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新机型都是一座无言的丰碑——空军某试飞部队实现强军梦纪实

2013-06-08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试飞员战机部队

从容指挥

这是我军组建最早的第一支试飞部队,试飞型号多、试飞数量大,完成近40种型号数千架战机试飞。他们从创新中走来,锐意进取,奋战在新机研制的前沿;他们被誉为锋刃上的舞者,勇于探险,打造当今世界新一代先进战机;他们是强军追梦人,奋飞的航迹是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试飞打造强军梦

深秋的一天上午,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天空,一架新型战机呼啸着昂首直射蓝天。飞机升空后,按预定试飞方案顺利完成所有飞行科目,空中伴飞战机记录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20分钟后,飞机平稳着陆,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某型战机首飞成功。

驾驶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是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国恩,下飞机后他激动地与该型飞机设计总工程师孙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眼含热泪,激动无语,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尽管李国恩先后担任5种先进战机的首席试飞员,但每一个新机型都是一种升华,他怎能按捺住源自内心的激动!

“‘强军梦’不是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作。强军的一个关键就是必须要有一流的装备。先进装备怎么来?就是要靠认认真真地飞行,一个一个起落飞出来。”李国恩说。

走进空军某试飞部队,感受最深的是这是一个功绩显赫却又默默无闻的英雄群体。这支部队是我军组建最早的一支试飞部队。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航空事业艰难起飞的岁月,或是在航空装备跨越发展的今天,几代试飞员以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军事本领、严谨的科学态度、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先后完成三代近40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的试飞,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成为我军组建最早、试飞型号多、试飞数量大的一支英雄团队。

走进该部队的荣誉室,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部我军航空装备的发展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克明首飞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图片,这架战机首飞成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接着是于振武首飞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这架飞机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飞机的先河;还有吴克明首飞成功的歼-6飞机,该机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战绩突出却零损伤的战机,曾一度是我军的主力战机;葛文墉首飞成功的歼-7战机,使我国一跃跨入了二代战机的行列;鹿鸣东试飞的设计定型歼-8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后续改型机至今仍是我军的主力战机之一;付国祥首飞成功的第一架某型战机,标志着我军装备实现三代战机的历史性跨越;李国恩首飞成功的某新型战机,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已跃至世界先进装备的前沿行列。

该部队政委张宝库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的荣誉室虽小,却是我军航空装备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展示了空军试飞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壮大历程。到这里的人可以看到,我们从修理试飞到仿制试飞,从小米加步枪到喷气式,从亚音速到超音速,从一倍音速到数倍音速,从二代战机到四代战机,每一个新机型都是一个坚实的强军梦。

忠诚铸就蓝天军魂

试飞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特别是现代战机,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没有上千个架次的考验,飞机不可能达到成熟。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面试验设施以及试飞支持设施不断完善,但试飞中的事故也在所难免。即便是世界航空发达国家现代飞机的试飞,试飞事故率依然不低。如美国F-22飞机试飞,包括YF-22试飞曾出现过3次坠毁事故;瑞典JAS39飞机在试飞中出现过2次坠毁事故;前苏联在苏-27试飞中,至少发生过4次坠毁事故。由此可见试飞的高风险及风险的高重复性。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试飞员们探索航空未知领域的步伐。

试飞风险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对于试飞员来说,每一次试飞都是在与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博弈,那么试飞员是怎么应对的呢?李国恩感慨地说:“试飞员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更珍爱生命。但试飞员座下的新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国家上亿元的财产。所以试飞员面对危险时,第一反应是先保住飞机。”

试飞是一种信仰,当信仰转化为使命,支撑的力量就是忠诚。陈加亮在调入试飞部队之前,是被空军授予荣誉称号的“模范飞行员”,在英雄部队他就是空军的飞行尖子,是我空军在高速公路起降的第一人。在西北投弹试验时,创下投弹53枚中靶47枚的历史纪录,被官兵誉为“投弹大王”。选调到试飞部队后,他不计个人得失,很快适应了角色转换并成为骨干力量。在完成我国自行研制的某型超视距空空导弹定型试飞任务时,作为首席试飞员,陈加亮不负众望再创佳绩。一次,陈加亮在空中进行实弹打靶试飞时,发生一起试验导弹点火未离梁的重大险情。谁都清楚,点火后的导弹仍挂在飞机上意味着什么。按特情处置预案,他完全可以弃机跳伞。可这样一来,凝聚着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新型战机和新型导弹就会在顷刻化为乌有。“一定要不惜代价保住科研成果!”陈加亮以自己的生命作抵押作出超出常规的决断,带弹返航。当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后,现场的人们都惊呆了:飞机左侧的水平尾翼已被导弹的尾焰烧掉近一半。由于保住了实验数据,科研人员很快改进了设计。在随后的多次实弹发射试验中,陈加亮取得了7发7中百分之百的命中率,从整体上加速了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进程,为该型导弹定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我们试飞部队哪个试飞员没有经历空中历险?但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试飞事业的忠诚,一次次化险为夷。甚至还有试飞员为此献出了生命。”张宝库政委介绍说。

试飞员结束了一天的试飞任务凯旋归来(摄影/谭超)

1993年8月28日,试飞员刘刚在进行歼-8B型飞机大M数试飞时,突然遇到发动机故障,为了挽救飞机和飞行数据,不幸牺牲。事后查明,是由于发动机涡轮叶片疲劳断裂而导致一等飞行事故。为了表彰刘刚的英勇行为,部队党委追认他为烈士。在蔚蓝的天空,留下了他永远奋飞的记忆……

1999年夏天,试飞员林学本驾歼-8M为前来参观的50多个国家的驻华外交武官进行飞行表演。在即将起飞前突然出现重要仪表故障,如果按常规终止起飞,无疑会给国家荣誉和尊严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此刻不容多想,他毅然驾机升空按计划进行飞行表演,精彩的特技表演赢得了现场各国武官的喝彩。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些高难度的飞行动作是林学本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在仪表故障的情况下完全靠目视和经验完成的。他以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飞行技术几近完美地完成了飞行表演任务,不仅博得了世界各国驻华使馆武官们的广泛赞誉,而且以超凡的勇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试飞员杨秋杰驾驶战机执行某新型导弹靶试任务时,在空中启动发射装置后,导弹却未能投出。按紧急处置方案完成一系列操作后,这枚导弹仍未投掉,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因为从理论和设计上讲,这时导弹已处于解锁状态,也就是说这枚导弹随时都可能突然离梁、点火和爆炸。情况万分危急,稍有迟疑或者处置不当就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为了带回数据和查明原因,他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决然请求带弹着陆,不仅保住了新型战机,而且还带回了试验导弹及宝贵的试验数据。

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毕红军,在试飞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功率涡扇航空发动机时,首次遇到空中停车,在没有任何处置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保住这台凝聚了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新型发动机!在返场着陆时又突遇瞬间强侧风的极度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飞机平衡,直至安全落地,从而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次,试飞员丛刚、吴小山驾驶国产某新型全状态战机返场着陆时,突然发现起落架放不下,他们连续采取大侧滑、大坡度、转弯、拉大过载、应急放等措施都未放下起落架。飞机在500米低空盘旋,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如果油料耗尽,后果不堪设想。紧要关头指挥员曹建彪接受机务人员建议,在确认油压、气压系统正常的情况下,突破常规,采取收起已应急放的起落架,再重新放起落架措施,终于把三个起落架成功放下,在试飞员和指挥员的密切配合下,飞机安全着陆。事后查明,此次故障是由于起落架舱门变形所致。如果当时按常规处理,最好的结果就是弃机跳伞。然而,试飞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轻易放弃,宁可自己承担风险,甚至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挽救价值昂贵的战机。

对此,部队长李国恩对试飞做了形象概括:“战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而且是试飞员用心血飞出来的,更是用忠诚铸就的!”

用先进理念引领试飞创新

装备发展必须紧贴核心需求,我军装备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战机不断投入自行研制、试验试飞、列装部队。由于新型战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的集合体,因此对试飞试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敢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第三代试飞员则是智慧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仅凭过去的经验、闯劲、勇敢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寻求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然而创新也意味着风险。作为新一代试飞团队的带头人,李国恩部队长一直思考着如何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来引领试飞创新。

在李国恩看来,“战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战机也是飞出来的!”试飞员不是飞行员,试飞员不是用自己的飞行能力去掩盖飞机的设计缺陷,而是通过飞行细节去感受飞机的真实反应,并找出飞机的设计缺陷,而不是通过飞行技术去弥补飞机设计缺陷。为了更好地借鉴航空发达国家的试飞试验经验,促进我国试飞行业观念更新和体制变革,李国恩在研究西方航空发达国家大量试飞试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试飞试验体制改革的建议,引起了空军和航空工业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试飞员的水平体现着这个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该部队立足于全方位提高试飞员群体自身素养,以符合时代的需求。由于试飞员在现代飞机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该部队还选配一批具有双学历的试飞员,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集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试飞员为一体的复合专家型人才。

现代战争对飞机高性能、多功能、多任务和优异的人机工效的需求特点,要求试飞员必须要融入飞机设计及研制的全过程。该部队率先与中航工业沈阳所联合成立了飞行品质与人机工效研究中心,在国内首创试飞员直接参与人机工效研究实验。新一代研究型试飞员的高素质和多任务属性,在飞机研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多种新型飞机的研发各个阶段,试飞员都参与其中,及时准确判明问题、提出建议、改进设计,大大提高了研制周期,节约了研制成本,为加强空、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试飞员毕红军(摄影/郭超英)

驰骋蓝天的丛刚

试飞员通过试飞可能会发现一些设计中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在某新型飞机科研试飞阶段,试飞员在进行模拟试飞试验时,飞机逃逸复飞后在空中产生了持续时间约6秒的俯仰往复振荡。再次着陆后,试飞员先主动与飞机设计师进行交流,然后又在飞行模拟器上将此现象复现,最终判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淡化器的设计不合理,并提出了多种控制律的优化方案,接着又在模拟器上逐一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评估,最终确定了解决措施。

一次,李国恩在空中试验某新型导弹时,发现构成发射条件的设置不合理,火控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有缺陷等问题。尽管按他的技术条件可以达到试飞验证的要求,但如果按这样的数据标准定型,将会加大飞行员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在实战中应用。他提出改进建议被专家和科研人员采纳,经过攻关后对有关设置进行了系列改进,使这种火控系统更加符合实战的要求。

以国际视野打造一流试飞团队

试飞试验与设计和制造并列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支柱,是航空工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航空工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就决定试飞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飞行,而是承载着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重的责任。航空业发达国家无一不高度重视试飞试验,无论是在试飞试验设施上还是试飞人才培养上,都舍得加大投入,以保证其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试飞试验长期排在三大支柱之末,不同程度制约和影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试飞试验才得以与飞机设计和飞机制造平衡发展,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步伐?无疑又是摆在试飞部队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要拿出一流装备!一流装备怎么来?必须要我们拿出真本事,全力打造一流的试飞团队。真本事怎么来?没有捷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学’。”李国恩部队长如是说。

但关键是在怎么“学”上。部队党委一致认为,在新形势下,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以国际视野打造世界一流试飞团队。为此,该部队为试飞员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为其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利用培训改装的契机,了解掌握先进战机核心技术及操作要领,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潜能;组织试飞员分期分批参加国内外国际航展,或进行试飞交流,了解掌握世界航空装备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进而消化吸收并改进自己的试飞试验;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进行国际交流,了解和掌握新的试飞理念和试飞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而借鉴先进理念引领试飞试验改革创新。

如今,这个具有国际视野的试飞团队,紧盯世界航空装备发展的前沿,以创新思维勇敢探索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以重大工程研究创新实践为平台,再度首创数个第一。现在他们试飞的全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机型,每个新机型都是在填补国家的空白。部队长李国恩曾担任5种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其中有4种机型填补了国家空白。该试飞部队还首创了许多专项第一。空军级试飞专家毕红军担任我国首台大功率涡扇航空发动机首席试飞员,为新型战机提供了强劲的“中国芯”。他还承担了多项尖端科研试飞任务,特别是在新型导弹试验时,首创一次攻击就击落超声速目标,成为空军击落超声速目标的第一人。试飞员丛刚在新型火控系统试飞试验中,首次同时击落多个飞行目标,开创了我国新型战机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先河。

近年来,在这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试飞部队又涌现出一批试飞英雄和功臣,他们把青春、智慧、勇气和激情全部奉献给深深热爱着的试飞事业。那镌刻在蓝天上的一条条航迹便是一座座无言的丰碑,永远记录着他们的不朽功勋!

猜你喜欢

试飞员战机部队
俄部队军演
次世代战机
未来战机大猜想
儿在部队又立功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老部队
战机发展史
【试飞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