《检察风云》:如此说来,真可算得上是又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了!

彭教授:的确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就是农民的产权问题……

《检察风云》:又回到产权问题上了!

彭教授:这次是说通过产权拉动内需的问题。现在,城镇化搞了这么多年,全国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只占35%左右,也就是说,全中国尚有65%的农民没有产权。国外之所以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大多数人没有产权,所以就有强拆、强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内需就拉不动。尽管这些年来,扶植“三农”的政策密集出台,由于根本问题没解决,所以放的都是没装弹药的空炮。

现在,很多行业的前景都取决于农村购买力,舍此,整个国家就会失去内需拉动力。但小城镇建设又恰恰需求旺盛,带动作用突出,具有长期的向好趋势。引进一个品牌企业、一所知名学校、一家特色医院,或者建设一个特色市场,就可以把小城镇搞得有声有色。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的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能够消化过剩产能,直接拉动水泥、建筑、建材、装潢、冶金和机电等行业;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能够引领现代生活,改变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进入农民家庭,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台阶。

所以,抓住小城镇建设这个城乡关节点,就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方向,这是一个治国新思维。如果下决心建设5,000个县城和重点小城镇,至少可以就地吸纳4~6亿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这些镇的建成区面积以每平方公里投资1~2亿计算,每年就能带动不少于100多万亿的关联投资,增加两亿人的市场消费。这是一个大战略、大文章、大课题,关键要看能不能做到目标不转移,矛盾不回避,精力不分散。

纵观历史风云,“三农”问题是历朝历代治乱成败的首要因素。老祖宗早就告诫“郡县治则天下安”。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天下和静的重要基础之一。

《检察风云》:“新型城镇化”刚刚启动,听说我国已实现粮食生产“九年增”!

彭教授:这个你相信吗?农民没有产权,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农村里留下的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由这些最弱的人口担负起国家粮食的重任,我看是自欺欺人。说“九年增”,是不是把进口的粮食都算进去了?有人还极不负责任地说,我们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在国外开辟了六亿亩耕地”,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既糊涂又荒唐,容易引起别的国家猜疑和恐惧。空谈误国,糊涂也误国!

要阻止大中城市的扩张冲动

《检察风云》:“新型城镇化”怎么治城市膨胀病?

彭教授: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我的理解是:“积极”,就是要因势利导,支持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激活“三农”的根本优势,把各种有利条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稳妥”,就是要趋利避害,抑制四个直辖市、五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和251个地级城市(三沙市属特殊情况)的扩张冲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不顾客观规律地扩大规模,城市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大头,其中又以钢铁、石化和建材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占大头,而且近年来重型化落后产能还在加剧,不解开这个扣,我国经济很难大步推进。这些城市要从“三分管、七分建”转为“七分管、三分建”,重点治理老城区和棚户区,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这样,既可治理城市膨胀病,又能避免市民终日饱受道路“破膛开肚”之苦……

采访结束时,彭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对记者说:“十八大为我们绘制了‘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如何读懂?‘新型城镇化’是一把金钥匙。新十年开始了,让我们把‘正能量’都散发出来,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奋力向前……”

采写:赵进一 花葆竹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风云小城镇中国梦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窃听风云(九)
象甲风云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