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沪高铁接触网雷击跳闸分析及改造建议

2013-06-27许毅涛

电气化铁道 2013年1期
关键词:避雷线避雷器雷雨

许毅涛

0 引言

京沪高铁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行后,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基本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进入雷雨季节以来,跳闸频繁,虽然绝大部分重合成功,并未对运输造成影响,但是雷击引起的绝缘设备闪络烧伤,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隐患。

1 京沪高铁上海段接触网雷击跳闸分析

为便于说明问题,笔者选取沪宁城际南京西分区所至黄渡分区所约281正线公里的线路,与京沪高铁沪宁段南京南牵引变电所(以下简称牵引所)至黄渡分区所约 283正线公里的线路进行比较分析。2条线路基本平行,而且两者大部分线路都采用高架方式,时间为2011年7月1日—8月31日(表1)。

表1 跳闸数据比较表(2011年7月1日—8月31日)

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京沪高铁接触网非雷雨天气运行比较可靠。2条线路长度接近,2个月里,京沪高铁沪宁段的非雷雨天气跳闸只有2次,而沪宁城际有7次,说明京沪高铁沪宁段的接触网在非雷雨天气还是比较可靠的。

(2)京沪高铁接触网的防雷措施有待改进。沪宁城际共跳闸 73次,雷雨天气跳闸 66次,占90.4%。京沪高铁沪宁段共跳闸189次,雷雨天气跳闸187次,占98.9%。雷雨天气跳闸所占百分比,京沪高铁沪宁段偏高;雷雨天气跳闸绝对值,京沪高铁沪宁段是沪宁城际的2.83倍。以上数据表明,京沪高铁接触网防雷措施还有待改进。

(3)京沪高铁接触网加强线被雷击次数最多。沪宁城际雷雨天气跳闸T线36次,F线30次,两者之比 1.2∶1;京沪高铁沪宁段雷雨天气跳闸 T线135次,F线48次,两者之比2.8∶1。从整个京沪高铁上海局管段雷雨天气跳闸统计看,跳闸总计254次,T线186次,F线60次,T-F间8次。以上数据表明,京沪高铁T线被雷击的次数远远高于F线。

京沪高铁沪宁段雷雨天气跳闸T线135次,通过测距装置确定在牵引所—AT所之间为104次,之外为18次,测距失败13次。整个京沪高铁上海局管段雷雨天气跳闸T线186次,落在牵引所—AT所之间的 145次。这些都说明京沪高铁的牵引所—AT所间T线遭雷击跳闸特别严重。

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为增强 T线导流能力,京沪高铁在牵引所—AT所间加设了加强线,该线没有任何避雷措施,且一般架设在支柱最高处,因而导致雷击跳闸次数特别多。在上述期间雷雨跳闸后的巡视发现,加强线绝缘子有雷击痕迹的26处,腕臂有雷击痕迹的6处,F线绝缘子有雷击痕迹的2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架在支柱最顶端的加强线导致雷击跳闸次数增加。图1是京沪高铁支柱线索布置图。

图1 京沪高铁支柱线索布置图

2 京沪高铁接触网3种防雷方案分析

目前对如何减少京沪高铁接触网雷害,主要有3种意见:安装放电间隙、改架避雷线、增设线路避雷器。下面对3种方案进行分析说明。

(1)安装放电间隙。为了保护绝缘子,有人提出在绝缘子上安装放电间隙。图2为绝缘子安装间隙后的冲击闪络试验例图。

图2 保护间隙的冲击闪络试验例图

加装放电间隙的优点:当发生雷击时,放电间隙之间的空气首先击穿,电弧不从绝缘子表面经过,因此绝缘子裙片不会因电弧高温炸裂,从而有效保护了接触网绝缘子。而且放电间隙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在每个支柱上安装。

但安装间隙后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一是放电间隙不能避免雷击跳闸。当放电间隙被雷电击穿后,间隙间形成电弧,虽然雷电持续时间很短,但接触网的工频电压始终存在,继续沿电弧形成的放电通道放电,引起断路器跳闸。二是安装放电间隙会导致雷击跳闸率升高。放电间隙击穿电压比绝缘子要小得多,导致接触网整体绝缘水平下降,雷击跳闸率也会相应提高。目前还没有接触网安装放电间隙后雷击跳闸率的统计数据,从地方供电部门对110,220 kV线路的统计来看,安装放电间隙后,220 kV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增加了6.5%,110 kV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增加了10.9%[4]。

(2)改架避雷线。避雷线架设简单,防护效果也好,每公里造价20000元左右,建议新建的客运专线线路把PW线架设在支柱最顶端,兼作避雷线,可以有效防雷。但京沪高铁为增加线路导流能力,在牵引所—AT所间接触网支柱最上端架设了加强线,已经没有位置再架设避雷线。有人提出撤销加强线用避雷线代替的方案,笔者认为不合适,理由如下:

a.架设避雷线需要把支柱加高,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京沪高铁绝大多数平腕臂加上横绝缘子的长度都在3000 mm以上;而支柱外侧的AF肩架固定在最顶端,长度一般为1200 mm。《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1]提出:“避雷线的架设高度可根据保护范围计算确定。保护角可取 0°~45°。”按最大保护角 45°计算,支柱顶端续接架设的避雷线能保护接触线和正馈线的最小高度为2100 mm,详见图3。续接支架与支柱连接,上端还要架设避雷线,不仅工程量大,还成为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b.撤销加强线后,会导致牵引所—AT所间 T线电流超过允许载流量。

图3 避雷线支架安装图

根据《京沪高铁电化设计方案》给出的牵引网各类导线的载流量(表2)数值,京沪高铁截面为150 mm2的接触线和截面为120 mm2的承力索载流量之和在1000 A左右,增加加强线后,整体载流量能达到1700 A以上。京沪高铁联调联试期间,一列380大编组车时速350 km行驶时牵引所实际电流达到650 A左右。按一条供电臂25 km、列车速度350 km/h、追踪间隔3 min计算,一条供电臂内会有2趟车,电流将达到1300 A左右。目前京沪高铁运行时速不超过310 km,如果撤销加强线,接触网将失去提速到350 km/h的能力。

表2 牵引网各类导线的载流量[3]一览表

(3)增设线路避雷器。京沪高铁线路避雷器采用的是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单组造价约3000元。避雷器阀值为42 kV,而接触网绝缘子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在270 kV以上,避雷器阀值远远低于绝缘子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当接触网遭受雷击时,避雷器先于绝缘子进行放电泄流,从而保护绝缘子不会因电弧高温炸裂。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泄除雷电流后可以有效切除工频续流。避雷器本体动作时间为纳秒级,可以忽略不计。这样避雷器启动、泄流、切除工频续流的整个过程也就不超过雷电波长存在的时间,即20~100 μs。已知京沪高铁牵引所内馈线保护整定时限最短为60 ms,即60000 μs(2012年新增的速断保护),远远大于避雷器雷电泄流时间,所以避雷器动作后不会引起牵引所内断路器跳闸,也就不会产生雷击跳闸率的问题。

根据实测结果,雷电冲击波的波头时间一般为1~5 μs,多为 2.5~2.6 μs;波长为 20~100 μs,多数为 50 μs。线路防雷计算中一般取波头时间2.6 μs,雷电传播速度为300000 km/s,波头时间内雷电流传输距离为

计算表明,2个避雷器间隔1500 m左右就可以在雷电波头形成时间内有效避雷。

目前京沪高铁接触网只在供电线上网点、分相两端、隧道两端安装了线路避雷器,数量太少,防雷效果不佳。考虑到雷击概率及维护成本,避雷器并不需要每隔1500 m安装1组,只要能够大幅度降低雷击跳闸率,适当拉开距离也是可以的。笔者建议增设方案如下:

京沪高铁上海局管内共48条供电臂,以王洼分区所为界,王洼以北至徐州东牵引所分相(局界)共22条供电臂,每条供电臂的加强段(牵引所至AT所间)增设3组避雷器(F线1组,T线2组),在AT所至分区所间增设2组避雷器(F线、T线各1组),共110组避雷器;王洼以南至虹桥牵引所共26条供电臂,每条供电臂的加强段(牵引所至AT所间)增设4组避雷器(F线1组,T线3组),在AT所至分区所间增设2组避雷器(F线、T线各1组),共156组避雷器。这样,上海局管内共增设避雷器266组,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

避雷器设置地点的选择并不需要按里程平均分布,除按照设计要求已经安装的,还应重点选择以下地点:雷击多发地点,可以参考2011年雷雨天气跳闸的故标点;接触网远远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地点;地形空旷平坦的地点;需要避雷保护的特殊地点。选择安装点时要注意适当拉开距离,2组避雷器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要小于2 km。

3 京沪高铁接触网防雷方案比较和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装放电间隙虽然能保护绝缘子,但雷击跳闸率却会升高,不利于接触网稳定运行;架设避雷线虽然防雷效果好,但撤除加强线会降低京沪高铁接触网的导流能力,失去进一步提速的可能;增设线路避雷器不仅可以保护接触网绝缘设备,降低雷击跳闸率,还不需对接触网结构进行大的改动。综上所述,笔者建议采用增设避雷器方案。

有人提出避雷器造价较高,经济性不合理。目前市场上接触网线路避雷器约3000元/组,带防爆脱离器的约5000元/组,即使按照1500 m/组进行全线安装(T线、F线各1组),折合每公里造价才6700元,而避雷线造价20000元/km,装设避雷器的价格远低于避雷线。

有人提出避雷器不好检测维护,担心质量问题导致故障跳闸。避雷器属于电力行业成熟产品,目前国内外很多厂家都在生产免维护型避雷器,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只要选择质量稳定、成熟规范的厂家,避雷器质量就不应该成为问题。

有人提出避雷器不能防直击雷,直击雷击中避雷器后容易形成死接地,不利于供电设备可靠运行。目前国内已生产出带脱离器的避雷器,当避雷器遭受直击雷炸裂时,脱离器会因电流发热引爆,使避雷器残体有效脱离主导电回路。这种形式的避雷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地方和铁路。

对避雷器防直击雷的问题,笔者曾经有过设想:在避雷器首末端并联一组放电间隙,通过计算调整好间隙距离。当感应雷或雷电冲击电流不大时由避雷器直接泄流,牵引所内断路器不动作;当直击雷或雷电压较高时通过放电间隙泄流,由牵引所内断路器跳闸熄弧。并联放电间隙的避雷器造价要低于带脱离器的避雷器,而且还可以避免人工安装脱离器带来的脱离器失效隐患。笔者了解到已有避雷器厂家正在开发该种新产品,希望能够早日投入应用。

[1]TB 10009-200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S].

[2]张一尘.高电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电气化设计方案.

[4]罗真海,陈勉,陈维江,等. 110kV、220kV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J].电网技术,2002,(10).

[5]范海江,罗健.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8,(8).

猜你喜欢

避雷线避雷器雷雨
降重20%以内10kV绝缘架空线路避雷线的保护角选择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高速铁路接触网避雷线高度设计方法研究
雷雨
10 kV配电线路架空避雷线结构应力分析
雷雨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
一起红外检测发现35kV氧化锌避雷器严重缺陷的分析与处理
500KV避雷器均压环对直流泄漏电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