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2013-06-08张婷婷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院管理

张婷婷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42-02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无论是在应用的范围、软件质量还是标准化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使医院信息系统在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差错,为公众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科学、明晰的管理流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许多医院,由于管理职能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无法配合和承载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理产生了隔离,使得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在有意或无意中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的孤岛。

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人们都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实际上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较长、投入巨大,短期效果不明显、又无显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医院来讲,很难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院长更是不能深入其中。这导致了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调整医疗流程时无法做到彻底,需要配合管理措施时执行不力,需要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之间配合时无法很好地协同工作。其实不是医院不重视,而是院长的重视不够,如果医院的院长能够像对待财务和人事那样亲自主管,并深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最难于管理的,实际上就是占绝大多数的主体医务人员。在手工管理模式下,即便医院制定了再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总有一些人不会去严格执行,所以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完全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的人为因素,而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加以限制。但是在多数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意识较差,并且参与程度也不够,所以对医疗管理方面的需求很少,导致信息化技术手段未能很好起到规范医疗操作的作用,也使得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医疗业务管理。

(三)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把握不够准确

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院长往往想像着,坐在办公室能够随时了解到实时的业务和经营信息、能够随时提取到决策方面的支持信息、能够分析预测出医疗业务走向,更希望信息化能够节省运营成本、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清楚,而实际上由于院领导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精力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上,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的把握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需要医疗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密切沟通来保障医疗过程有效的融合于信息化建设当中,更需要院领导的直接和深入参与来保障信息化能够配合和承载更多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院领导对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误解和顾虑,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和医院的整体管理,下达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来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四)信息化建设缺少严格、规范和有效的管理保障

医院信息化建设既包含有技术的因素,也包含有管理的因素,还存在着很多人为的医疗因素,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环节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其它环节的使用。

二、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通过在医院实施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储数据及信息的功能,将原来手工环节中的检查单、注射卡、纸张处方、门诊日志等,通过网络传递来解决,信息化建设大大节省了日常开支。通过检验科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对同一时间、同一仪器上可以检验的标本进行计算,自动合并检验项目,只需一管标本,机器通过条码,调入合并后的检验项目,既减少了试管成本,又减少了工作量,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品牌工程,不仅方便了病人,控制了成本。还可以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伴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这种保障机制就是“与医疗流程相适应的应用软件操作规程”和”与医院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只有配合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才能高效运用,反过来才能促进信息化承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某些科室或某些人的工作职能随之有所改变,并且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一些在医疗活动中不正常的潜规则,如私自检查、坐车开药、私下调换药品等偷费漏费行为逐渐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所禁止,许多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改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管钱、管帐或管物等个别关键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以工作为借口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阻挠,此时只有院长站出来才能化解这些人的抵触情绪。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信息化发挥直接作用的是承载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由于管理需求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所以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院管理应用软件需要适时地调整。这决定了医院管理应用软件不同于其它软件产品,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购买技术服务,所以医院管理应用软件的售后服务资金保障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虽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够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高效处理业务、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简化就医流程、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而不应以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

(三)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加强和调动医院各技术人员学习高科技、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对医院各个部门工作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本科室的情况,从而使得医务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且更加适应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与发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医院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搞好全院的信息开发、管理以及利用,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医院服务,能够更好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三、结束语

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处理的行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有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的因素,有应用软件厂商的因素,也有医院本身和医疗行为复杂性的因素。这里结合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围绕这些问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此引导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找到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田田,宋睿妍.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2] 彧顾.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医学信息,2009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医院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萌萌兔医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