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植被现状及土壤环境监测

2013-06-08程萍

防护林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排土场群落造林

程萍

(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1)

矿产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既是人们重要的生活资料,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但由于矿产的无序开采,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粉尘与噪声污染、景观破坏、生态环境破碎化等[1]。灰岩是最常用且需求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开山取石是一种必不可少且十分常见的生产活动,并由此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灰岩矿山[2]。而矿山采石留下的是残缺不全的山体缺口和裸露的岩石,对生态和景观的负面影响极大。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3]。

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通过利用不同植物吸收、富集、固定、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并减少或者避免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植物的生长增加植被覆盖,达到生态恢复或生态改良。在矿山恢复的各种措施中,植被恢复具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且最为经济。由于植被修复的长期性效应,相对成本较低和生态效益明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脆弱区恢复和景观美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4,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野外群落调查,从矿区土壤和植被现状等角度对福建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灰岩矿开采面生态治理提供林种配置和技术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福建省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117°49′11″—117°53′24″E,26°02′38″—26°03′43″N),距大田县城41km,隶属于广平镇苏桥村、广平村,地处沿海内陆山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8℃,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7月最高平均气温33.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月最低平均气温9.4℃;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6.3 ℃;年平均降雨量1 563.9 mm,年平均蒸发量1 374.7mm,年平均风速1.2m·s-1,年平均日照1 708h,无霜期295d,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区内山峦起伏,沟谷发育。

2 研究方法

2.1 植被调查

2010年9月,在路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共设置有代表性的样方5个,乔木层样方为400m2,划分为5m×5m的小样方16个;灌木层样方和草本层样方面积均为25m2,对样方内的各层植物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样方内每株乔木的种名、树高、胸径、冠幅(盖度)等指标。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株植物的种名、盖度等指标。拍摄典型植被外貌与结构特征。使用GPS确定各样方所在点位的海拔和经纬度。

2.2 土壤调查

在植被调查的同时,对矿区排土场下游水田农作土0~20cm土层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2010年9月16日在排土场下游水田农作土设置一个采样监测点,对土壤中的pH值和Cu、Zn、Cd、Pb等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监测。采样与监测过程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方法进行。

2.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中进行整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矿区周边植被现状

根据实地踏查,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的现有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杉木—称星树—五节芒群丛、杉木—乌饭树—芒萁群丛、粉叶羊蹄甲灌丛、乌饭树+紫珠—五节芒灌草丛、五节芒群落等5种。

3.1.1 杉木—称星树—五节芒群丛 该群落样地位于排土场右岸山坡,群落外貌整齐、结构简单,乔木层单一,均由杉木组成,树高7~9m,胸径10~14 cm,林下多以耐干旱、瘠薄的阳生植物为主,以称星树为主要优势种,山胡椒为亚优势种,伴生有米饭花、天仙果、杨梅叶蚊母树、桃叶石楠、虎皮楠、冻绿、小叶赤楠、新木姜子、红叶树、小果蔷薇、东南悬钩子、毛果算盘子、柘树、酸味子、山莓以及楤木等,层盖度为45%,植株高度在1.0~3.9m。层间植物有菝葜、海金沙和三叶崖爬藤等,植株高度在1.3~1.7m。草本层以五节芒为主要优势种,其他还包括芒萁、芒、野艾蒿、白舌紫菀、皱叶狗尾草、山管兰、柔毛艾纳香、金毛耳草、马蓝、鳞籽莎、千里光和地菍等植物,层盖度40%,草本层植株高度在0.7~1.3 m,马尾松与杉木等组成的混交林面积较小。

3.1.2 杉木—乌饭树—芒萁群丛 该群落样地位于采矿区一侧山坡近山脊处,群落总盖度为86%,乔木层以杉木为主,树高6~8m,胸径10~13cm,此外,还有马尾松2株,平均树高9m,胸径14cm,乔木层盖度为55%。灌木层均为福建广布种,以乌饭树为优势种,华山矾为亚优势种,伴生有乌药、毛花连蕊茶、油桐幼树、野漆、小叶赤楠、绒楠、山莓、杜茎山、楤木、腺叶野樱、木荷幼树、白背叶和大青等,层盖度为45%,植株高度为0.8~4.2m。层间植物有土茯苓、流苏藤和酸叶胶藤,株高1.6~2.3m。草本植物以芒萁为主,伴生有香茶菜、地耳草、乌毛蕨、三褶脉紫菀、东风草、毛轴莎草、小槐花、铺地黍和紫苏等植物,层高度在0.4~1.4m,层盖度35%。

3.1.3 粉叶羊蹄甲灌丛 该群落样地位于拦渣坝附近右侧山坡,灌木层以藤状灌木粉叶羊蹄甲为优势种,层盖度为65%,灌木层高度在1.0~3.4m,其他伴生植物还有檵木、木荷、杜鹃、毛算盘子、长叶冻绿、粗叶榕、盐肤木、山鸡椒、野漆、长刺木葱木、枫香幼树、天仙果和五月茶等植物。层间植物有轮环藤、蛇葡萄和海金沙等植物,植株高度为1.6~2.0m。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种,芒为亚优势种,另有乌毛蕨、苔草、三褶脉紫菀、韩信草、紫萁、天名精、扇叶铁线蕨、一枝黄花、纤毛鸭嘴草、鼠尾草、鹅观草和铺地蜈蚣等植物。层盖度30%,层高度在0.5~1.5m。

3.1.4 乌饭树+紫珠—五节芒灌草丛 调查样方位于拟建的排土场的一侧山坡,层次不分明,群落总盖度86%。灌木层主要以乌饭树为优势种,紫珠为亚优势种,该层还伴生有连蕊茶、黄栀子、桃叶石楠、石斑木、山矾、油桐幼树、笔罗子、绒毛润楠、杨梅幼树、黑面神、紫珠、乌药、山乌桕幼树、老鼠刺、了哥王和软条七蔷薇等植物,层盖度为55%,层高度在1.0~4.5m。层间植物有玉叶金花、野葛和盒子草等植物。草本层以五节芒为优势种,其他还包括乌毛蕨、狗脊蕨、白花苦灯笼、蕨、野菊、白花地胆草、南丹参、地菍、白舌紫菀、地耳草和攀倒甑等植物,层盖度45%,层高度在0.6~1.7m。

3.1.5 五节芒群丛 该群落样地位于采矿区一侧山坡下缘山脚撂荒地处,群落外貌成苍绿色,草层高1.3~1.7m,群落总盖度为82%,群落中零星散生灌木种类,如金樱子、算盘子、雀梅藤、山莓和山芝麻等少量植物。层间植物有菝葜和蘡奧两种。草本层以五节芒占绝对优势,伴生有少量藿香蓟、鼠尾黍、狗脊蕨、一点红和星宿菜等植物。

3.2 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式中:Pi为污染物i的污染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Pi<1表示受污染物i的影响未超标;Pi>1表示污染物i的污染超标,Pi越大,受污染程度越重。

评价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Ⅱ级。

表1 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从表1可见,排土场下游水田的Cu、Zn、Cd和Pb都符合Ⅱ级标准。

3.3 矿区植被恢复重建

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是露天矿与井下矿同时开采的大型矿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大量成矿、矿土、矿渣、废土等在露天无序堆放,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缺乏必要的工程围护措施和绿化措施。因此,首先应对矿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定点堆放矿物产品和废弃物,各堆放场尽可能搭建简易矿棚并建石砌矮墙以防矿物、废土流失,对废矿区和排土场等应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

3.3.1 废矿区植被恢复 针对废矿区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应尽快开展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对于土壤较丰富的废矿场可采取种植速生乡土树种及灌、草结合的措施进行绿化,对于含石较多的废矿场则可辅助一定的工程措施如挖大穴、培客土、植大苗的方式进行绿化。可选择木荷、毛竹、山苍子、山乌桕、海桐花、拟赤杨等,草本可以选择五节芒、象草、类芦、宽叶雀稗等。

3.3.2 排土场植被恢复 排土场的特点是土层厚而不稳定,在暴雨季节易形成水土流失,土壤的酸性稍弱,适宜用多种速生性、深根性树种进行快速复绿。可选择的树种有火炬松、湿地松、木荷、樟树、红锥、泡桐、山乌桕、马褂木等;草本可以选择五节芒、象草、类芦、宽叶雀稗等;层间植物可选择金银花、胡颓子、葛藤等,造林方式采用乔、灌、草、藤结合,行间混交的方式造林。

4 结论与讨论

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灰岩矿区的现有植被类型进行了实地踏查,现有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杉木—称星树—五节芒群丛、杉木—乌饭树—芒萁群丛、粉叶羊蹄甲灌丛、乌饭树+紫珠—五节芒灌草丛、五节芒群落等5种。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矿区排土场下游水田农作土0~20cm土层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其Cu、Zn、Cd和Pb都符合Ⅱ级标准。

矿区废弃地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酸性强、重金属含量高、夏天地表温度极高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造林成功率。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快速成林,矿区造林应实行密植措施,建议乔木造林密度为1m×1m,栽草密度可更密,特别困难地段还可用丛植的方式造林;造林时多树种、多层次相结合,构建异龄-混交-复层林;造林时按品字形、鱼鳞状挖大穴或机械沿等高线环带状开沟,适当使用保水剂和下客土,植穴拌熟石灰、稻糠、松树皮或木屑等改土;采用大容器苗造林,造林后采取高强度抚育管理。

[1]徐升华,孔维健,刘跃平,等.石灰岩矿山植被复绿技术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36-4638

[2]温庆忠.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4):108-111

[3]孟广涛,方向京,柴勇,等.矿区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12-16

[4]梁红.矿区植被修复研究进展[J].中凯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22(4):56-60

[5]赵敏慧,杨礼攀.基于现状植物群落特征的东大河磷矿区植被恢复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46-51

[6]丘英华,吴林芳,廖凌娟,等.广东大宝山矿区周边植被现状及矿区植被恢复重建[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5):22-27

猜你喜欢

排土场群落造林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石宝铁矿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排土场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与事故分析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