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融派艺术

2013-07-07黄媛张振雄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

文/黄媛 图/张振雄

中国画的融派艺术

文/黄媛 图/张振雄

毕加索曾说过:“是要在作画过程中寻找新的表现方式,抛弃无用的写实主义,使用只与我的思想相关的方法——不把我自己束缚或结合于客观现实。”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把美感融入到内心世界中去,试图去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变革。艺术作品也在与时代同步,得到创新而延续。

“融派”艺术

在众多艺术媒体和艺术评论对蔡兵先生的中国画解读中,有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名词“融派”,这是一个为蔡兵先生独创的词语,也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贴切的诠释。所谓“融派”,即融会贯通各种艺术流派,融传统的情、思、理、悟于一体,吸收了西方蒙太奇式的技法,借鉴装饰艺术,向传统中国画注入现代的簇新的生命力,产生独特鲜明的风格。

在采访了蔡兵先生后,他表述自己的艺术理念是“创作作品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开创性,充分表现出活跃的创作激情,从现代审美中找到契合点。不同时代,中西的碰撞,古典与现代,让艺术构想和创作融为一体。在历史的艺术时空中升华,从意境中营造时代精神和神奇的乐章”。这是他在数十年艺术实践中,所探寻和追求的境界。

蔡兵先生,早年是从事版画创作的,首创“玻璃彩印版画”后,获得中国专利局的发明专利,硕果累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对“融”的绘画产生强烈的兴趣,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融”。他致力于对中西方艺术流派的比较,摸索在不同的文化元素中形成符合现代审美的最佳结合点。畅游于艺术的无边海洋中,他浑然不顾窗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这样的专注与激情,加上不受任何干扰的执著精神,他大胆地进行艺术实践,不断向自我发起挑战,创作渐趋成熟渐入佳境。50多年的创作生涯,他令人惊异地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力,作品散发着年轻的气息。

印象时刻

《边寨古城》

通过蔡兵的画,我们看到了法国老街、意大利风情、罗马假日、北欧人家、希腊海滨、丹麦新港等,都具有强烈的当代欧洲风貌的景象。

在作品《法国老街》上,画面中间人群熙熙攘攘,匆忙的路人、悠闲的游者,以及路边的街头弹唱艺术家,两边的老屋、街灯、招牌,都以浓重的线条和墨块呈现。巧妙地借用了西画立体透视原理,又未脱中国画的底子,将法国老街上特有的怀旧风格和现代情调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作品《罗马假日》中,斑驳厚重古老的建筑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视线,它们承载了凝聚了罗马久远的历史,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凝神遐想。最点睛的是画中背对我们的两人,一位成年一位少年,他们仿佛正是观画的我们,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是可以肯定他们像我们一样,正在为这古老而气势磅礴的建筑,而感慨万分,而浮想联翩。

当我们走近《北欧人家》时,一派宁静安详,抬头见一碧如洗的蓝天,眼前是干净的清爽线条,简洁的院落,几簇鲜花赋予这个不见人影的院子一股子活泼的生机。让人不由得感到,住在这屋里的人家,多么和谐友善美好。蔡兵一支神奇的笔,勾勒出欧洲不同国家的性格特征,给人美的享受亦牵动我们对异域风情的情思。

其实,蔡兵对中国城市的描绘更生动。《上海之夜》几乎由线条色块构成,呈现强烈的装饰风格,当你在端详这幅作品时,你会感到这正是心中的夜上海,繁华绚烂且整齐有序,沉淀了上海的无穷魅力。《流光溢彩》,看那一幢幢被灯光点缀得如仙境般的高楼大厦,那几道堪与彩虹媲美的,由弧线与直线构成的高架道路,真让人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美”。再来看《旭日东升》,也是林立的黄浦两岸,这一边是还未完全苏醒过来的老建筑,那一边是染上了旭日光辉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中心,只见潋滟的江水将夜晚与清晨连接在一起,将传统与现代连接在一起,将古老与年轻连接在一起。

它们是现代上海的写照,画出的不正是我们心中的上海吗?

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没有高超的创作技巧,怎能描绘出如此传神的上海?

城市风情

我们感受到中国现代都市的生机勃勃,更感受到画家满满的深情。而在中国画最擅长表现的题材山水田园中,蔡兵同样游刃有余,佳作连连,颇受追捧。《故乡的河》顾名思义,主题是家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乡代表着安宁温暖,是存放心灵的地方,是寄托情感的地方。蔡兵呈现的故乡,便有着这样的温情。静静的清清的河水,岸边有连绵的老屋,窗里隐约的人影可见,一位红衣女子来到河边准备浣洗,远处一条小船悠悠地划向画外。当我们看过了由厚重丰富的色彩表现的都市,惊喜地发现,在这幅同样线条鲜明,色彩也厚重的作品中,画家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家乡气息。《诗中的小帆》则是满幅的诗意,第一眼,你看到的肯定不是帆,是斜贯画面的那一株有点霸道的灌木,枝叶间缀着红彤彤的果实,它们一直延伸到江中,把你的视线也拉伸到了江边。江边一对小小的身影,似含情脉脉地倾诉衷情,又似恋恋不舍地道别,真希望江中的那一艘小小帆影,是前来迎接这对热恋中的情侣,而不是来分隔了两个年轻人。瞧,读蔡兵的画,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也放了进去。

从中国到欧洲,无论都市、还是田园,蔡兵用卓越的表现力,以中国画的形式呈现各种主题,豪放与温婉并秀,厚重与清新共存,古朴与现代和谐,构图新颖,墨彩酣畅淋漓,对现代都市的赞美与热爱,对自然山水的憧憬和吟唱,从画家的笔下汩汩流出。

品画意融

《江上》

《绿树丛中》

蔡兵,1943年生于上海,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副主席、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华夏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词典》编委。

1990年,获得我国美术界第一个发明专利《玻璃彩印版画》。1999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优秀版画家”称号,并获得鲁迅版画奖。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特殊贡献奖”。

蔡兵独特风格的现代中国画,被海外赞誉为“蔡兵现象的启示”。出版画集:《蔡兵中国画作品集》《中国文化大使五人集》《中国画坛领军人物六人集》《建国六十年60家》《全球华人艺术巨匠》《大师之路朱德群、蔡兵》。

中外评论家们给了蔡兵热情洋溢的赞美,法国当代绘画大师马塞尔·穆利说蔡兵:“你的作品却带来新的生机,具有独特个性,大胆的色彩以及和谐,画面充满激情。我们之间的绘画蕴含相同的语言。艺术应当属于全世界的。”评论家金子赞他“是一位充满现代意识、胸怀激情而富有内涵‘文化激情’的开拓性画家”,他“用画笔倾诉和创作出具有时代张力的与众不同的现代中国画效果”。评论家黄可论述他的作品:“通过观察社会,用智慧的精神价值,达到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共存的和谐认同。其发扬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使作品具有笔墨、彩色、构图、形式上的突破、碰撞和张力。”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为蔡兵题字“神韵不凡有灵气”。

应该说,他的作品充满着时代节奏感。他是一个胸怀激情,富有内蕴“文化精神”的开拓性画家,相信他通过作品抒发出对大自然的挚爱和艺术生命力,用画笔倾诉和创作出具有时代张力的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的现代中国画。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可知画家已不年轻,然而从他的画中读不到年龄的痕迹,画风成熟的同时,气韵却依旧年轻而富于活力。他不满足,不停留,保持昂扬的进取心,紧紧追逐艺术女神的脚步,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将“融”的艺术推向日臻圆满之境。

蔡兵先生不久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从艺五十周年的《蔡兵现代中国画展》,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感的绘画艺术风采。蔡兵独特自我的“融派”现代中国画,凭着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积累,对各种姊妹艺术的包容和传承,以其独到的艺术创意,吸纳穿越中外古今的人类艺术文明时空。他的艺术作品用特有的表现手法根植于现代创新意理之中,使现代中国画的融艺术新生命体延续发展。在构图、写意、夸张、变形、写实与抽象的艺术符号中,追求展示自信风采的艺术美。既有传统中国画的明快线条,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的强烈色彩。作品豪放与温婉、厚重与恬秀相结合。

在审视探究各种不同题材,构图形式奇特,墨彩淋漓酣畅,在五彩斑斓色彩中漫游,从现实世界中来抒发和追求装饰味。因而,蔡兵先生有了新的感悟,对作品充满了新奇神秘、对比强烈、平和古朴,寄语新意,勃勃生机。对大自然的憧憬和吟唱,用现代人的绘画语言,在平和之中达到完美统一。

《清晨》

《山间农舍》

《金色的早晨》

《华灯初上》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纸的艺术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