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3-06-08王渊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

王渊

【摘 要】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53-01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据统计,今天一个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就相当于十七世纪一个人一年时间所接受的信息量。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之中,但是如此大量的信息却有真假之分、有序和无序之分、正负价值之分,那些没有组织、无法区分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资源,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国内外已有很多为技术资料所压垮的科学家,抱怨信息的污染,指责说做实验所用的时间反倒比找出这项实验是不是已经做过还要少。由此可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亦即“信息素养”,已成为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具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向大众化的设计思想和日益成熟的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变得越来越简单,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将不再是主要的问题,相反地问题将集中在如何运用计算机有效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将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正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何况是如此一项在信息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素质。因此,在中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来说,当面对问题时,他能够确定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对获得的信息能够加以评价、判断、分类、组织,最后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上。由此不难看出,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因此,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必然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中学开设信息科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接触和了解计算机文化,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此外,在信息时代,书本上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除了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外,很大的程度上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因此,在现代中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由上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极大的重要性,那么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呢?根据亲身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这样几点:

(一)激发学生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要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方面学生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努力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运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工作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对初中学来说,如果没有兴趣,他们往往会因为这些单调而乏味的工作放弃努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就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题材,或者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练习、也可以同一些其它的教学目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当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正巧是我上到”使用Word设计一份小报”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布置学生设计一份以宣传上海申办世博会为主题的小报,那么怎样查找资料、获取有关世博会的报道来充实自己得报纸呢?学生自己存有这样的疑问,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快找到很多的相关信息,并且在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结果之后适时表扬一些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从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检索取得的结果,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组织能力:二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信息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面,如对信息的选取、分析和分类等: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表现为,是否能在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基础上及时输出自己创造的信息并得到有关的结论。当学生通过检索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养成及时地输出信息的习惯。有些信息是结论型的,这种信息的处理比较简单,而绝大多数的信息是零散的,必须经过分析挖掘和从新组织后才能产生结果。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后一种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要启发学生如何从零散的资料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如何去组织这些材料,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所需要的结果。比如说当输入“上海”+“世博会”之后,我们得到了数万条与之相关的信息。于是学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怎样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引导,比如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提醒学生再次确认自己报纸的主题:是要反映国内对于申办世博会的积极和热情呢,还是要突出我们的申办成功来之不易呢?根据学生自己一开始确定的报纸主题,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搜索,一步步缩小检索范围,一直得到一个最终的检索结果。然后再教导学生对于最后结果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快速浏览,大致了解信息的内容,确认其是否能够吸收到自己要办的报纸中来。实践证明,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采用整合课程的探索。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其实国外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无疑走在我们的前面。早在几年前就有报道说澳大利亚的一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可以主动、自觉的搜集各方面资料建立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而2003年初日本的某所小学在比尔·盖茨参观时演示了一堂“调查日本与关系密切的各国人民是如何生活的”的课,学生们没有一个翻开书本,而是通过搜索“美国”、“中国”等国名来得到需要的资料。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无疑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教育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点。它不是所谓的超前教育观,而是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

[2]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

[3] 张晓如,张再跃.《中学计算机教育学》

[4] 杜兴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