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3-06-05曹杰于守武李贺体

学理论·上 2013年4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现状

曹杰 于守武 宋 博 李贺体

摘 要:笔者赴开滦荆各庄社区、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就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出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的现状特征,总结出城乡结合部开展文化活动取得经验,发现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尚且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51-02

开滦荆各庄社区、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位于唐山市开平区东北部,距唐山市中心约18km,与陡河水库毗邻,东部有凤山、巍山等燕山余脉,南临开平中小企业园区。开滦荆各庄社区住宅楼61栋,常住人口近万人,栗园镇荆各庄村常住人口1200余人。开滦荆各庄社区200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国际上第126个“国际安全社区”。该地区系城乡结合部地区。从人口户籍管理上看,开滦荆各庄社区居民主体为城镇户口,栗园镇荆各庄村村民主体为农业户口;从生活来源及生产方式上看,开滦荆各庄社区居民主要依赖于开滦煤炭工业生产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栗园镇荆各庄村村民则以农业、乡镇企业和其他行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从居民意识上看,开滦荆各庄社区居民以城市人自居,而栗园镇荆各庄村村民自认为是“庄稼人”。尽管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但城乡居民在生活状态上并非“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在交通、教育、环境、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具有共享性。

一、当地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

1.文化活动具有固定场所,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开滦荆各庄社区具有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下设台球室、乒乓球室、曲艺活动室、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老年大学教室等,设有专职人员,并有兼职人员包括医疗、法律、教育等方面人员若干。文体活动中心成为社区许多老年人每天必到的场所之一,是该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文体活动中心经常邀请医疗、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就养生、保健、婚姻、继承等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公益讲座,经常举办老年人书画作品展等活动。

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设有村民文化活动站,文化活动站设管理员1人,村民文化活动站设有曲艺活动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日间主要进行村民曲艺活动和乒乓球、棋牌活动,晚间,夜间主要在露天场地进行广场舞、交谊舞、文艺演出等活动。荆各庄村为活动站购置了音响、乒乓球台、转灯、调音台、乐器等设备,以便村民开展活动。

2.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内容上,开滦荆各庄社区、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文化活动有京剧、评剧、三句半、乐亭大鼓、秧歌等传统曲艺,又有乒乓球、台球、门球等体育项目,还有书法、绘画、手工艺等美术形式,还有广场舞、交谊舞等现代居民生活元素。总体来看,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充实,百花齐放。

在形式上,开滦荆各庄社区、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文化活动不拘一格,既有各类活动爱好者自发开展的分散形式的练习,又有集中开展的有组织、有规模的群众文化竞赛、展览等活动;既有当地居民广泛参与的活动项目,又在某一项目上与其他地区群众甚至专业人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3.管理体制灵活,群众积极性高、主体性强

开滦荆各庄社区、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并配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但并不干预群众日常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对各类活动没有过多限制并给予大力支持,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对固定的场所,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和设备的支持,因此当地群众乐于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成为工作之余生活乐趣所在。

4.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教育功能

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的设立给居民在业余时间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为群众生活服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升幸福指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文化活动的政治功能由此得以实现。

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参与社会活动上,当地开展重要节日庆典、群众家庭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都会邀请当地曲艺文化爱好者进行演出,他们参与此类活动,充分展现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先进文化的传播。

唐山市荆各庄小学的招生范围涵盖了开滦荆各庄社区、开平区栗园镇部分行政村。近年来,唐山市荆各庄小学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当地具有一定水平的评剧、国画、书法爱好者进入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养,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也是当地文化活动发挥教育功能的体现。

二、当地文化活动发展的经验

1.在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上实现大众化全民化

开滦荆各庄社区、唐山市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在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上实现大众化全民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活动的内容上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多种爱好,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二是在提供相对固定场所、配备一定设施的同时,基本保证业余时间能够敞开使用;三是管理人员不干涉群众正常自发开展的各类活动,群众积极性较高。

2.在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上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开滦荆各庄社区老年文体活动站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每年都从宏观上制订年度活动计划并于年初印制喷绘对居民公布,并严格执行活动计划,如期开展各类活动,在具体单项活动中能够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预案、有宣传、有总结、有反馈。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文化活动开展的系统化规范化。

3.在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上实现科学化先进化

当地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国内外时政,善于抓住党的生日、国庆节、劳动节等重大节点,适时就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活动,增强群众对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思想认同,引导当地群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在文化领域维护政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4.在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

当地开展文化活动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既有在固定场所集中开展的文艺排练,又有在如家庭等其他场地分散开展的个人文化活动;既有有组织的竞赛、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又有自发形成的日常活动。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活动方式,使群众乐于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三、当地文化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活动没有形成产业,缺乏发展后劲

开滦荆各庄社区、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的文化活动虽然具有群众参与面广、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等方面的优势,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没有形成以文化为内容的产业模式。如果没有开滦集团和当地乡村、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扶,没有当地群众对文化活动不计物质回报的无偿投入,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强大的物质、资金作为后盾,其发展缺乏后劲,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人员年龄结构普遍50岁以上、年轻人参与少

由于开滦荆各庄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离退休科老干部活动中心发展而来,主要服务对象是荆各庄矿业公司离退休职工,因此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是本社区的老年人,年轻人参与较少。随着社区与开滦集团煤炭主业的分离,企业社区与周边村庄群众生活的不断融合,也有部分年轻人融入了文化活动之中。但总体来看,文化活动中依然是50岁以上老年人占据主体地位。

3.文化活动有一定经费投入,但捉襟见肘

开滦荆各庄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文化活动站的设立,本身就代表着当地领导对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活动中心(活动站)的设立,硬件设施维护、购置设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也随之而来,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经费投入往往不足以满足文化活动开展的需求,经常出现“拆东墙补西墙,有硬件没软件”的状态。

4.从事管理工作人员侧重服务,专业性不强

开滦荆各庄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开平区栗园镇荆各庄村文化活动站的管理人员,大多以前从事煤炭生产、农业生产或服务行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服务工作比较到位,但他们并不具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大多是经验派,并不具有相关理论功底,在实务操作中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浮于表面,深度不够,对时政问题不能从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来开展工作。

四、对当地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

1.打造文化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

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这种功能向商品转化,实现其使用价值,推动文化活动走向产业化,以文化活动功能为抓手,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形成,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产业链条,使文化活动与文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态势,以文化活动宣传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活动发展后劲,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一种思路。

2.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增强异地交流

文化的形成既是物质财富生产方式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沟通和交流的结果,因此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不能拘泥于小范围,不能“小富即安”,要追求“大同”,要推动不同地域间群众文化活动的沟通交流,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要为文化互动交流,搭建无障碍平台,进行相互学习,甚至向专业人员学习,以此促进文化活动良性发展。

3.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由于管理人员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的“短板”,作为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有必要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推动当地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促使当地文化活动能够具有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科学系统的活动计划、颇具水平的活动元素,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

在当前文化产业尚未形成的条件下,文化活动的发展依然无法脱离政府财政和企业资金的支持,因此,要保证文化活动发展成果,政府和企业有必要从实际出发,探寻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在文化活动方面加大投入,对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软硬件物质支持,对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给予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秀忠.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探讨——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6):140-145.

[2]邱家洪.城乡统筹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以重庆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314-317.

[3]高善春.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2-35.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文化活动发展现状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